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数民族艺术

少数民族艺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少数民族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少数民族艺术

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困境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各地中小学基本上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相较于发展更为迅猛的经济社会,艺术教育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尤其是经济相对滞后的边疆民族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无论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还是弘扬民族文化,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但实际上,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深思。本文正是以城市化为前提,以少数民族在城市里的生活现状为出发点,以城市中少数民族学校的艺术教育情况为现实依据,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流向城市,他们的子女也有一部分跟随他们在城市生活。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的少数民族离开了家乡的同时,也逐渐远离了其民族文化的原生地,他们在城市里感受着现代化、都市化,但是他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却在城市中很难寻觅。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目标,如何让那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继续传承他们本民族的文化,这是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的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城市体系中的少数民族孩子应该在学校义务教育中汲取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学校各种课内课外课堂,学习少数民族文化。这样,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在他们这一代保持和传承下去。

1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

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政策,主要反映主流文化的国家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88%~90%,而主要反映民族性、地方性文化知识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总课程的比例为10%~12%。事实上,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中小学并没有设置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尽管其他课程和活动包含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在内,但还是不能代表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其他课程和活动并不可能像民族文化传承课程那样,从设计、进行和结束都围绕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来进行。例如,部分民族中学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但理论知识几乎不涉及,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生活习惯、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这些知识应该作为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灌输,让学生不仅仅看到表面现象,更要了解表象背后的渊源,从更深的层次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才会使这种兴趣持续长久,继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点击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艺术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主要从民族舞蹈、民族服饰和民族器具三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艺术的源泉,同时民族艺术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艺术关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各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艺术的源泉。民族艺术中的舞蹈、戏剧、杂技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民族的现代文艺是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演变成舞蹈、戏剧。目前许多被挖掘、整理出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黎族的跳竹竿、景颇族的刀术、苗族的狮子上金山等,把竞技、舞蹈、娱乐、体育融为一体,既有娱乐、健身的作用,又有艺术欣赏的价值。随着各民族、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为现代民族艺术提供无穷无尽的发展源泉。

民族艺术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各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如苗族人民喜爱的跳芦笙,健美的动作,配合内容丰富的歌词和优美的曲调,身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边唱边舞,边跳边吹,说唱、交谊、运动三位一体,既交流思想感情,又得到娱乐和健身。又如黎族的跳竹竿,击竿者,时跪、时蹲、时站,节奏越打越快,难度越来越大。跳竿者随竹竿的分合、高低、快慢,灵巧地跳跃其间,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势,美不胜收。参加者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巧,形成了高度体育技巧性同高度艺术性统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

民族传统舞蹈是取得群众确认而流传下来的舞蹈形式,是由各族人民根据现实生活直接创作的,反映了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情感和态度。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属于人体艺术形态,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性基础。

点击阅读全文

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论文

一、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特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思路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人才培养主要思路:在教育方面,要构建适合地区发展需要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加强对外交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招生比例;在教学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育人手段,以民族艺术研究室、实验室、工作室、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统一。将社会实践、专业学习、文化水平提高统一纳入人才培养的始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

1.构建特色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为民族地区培养既精通民族文化又能够传播民族文化的艺术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体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专业与品德、教学与自学、对外交流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办学理念。学习国内发达地区的办学经验,借鉴国外设计教育的先进理念,吸收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元素,制订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2.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水平提高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高校要重视地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加强教师对民族艺术研究课题的申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设立科研发展基金,对教师承担民族文化艺术研究课题项目实施专项补助,提升教师对民族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强内引外联工作,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西部高校指导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逐步完成高水平科研学术梯队建设工作,为地区的民族艺术研究服务。

点击阅读全文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结与打算

加快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1、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建成景宁县文化馆、广电大楼、运动场、图书馆和体育馆。2、从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全市少数民族乡镇创建了一个“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和两个“丽水市文化山花乡镇”。3、从省体育局争取41万元资金,为全市七个少数民族乡镇和景宁县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4、从省广电局争取到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建设经费300多万元,用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入户工程”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5、各地自筹资金加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如景宁广电局投入了32万元资金对敕目山骨干台的调频、电视发射设备、机房进行了更新改造,覆盖面大幅度提高;遂昌筹资实现了1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并发展调频音箱270余只;龙泉筹集资金16万元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20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为地形复杂的大路上等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41个等等。

二、挖掘、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体育,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创作完成了四幕畲族风情歌舞剧《畲山风》,成功赴京献演,并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2001年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演出双金奖和16个其它单项奖;创作了一批以畲族题材为主的歌舞、小品、摄影、美术作品,如《山转水转》、《畲族进火车》等舞蹈、歌曲都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得金奖;举办了两届“畲族歌舞新人新作演唱大赛”和一次“全省畲族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成立了“浙南民族艺术团”,以畲族歌舞为载体,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弘扬畲族文化,深受群众欢迎。挖掘并推荐畲族体育项目稳凳、射弩、蹴球、高脚竞速、珍珠球等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体育理论研究室,并在畲族聚集地景宁、松阳建立了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与推广。做好畲族民间民族艺术品的保护工作。

三、组织实施广电“入户工程”,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看电视难问题。全市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入户工程”以来,全市广电系统克服种种困难,做了一系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新增60余个少数民族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20个少数民族乡镇、135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城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体广电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具体打算如下:

1、弘扬畲族文化,繁荣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抓好《畲山风》的复排,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继续落实好文化部实行的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优先安排的“四优先”政策。

点击阅读全文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结与打算

加快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1、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建成景宁县文化馆、广电大楼、运动场、图书馆和体育馆。2、从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全市少数民族乡镇创建了一个“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和两个“丽水市文化山花乡镇”。3、从省体育局争取41万元资金,为全市七个少数民族乡镇和景宁县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4、从省广电局争取到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建设经费300多万元,用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入户工程”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5、各地自筹资金加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如景宁广电局投入了32万元资金对敕目山骨干台的调频、电视发射设备、机房进行了更新改造,覆盖面大幅度提高;遂昌筹资实现了1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并发展调频音箱270余只;龙泉筹集资金16万元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20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为地形复杂的大路上等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41个等等。

二、挖掘、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体育,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创作完成了四幕畲族风情歌舞剧《畲山风》,成功赴京献演,并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2001年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演出双金奖和16个其它单项奖;创作了一批以畲族题材为主的歌舞、小品、摄影、美术作品,如《山转水转》、《畲族进火车》等舞蹈、歌曲都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得金奖;举办了两届“畲族歌舞新人新作演唱大赛”和一次“全省畲族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成立了“浙南民族艺术团”,以畲族歌舞为载体,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弘扬畲族文化,深受群众欢迎。挖掘并推荐畲族体育项目稳凳、射弩、蹴球、高脚竞速、珍珠球等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体育理论研究室,并在畲族聚集地景宁、松阳建立了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与推广。做好畲族民间民族艺术品的保护工作。

三、组织实施广电“入户工程”,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看电视难问题。全市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入户工程”以来,全市广电系统克服种种困难,做了一系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新增60余个少数民族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20个少数民族乡镇、135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城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体广电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具体打算如下:

1、弘扬畲族文化,繁荣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抓好《畲山风》的复排,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继续落实好文化部实行的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优先安排的“四优先”政策。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