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务外语论文

商务外语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商务外语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商务外语论文

减少商务外语翻译中的意思缺失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化信息;等值;商务英语;翻译

论文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任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在交流时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译者特别要了解本国与异国的文化差异及其起因,从而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中消失。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一、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等方面达到对等

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要做到文化等值,就必须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具体体现在译入语中寻找‘时等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必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对文化上的差异做些了解。

(一)对事物认识差异

首先是习俗和信仰的文化差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像“春天,温暖”,它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相反“西风”为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英国有一款Zephyr(西风)牌汽车了。我们只有通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比,才能克服母语的干扰,将两种语言转换自如。

点击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转型思路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师范类专科院校演化而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是近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英语专业作为师范类院校中重要的专业之一,也面临着拓宽专业领域和转型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高校专业转型为背景,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解决路径等问题。

关键词:专业转型;商务英语;路径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4年1月15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3月在中国教育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在2014年11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上,与会专家和参会教师认为与外经贸类、财经类、重点类院校相比,地方普通院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都面临不少问题,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依据、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目前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转型的背景

如前所述,当下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模式与专业转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英语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地方高校传统英语专业主要是师范类专业,近几年地方高校培养的师范类学生就业已趋于饱和,传统英语专业已经多次成为教育部亮黄牌的专业之一,地方院校今年英语专业招生数量呈递减趋势。面对就业压力,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拓展新的专业或办学方向。仲伟合认为:“当前,国家、社会对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专业面临由原来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拓展为包括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等在内的英语类专业的新形势”。胡文仲认为:“应该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端外语人才”[3]。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肇始于2007年,在此之前一直是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是属于ESP的一部分。2007年教育部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第一个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这对英语专业的拓展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将商务英语专业列为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专业代码(250258)。在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英语类专业,即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截至2014年底,共有7批215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这种转型反映了传统英语专业从偏重师范技能和语言文学到适合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转变。

点击阅读全文

语言所

语言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之一。1950年6月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语言所归入社科院,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五年了。语言研究所的所址最初是在北京东城翠花胡同,1956年初迁到北京西郊中关村,1958年又迁到北京西城端王府夹道,1969年底全体人员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1972年夏回京后暂驻北京朝内南小街原文字改革委员会大楼的一部分,1976年进入原北京地质学院主楼,1984年迁到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至今。语言所历任所长是:罗常培(1950—1958)、吕叔湘(1959—1982)、李荣(1982—1985)、刘坚(1985至今)。先后担任过副所长的有:叶籁士、石明远、赵洵、刘涌泉、陈章太、侯精一、晁继周、贺巍;江蓝生、孟庚海、董琨。

语言研究所最早是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二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抽调来的部分学者。建所初期,语言所规模不大,却汇集了丁声树、罗常培、吕叔湘、陆志韦、傅懋勣等著名学者,他们领导了语言所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汉语音韵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汉语语音研究等学科的工作。

1,现代汉语规范工作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对语文规范化工作提出了要求,《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连载吕叔湘、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语法的热潮。语言研究所五十年代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促进汉语规范化的目标而展开。如《语法讲话》的编写,方言调查工作的开展,《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以及《中国语文》杂志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和文字改革工作的探讨等。

1955年10月,由语言所负责筹办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在开幕词里说:“我们所提出的汉语规范化问题,那就是要确定汉民族共同语的组成成分尽可能地合乎一定的标准,那就是要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这全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语汇方面减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统一性。”吕叔湘在会上宣读了他和罗常培合作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对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原则和需要做的具体工作项目作了详尽论述。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并就组成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拟订《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计划、拟订汉语方言初步普查计划等工作形成了决议。这次会议的文件后来汇编成《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这以后,语言研究所的各个研究组分别就语法、语音、词汇、方言、词典编纂等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点击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作为现代高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许多地方高校寻求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实践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培养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分析本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对建立有效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地方民办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其发展前景堪忧。2014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走向多样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主要培养面向建设、服务以及生产方面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需具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人文修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它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与时展同步,还要同时具有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是具有一线生产服务技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将成为地方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体现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学校必须将实践性教学放在第一位。实践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商务英语是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一个分支,是语言与商业结合的产物。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正符合了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要求。在转型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不仅要明确人才的定位,还要加强本专业与经济产业之间的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科学构架。本文将以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的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甚至以毕业论文代替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也很低,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都缺乏重视。另外实践教学实习环节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学生仅凭一张有单位评语及盖章的实习鉴定书即可完成实习任务,而真正进入企业实习的同学屈指可数,这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缺乏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商务英语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也是最接近市场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了解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时代。因此,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地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愿耗费人力物力去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有些知识与时展脱轨,同时学生缺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失去了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再者,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大多数民办高校处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缺少对实践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或者理工院校,学校往往将重点放在理工专业的实训设施建设上,这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实施的最大障碍。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缺少实践教学师资。师资力量薄弱是我国民办高校先天的缺陷,高校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如教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没有从事过对外贸易工作的经验,教电子商务的教师没有在外贸业务部门工作的经验,教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国际商务谈判,教师对学生的教授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层面,在实践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指导。教学队伍中缺乏双师型人才,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实践经验匮乏,这成为制约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发展重要因素。

二、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点击阅读全文

外语人才培养

摘要:许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因脱离语言使用环境,逐渐淡忘,甚至丢失,这是逐渐被社会认识的一种既传统又无奈的浪费。近年来,以各种专业应用为目标的英语教育应运而生。写作英语论文商务英语就是克服学不致用弊端的举措,是外语教育的新思路、新实践。

关键词: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一、与时俱进,广开思路

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国内掀起英语热、许多国家也掀起了汉语热,造就了语言学习的大环境。这对传统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冲击。广西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通道上,随着东盟的成立和经济圈的形成,多语种外语人才急需的形势逼人,这是外语教育的历史机遇。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5周年。前身是广西农业学校,是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2年10月升格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学一贯为单一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入校到毕业,学生旨在完成一般的听、说、写、译几项功能的学习与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走向岗位后仍为从事的专业继续学习。

2002年起,南宁被定为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历年来,越南在广西的贸易额不断扩大,中国与越南的外企不断增多,通过广西的中越贸易、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势头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经济大潮,外语人才短缺,学校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于2004年开设、招收越南语专业,并派学生前往越南留学,造就一批既懂汉语又掌握越南语的人才,今年第一批毕业生已在越南及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发挥他们的才干。面对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十加一)、交流及商贸发展的强大势头,学校又在筹划开设泰语、日语等专业。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