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3篇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1

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逐渐上升,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护人员失德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医学院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基地,对传承医学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分析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及思路,并且从多方面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措施,总结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人文素养

医疗机构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治病救人、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医学生是医疗机构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医患纠纷的发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提高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传统的医学生教育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医疗行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规律,遵循医学发展模式,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标及思路

目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从社会、国家、公民角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价值的目标、准则及取向。同时,从时代层面上,提高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1]。为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X医学院为例展开分析。X医学院确定了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教育重点转移至医德修炼和医技培养等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高素质的医学团队。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出高医德素质的医学人才。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人才人文素养教育培养

一、高职人才培养中人文素养教育状况

2010年4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北京、河北、浙江、广东等l1个省(市)高职院校987名教师和40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生人文素质好的教师仅占5.1%,33%的学生不能完整回答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是哪些著作,有36.3%的学生不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有89.9%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有40%的教师与学生均认为目前学校人文课程开设严重不足。2010年8月1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知多少”的调查报告,该调查选取了北京l2所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对13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6%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和阅读有关历史知识,其中65%的学生是从电影、电视剧中了解的;有6.6%的学生对新中国60年历史不清楚。从以上两项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是欠缺的,并影响着他们的人文修养与良好品格的形成,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片面的市场化和就业率成了高职教育追求的目标,重“谋食”,轻“谋道”,重“制器”,轻“育人”,培养的学生几乎成为“固化”的物,而非“人格化”的人,其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意志人格和心理情感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重个性彰显,轻团队协作、人际关系、敬业精神,从而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欠缺或被“边缘化”。高职教育第一职责是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行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本质特性之所在,是事物的“本”,判断教育本质的根本依据是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即人才的特异性,只有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这个根本要素出发,才能够真正把握高职教育教育的本质。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来看,从“高层次实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经历了多次转换和嬗变,最终将高技能性作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属性。然而,就教育本质而言,教育的最终指向应该是人的自由、和谐、充分、全面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同样具有教育共同的本质属性,即“全面发展”和“整体幸福”,这也是高职教育之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虽然高职教育的功能在于它为社会发展奠定了最为广泛的技术基础,但为了“理想的职业”而进行的技术培训,绝不能代替为了“理想的人”而施行的关于人的德性、理性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方面养成和培育的教育,高职教育不能放弃对教育意义的追寻和守望。因此,高职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切忌忽视对学生品行、修养、人格和文化等素质的教育,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其文曰:“则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人文”原是与“天文”对举为文的,其意是指一种人伦有序、礼备乐明的“文明”社会秩序。沿用至今,在我看来,“人文”的实质其实就是素养、自觉、自由和善良,这对当今高职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有价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职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潮,重谋生手段轻人文价值取向的教育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未引起普遍的、足够的重视。“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报告中,行动上依然存在专业、技能学好就行的现象,情操陶冶、个性发展、文化熏陶等方面十分薄弱,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当今大学生面对的更大挑战是素质的挑战,高职教育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教育,缺乏一种“功夫在诗外”的训练。社会需要的专业化、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仅靠有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睿智卓识,而这一切还应取决于深厚的人文素养教育这一“源头活水”。这一情况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得到印证,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养课程比例少,有的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开设人文素养课程,这样的教育必将导致受教育的学生的职业素养欠缺,或是文化贫瘠,这在实际上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未来的职业岗位是复杂多变的、综合又模糊的。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能力外,还必须具有灵活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品质、修养、心理等素养,这也是将来职业领域的一种能力体系。对这种社会能力的开发,正体现了当代高职教育的时代属性。一个缺少人文素质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人的回归”呼唤着教育的回归,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克服其发展中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建构和弘扬人文精神,使教育更全面、更人性和更有利于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正是教育发展的本质需要。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来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而且更需要人有伦理良知、人文精神来制衡和规控现代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负效应。可见,高职教育重塑人文素养教育既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迫切性。高职教育正在时代的交叉点上进行着艰难的转轨,我们必须树立全面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精神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不能有所偏离。

三、重视高职人才培养中人文素养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养,开展社会活动

点击阅读全文

初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一是让学生在了解知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等)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二是让学生从一些时事、一些事例中感受科学人文精神、感受人类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感受如何使其和谐的方法与对策。

三是通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探究一些问题为方式,让学生在行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在行动上植入科学人文精神。

一、植根教科书,在授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通过讲述与教科书中科学家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科学探索需要的方法,需要的“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甘于奋斗”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了解科学工作者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治学严谨、不放疑点的科学精神,理解科学发展的真正目标是为人类造福,为世界和谐;了解科技是发展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让学生能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开发资源、能源,如何改造世界,又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具有能源的知识、环保的知识、人口研究方面的知识等等,了解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所需要的基本内容,充实科学人文内涵。

例如:科学家和科学史对科学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哥白尼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人文素养下的学前教育论文

一、教师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缺乏应有的人文情怀,就无法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人文意识和人文思想,也得不到学生的敬重,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精神境界,更新教学理念,在工作与学习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给学生做好榜样,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

二、教师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基本知识理论,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深度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文学都是人学,它对人的影响极为深远,文学作品不仅描绘了社会现象、人类生活,更是通过具体环境展现了人的精神、价值、尊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有助于教师实施人文教育。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情节上,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和感知作品中特有的稚拙、本真与快乐,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认知和教化功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蕴藏在作品中的优秀形象和美好情感,搭建起文学作品与学生心灵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充满童真、梦幻及真、善、美的文学艺术世界里感知至纯、至美、至真,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热爱、关心幼儿,为他们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儿童文学作品充满情趣,尤其是经典的儿童文学更有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阅读和赏鉴儿童文学,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思想,塑造出和谐、平静、健康的人格,引领他们在向善的空间里不断提升自己。四、教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人文情感是人文素养的基础,要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鉴赏入手,把儿童文学的知识寓于作品赏析教学之中,在鉴赏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情感,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儿童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它讲述了兔子妈妈与小兔子攀比谁更爱对方的故事,小兔子用身体部位和各种动作比喻自己对母亲的爱,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胜过兔子妈妈,因为父母的爱比地厚、比海广、比山高,简单的故事蕴含着人间最伟大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知情感,感悟大爱,从而培养学生纯真至美的情感。传授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但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为重要。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朝夕之功,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强化人文意识,感受人文精神,体味人文情感,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富有责任心、爱心、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

点击阅读全文

新课改物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

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物理教学与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和在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物理教学;物理学史;教师高尚人格

“你可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我们小水滴的“杰作”,我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有许多奥秘,你想知道吗?请跟我来……”这是在实验初中初二年级的一间教室里,一位物理老师正给同学们讲授《物态变化》。像这样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在实验初中的各科课堂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因为这里正进行着一项关于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初中正展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营造着浓厚的人文氛围。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物理教育改革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现就我校正在进行的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结合我们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

一、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渗透人为素养

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大致探究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科学家和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