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摘要:

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形势下,民族文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领域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覆盖上,更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上。因此,要树立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在观念、体制、机制上要真正解决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问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火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号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船标——“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自同志十六大报告)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核心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我们注意到,十六大报告中在讲到文化时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相互交融,即文化、经济和政治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一体化互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个是相互激荡,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文化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份额,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一个高潮正在兴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文化事来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和重要性

点击阅读全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分析

一、坚持什么样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文化

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科学回答了“坚持什么样文化方向”和“建设什么样文化”的问题。他总的思想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3月,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后来同志又多次强调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要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些论述集中而明确地回答了“坚持什么样文化方向”和“建设什么样文化”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集中体现的是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这个重要问题的探索和把握。指出:“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同志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同志强调,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十三亿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倡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到邓小平提出的“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同志号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再到同志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个共同的思想灵魂就是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先进文化为号角,为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党的文化工作的根本,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石。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问题上,同志还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新命题。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新概念,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后来,同志对“建设和谐文化”又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他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而“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自觉投身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积极推进我国文艺创新和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文化”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在同志的一系列论述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是“和谐文化”,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同志有关“和谐文化”的论述,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前究竟要“建设什么样文化”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建设什么样文化”的思想。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还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了科学回答。总的原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揭示,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概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同志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一方面我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长期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主心骨”,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水平。为此,同志提出,一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要积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和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使“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促进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改革发展重大关系,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有机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促进城乡、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突出“四个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在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多元多变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有力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导力、整合力,最大限度扩大社会思想认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同志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要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深化三个方面的改革,做好三个方面的统筹,即“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三、总结

“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还涉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的领导等方面。他强调,“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大对各种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要努力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些观点与以上论述一起共同形成文化建设思想的有机整体,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极大丰富,是指导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

点击阅读全文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觉分析

提升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作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党的文献的相关重要论述,对我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以下几个层面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价值的认识进行论述。

一、就文化与国力的关系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的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一个学者提出来的,他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经济、军事、科技方面的力量,软实力是指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采纳了这个概念,并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的论断。回顾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文化史,中华民族在周边国家和世界上被推崇,不是靠指手画脚,更不是靠强权和侵略,而是靠中华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强大感召力,即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具有软实力,是基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知。以文化立国的中国古代社会,即使有夷夏之分,其深层原因是认为周边地区的民族受教育不够、教化不足,并不太在意族群之分和强力之用,我们坚信“远人不服,可修文德以来之”。应该说,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价值是没有怀疑过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这种自信,来自于对道德、礼法的自信,来自于对人性、人心、人文的自信,是对人的本质意义的自信。从古至今,我们与文化的对立面诸如野蛮、暴力、愚昧、神权等进行了诸多斗争,最终我们选择了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深刻认知,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信不疑。《论语》所蕴涵的人伦规则、人文精神等,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仅就中华文学经典《诗经》而言,其审美价值超越时空,且对中国成为一个诗歌的国度有奠基礼的意义。推而广之,一首《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抵抗外侮的决心,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抗日而英勇献身。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科学地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情况,得出了胜利最后一定属于中国的结论。看现象,一时之强弱在于力;看本质,永久之强弱在于理。这个理,用哲学的语言说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性,就是处于文化最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双重奇迹,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却屡屡被诋毁和“抹黑”。现在这种情形已经有很大改观,但争取国际话语权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就国际影响力而言,固然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但没有文化影响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

二、就文化与道路的关系而言———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化与中国道路、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的深层关系。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成就也有过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曾几何时,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这条道路遭到了来自西方的挑战和渗透,也遭到了国内错误思潮的干扰和诋毁。在当时,来自国际理论方面的挑战,主要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这两本书中所宣扬的观点。这两本书的内容,其实质还是西方文化优越论,将西方文明中心论包装出售,事实上并非严谨的学术论证。《文明的冲突》的错误,在于把正常的文明差异,当作了世界冲突的根源。而人类文明的事实恰恰是,要肯定差异、保护差异、欣赏差异,让差异成为世界美好之源。《文明的冲突》则是粗糙地设想人类的每一个文明群落的文化选择只能是单一的,武断地设想不同文明之间的边界是不可逾越的,鲁莽地设想每种文明的传承都是保守和凝固的。《文明的冲突》表面上是学术著作,实质上仍是西方本位论、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中心论的政治老调,无非是把旧酒装到新瓶子里。《历史的终结》则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条道路之争,即自由民主之路和社会主义之路,认为前者终将战胜后者,立论的哲学基础是:自由民主制“满足了人的深层次需求”。由此断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后意识形态,生活在这种意识形态之下的人将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人的形态。其实质与《文明的冲突》所宣扬的观点一样,也是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具有“普世价值”,这实际上不过是西方价值中心论的翻版而已,结论仍然是武断的、错误的。在国内,有一个时期,文化领域乱象丛生,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功利化倾向严重。面对这些挑战和乱象,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把中国道路的形成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顽强抗争、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的历程相贯通,特别是与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深刻阐释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的根基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共产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思想的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是“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理念的时代实践等。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而不是植根于经济繁荣的沃土,更不是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土壤,是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

三、就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而言———文化

点击阅读全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摘要题】文化建设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正文】

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突出抓好文化建设。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同样,在一个公民文化素质不高的国家里,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表现为文化在社会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文化对各方面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越来越深刻,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普遍。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抓好文化建设的指南。

一、文化建设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P.624)邓小平说:“文化工作服从于政治任务。”[2](P.22)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3](P.36~37)这就明确指出了文化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点击阅读全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摘要题】文化建设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正文】

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突出抓好文化建设。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同样,在一个公民文化素质不高的国家里,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表现为文化在社会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文化对各方面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越来越深刻,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普遍。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抓好文化建设的指南。

一、文化建设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P.624)邓小平说:“文化工作服从于政治任务。”(P.22)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P.36~37)这就明确指出了文化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