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的语境中是个热门的话题,它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精神成人”的教育,它以健全人格教育为理念,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和领悟人类普世价值,并通过他们的自由抉择、日常践行和独立担当,而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人格和品质。

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自由教育观。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学成了人文思想的策源地,这直接促进了西方人的思想解放和人格自由。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不断追求教育的人文内核,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了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为中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都曾创造了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辉煌篇章。建国初期,我国全盘接受了苏联专才教育的模式进行了院系调整,按社会的专业需求来培养高等教育人才,造成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缺失。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教育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公认,然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弱化。针对这种状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起出台多种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特殊作用。目前,对大学生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已成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高校的共识。但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大学的科技教育盛行,人文学科衰微,专业主义盛行,人文精神低迷,实用化、职业化、商业化的教育现状并没有大的改变。长期以来的片面教育,已在一些大学生中造成了基本价值观的严重偏移,“无边消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精神成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它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作为以传播世界文明与先进文化为宗旨的《外国文学》课程,在传播人类普世价值、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当仁不让的责任。

所谓“外国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外的,各国家、各民族、各语种文学的总称。作为一门大学专业课程,它不仅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而且携带有极其丰厚的世界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这就为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优质资源。为了探讨全球背景下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研究、教学之间的关系,2002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召开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外国文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人文素质与外国文学并不是互不相干,而是水乳交融,因为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本身就是关于人的修养问题,它对人的素质培养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因而充分肯定了以外国文学课程为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在长期的教学实际中我认识到,在外国文学课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围绕《外国文学》课程的专业内容,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四种关系以争取达到三个维度:即文学与文化的关系。通过外国文学所携带的神话、历史、宗教、哲学等文化积淀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学的真情实感,历史的集体记忆,哲学的睿智和宗教的终极关怀,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培养其文化素质;“文本”与“人本”的关系。通过对文学经典名著的细读,深刻体悟蕴涵其中的深沉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使情感得到陶冶,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文学大师们“探测了人性必须提供的几乎每个问题的深度,并以令人吃惊的深度和洞察力解释了人类的思想和态度”。学生通过学习经典作家的精神人格和思维方式,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开启自己的心智,培养其创造素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古今中外文学的比较,使学生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普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素质。通过以上的综合教学,希望大学生能达到“人与自我”、“人与国家”和“人与世界”的三个维度的正确认知,即“如何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如何面对故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世界文明,以期将自己塑造成与时俱近的‘现代国人’;如何将自己置身于新世纪的‘全球化’格局,尝试用全人类而非狭隘族国的眼光来关注世界问题,诸如生态、种族、战争、宗教、人权……而无愧于‘世界公民’”。在教学实践中,我联系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人文素质教育的尝试:

以古希腊神话“人神同形同性”为切入点,介绍西方人本主义观念萌生与发展的历程,从而使大学生加深对人本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骑士精神”,联系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诞生,介绍英、法等国议会的起源与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大学生了解对统治者权力加以约束的必要性。

从但丁《神曲·地狱篇》中对自杀者的惩戒,论及古今中外各种自杀现象以及斯多葛派、叔本华、康德、别尔嘉耶夫、庄子、萧乾等中外哲人的相关思考,指导大学生如何面对人生逆境,善待生命,树立生存勇气。

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作用,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及中国文明衰落的缘由,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内涵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方向与目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一致;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我们意识形态建设、民族精神提升、思想道德培养、教育科学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人文素质教育不但关乎人自身的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关乎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关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熔铸。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先进文化前沿阵地主要动力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殿堂,肩负着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任务,对推动先进文化的前进自然责无旁贷。而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动力。因为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表现为不断克服科学工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而体现人的内在素养的深层构建、积淀与发挥(包括知识、智力、思想、信仰、意志、品德、情感、技能、体能、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要教育学生把握人生的价值,探索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使之成长为有自觉、自决、自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是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培养,就是广义的“人文教育”。所以现在人们把人文素质教育表述为: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7(}s6>这种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唤醒灵魂、激发人自觉追求理想价值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对历史文化传统的领悟与扬弃,从而建立起一种开放的贯通时空的文化观念,追求一种超越功利和实用层面的人生理念与智慧,这不仅对今天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且对大学生逐渐接近一种有着宽广的全人类视野的终极关怀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但关乎人自身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文化的方向,而且关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熔铸。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滑坡不但是影响人素质的重大问题,而且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是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根本力量,而培养高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始终是它的主要任务。伴随着我国加人w}r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铿锵步伐,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有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有高尚的人格内涵和祟高的精神世界。未来的人才把“做人”和“品格”看作是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把具有丰富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适应21世纪挑战、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条件。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交换方式和利益机制,容易使人受物质和功利的诱惑,而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人文科学教育,淡化对人文精神的迫求;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和无坚不摧、科技产品的无奇不有和无所不能,容易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物”的因素,留意于技术的神奇、信息的便捷、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安逸,而忽略了“人”的内在本质方面,忽略了美德的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发展和精神的健康。而大学阶段的教育,比较关注有形的物质的因素、量上的差异和硬件建设,而忽视精神性的因素,忽视对大学生的使命和目的做慎重的、深人的思考和选择。虽然高校资金投人日益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学历越来越高。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发生迷茫、动摇,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和前途追求而淡漠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校园弥漫着严重的功利意识和行为,学术浮躁、道德水准下滑。这种高新技术高超而道德低下,物质富有而精神空虚等不良现象,必然会反映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来。近几年所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和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四川一大四学生微波炉活烤小狗事件,湖北一17岁化学尖子生网上出售冰毒配方……。[2](5)’o这种精神滑坡、爱心隐退、人道失迷和人性异化的表现着实令人痛心。

点击阅读全文

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解析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活动理应充满人文因素,但是目前无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还是护理教育本身,都没有能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它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而是促进人文学科中内含的价值———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的内化。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1]

2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护理学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不够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由于护理学形成于西方近代科学机械决定论盛行时期,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护理学还是侧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将护理对象看成有生命的机器而忽视了情感、心理、宗教信仰、社会角色等人文属性,相应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学只有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并接受它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这也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击阅读全文

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1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现代的人文本质上是一种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越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就越重要。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加关注患病的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整体护理知识,还要具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和关怀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不同国籍、不同宗教和生活习惯的人对健康的需求。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还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病痛中的众生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高级护理人才,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2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2.1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不够

长期以来,考人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由于主攻数理化,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学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

点击阅读全文

人文主义专业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人文主义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化

论文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成为一种思想体系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历经千百年,至今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影响。近些年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不断加深,进而也要求教师自身全面、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的角度阐述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影响及要求。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人文主义的历史界定

人文主义(Humanism)是几百年来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潮,也是一个广泛使用但含义十分模糊的概念。人文主义并不是一个直接产生的词,他的产生要比“人文学”和“人文主义者”晚得多。教师所教的有关古典文化的教学科目在文艺复兴时代被称为“人文学”,而教授“人文学”的老师就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学”在15世纪所指的科目是语法、修辞、历史、文学、道德哲学等。但“人文主义者”比教授“人文学”的老师的范围要广一些。正如克利斯特勒所说的:“文主义这个词就来自于人文主义者和人文学科这两词,并且,这两个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实际上被使用的词。从这个时期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文主义者就是讲授人文学科的人,而人文学科这个词则代表了一组学科,它由语法、修辞学、诗学、历史和道德哲学组成。从这一定义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就是上述意义的人文学科的伟大兴起与发展;人文主义对其它文化领域,诸如文学、艺术、科学、宗教可能产生的任何影响必定都是间接性的。”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渐渐走出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开始形成一种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二)人文主义的特征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