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才培育论文

人才培育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人才培育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才培育论文

商务人才论文:略谈商务人才培育

本文作者:朱壮华毕雄飞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工学并行、岗能一体、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校企融合,使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零缝隙”对接,学生从学校到岗位“零距离”直通,充分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如图1所示。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设网上商店进行独立经营,亲身感受电子商务运营的真实过程。在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岗位和工作任务来开展教学和实践,真正实现“工学并行”。其次,通过学校与企业携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实施“工学并行”,让学生既可在企业现场完成项目任务,也可借助校内实训基地远程进行项目运作,实现学校和企业远程互动、双向渗透。再次,以全省、全国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为依托,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营销创业方案的策划、设计、组织和实施等综合实训,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网络营销、网络客户服务等专业策划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围绕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结合最新技术组织教学,实现与电子商务应用的零距离。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企业的工作实践过程,通过不断的应用、总结,了解电子商务的真实内涵,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相适应。

“工学并行、岗能一体、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岗位的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确定该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再结合本区域的发展特点,挑选相关的职业岗位,认真调查,系统科学地分析该岗位的职业技能,以便重新构建培养学生该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主,第二条主线以商务运作为主,第三条主线以数据库应用为主。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实际上是指“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中的“商务”是目标,对于任何商务活动都要了解其商务流程。将信息技术融于商务活动中则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使命。在商务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基本上是闲置的,如何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为商务决策服务,这是数据课程要完成的目标。

点击阅读全文

化工人才论文:化工人才培育改革

本文作者:吴元欣王存文喻发全王忠田琦峰汪锋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人才需求的特点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对化工类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武汉工程大学牵头,组织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所属企业和高校,对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100余家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整理并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石油化工产业对化工类人才培养的建议主要有:1.高校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在线仿真模拟训练等形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2.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吃苦奉献、任劳任怨的良好职业道德,成长为高素质全面人才,为毕业后快速融入工作、适应工作、胜任工作奠定基础。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以现代企业需求为导向,注重专业内涵建设

按照企业和市场的双重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理顺知识体系,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该专业在竞争中具有自己的制高点和旺盛的生命力。[5]例如,针对武汉石化“80万吨乙烯工程”及武汉化工新区对石油化工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5年新设石油炼制与有机化工专业方向,并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学校培养人才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该专业方向毕业生现拥有较为宽阔的就业空间,处于较为有利的就业竞争态势。学校于2006年实施“E+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通过实施“英语+化工”(简称为“E+”)双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批英语扎实、专业过硬、英语和化工专业都是强项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2010年到现在,该专业方向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化工工程师人才的需求,学校自2010年以来积极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申报工作,获批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制定了该专业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企业培养方案,并与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大冶铁矿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协议,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教育全球化与国际交流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适应化工国际化的趋势,学校在保持原有化工专业方向和特色的前提下,于2011年新开设了化工国际特色班,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实施与国际化本科教育接轨的培养方案,适应国际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学生在武汉工程大学学习2年,成绩合格符合要求者,可申请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密苏里大学等学习2年,完成学业可获得武汉工程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及路易斯安那大学学士学位。

点击阅读全文

轻化工人才论文:轻化工人才培育途径讨论

本文作者:李瑞宁卢秀萍裴继诚邬素华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轻化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缺乏连贯性与延续性

轻化工类专业大学四年实践课程基本分为四大化学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与课程设计、工厂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三大类。学生大一、大二期间所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有机合成等实验内容与实验技能在大三、大四年级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得不到继续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一方面所学实践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脱节,另一方面在做毕业设计时已经遗忘基本实验技能。众多教师发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缺乏实验基本操作规程与规范也正是基于此。

2.实践教学内容长年不变

工学专业实践教学,尤其是针对拔尖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应本着“夯实基础、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但实际上,近年来,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改革等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凸显。以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为例,目前通常更新周期为4年甚至8年,但新补充的实验内容所占学时仍较少,实验大纲中循规蹈矩的内容较多,固定模式及固定结果类实验较多,而开放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所在专业领域新的生产工艺、新的分析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得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点击阅读全文

海洋人才论文:国内海洋人才培育策略探究

本文作者:魏婷李双建于保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海洋人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海洋高层次人才短缺。缺乏关键领域和前沿领域的海洋领军人才,尤其是国际海洋产业的带头人。②海洋人才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海洋产业人多,高新海洋产业人才短缺;同时,还存在着海洋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③海洋人才发展环境尚不完善。海洋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海洋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存在。④海洋人才培养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如对于支持海洋一线地区、海洋艰苦专业、海洋基础学科的人才倾斜政策还不健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人才队伍的总体发展。

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

1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青年海洋人才是我国海洋人才队伍的生力军,是海洋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处于创新活跃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一般年龄在35~45岁之间[8]。我国海洋人才队伍中,青年人员居多。因此,应该加强对我国青年海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构建有利于海洋青年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社会环境,促使更多的青年海洋人才尽快成长,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要完善青年海洋人才的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向青年海洋人才实行政策倾斜。设立青年海洋人才资助行动计划,重点资助优秀青年海洋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加大对青年海洋人才的使用力度,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实践中成长的条件。启用具有发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研人员担当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涉海科研项目负责人,增加海洋青年人才在重大海洋科研生产项目的比例。逐步消除项目申请、课题承担等课题管理中的论资排辈现象,放宽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申请国家海洋重大项目的申报条件,增加青年基金项目数量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定期选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研讨和学术访问,提高其业务能力。在青年海洋人才的聘用和评价中,鼓励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注重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淡化论文数量和职务职称等外在因素,改善青年海洋人才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点击阅读全文

生物专业论文:生物落地人才培育探索及实践

本文作者:王彦杰韩毅强晏磊王伟东余丽芸马国达佟春玉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技学院

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的设置以理论课程的要求为依据,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目的,造成了实验课程的部分内容在不同课程间重复开设;另外,由于课程设置和实验时间等的限制,也无法开展学科交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改变以上实验教学的弊端,优化组合了部分实验课程,增强了实验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重组实验教学,构建了新的教学实验体系。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成绩的考核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学生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应用性人才[3]。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就要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专门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多方位支持,建立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制定奖励办法,建立生物技术创新设计实验室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条件,推动学生课余科研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006年以来,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有90%以上参加了教师的科研活动,其中14人参加国家课题研究,13人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9名同学参加了科技推广工作;共获批校级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试点项目13项,参与学生数98人;公开31篇(40人次),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9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这些措施的制定和活动的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纵深发展。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