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生态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态经济

经济生态化

[摘要]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而要完成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乐观的看待现代技术应用的前景,减少现代技术应用带来的负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尤其是管理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重构。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虚拟制造”,通过系统整和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运营成本的下降,促进经济生态化的进程。农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品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沟通成本,增加产业附加值。

点击阅读全文

发展生态经济分析

摘要:生态经济作为21世纪人们提出的重要经济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生态和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但发展生态经济,必须了解生态经济的特征,并为其选择合乎客观规律的路径,只有这样,生态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0引言

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相关概念,而且这种相关是正相关,也就是说,生态制约着经济,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生态,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生态具有了一定的区域性,同一区域内的生态组成要素是彼此相互影响的,且互相交叉,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一定路径也就成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生态经济的特征

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组成,生态与经济作为人类社会不可跨越的两大环节,其组合自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特征。

点击阅读全文

经济生态旅游管理

【摘要】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业内人士、学者们定义了生态旅游,并研究指出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资源长期培育生态旅游,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倡导生态旅游的观念。本文在原有的生态旅游研究基础上对其定义进一步地探讨,并对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加以分析。

【关键词】生态旅游定义经济意义

DiscusstheEconomicsConceptsofEcotourism

【Abstract】Ecotourismhavebeenasanideallystandardfordevelopingareaprojects,whilenowadaystourismisbecomingtheemphasiseconomicdomaindepartmenttilltothesustentacularindustrialinsomeplaces.Manyscholarstriedtofindoutdefinitionof"ecotourism"conceptsincethetermwascoinedin1980s,andresearchedonthestrategicideologyonsustainableendgenousparadigm,soundsinpayingmoreattentiontothewealthofecotourism,andtoinitiatethedevelopmentofecotourisminChinese.Thisissuespaperfocusesoneconomicimpactbyecotourism,therearetworelated,butdistinct,economicconceptsinecotourism:economicimpactandeconomicvalue.

【KeyWords】EcotourismDefinitionEconomicConcepts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再定义

点击阅读全文

生态经济能值分析思考

1宁波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

宁波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位于浙江宁绍平原东端,海岸线漫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总面积9365km2。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1400mm,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境内有两湾一港,港口资源丰富。钱塘江、甬江等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入海,为滩涂发育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物质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经济稳步增长。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三次产业结构为8∶56∶36。200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4亿元,比2000年增长6•1%。全年主要农产品出口创汇3•53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6•1%。纺织服装、机械、轻工、化学、电子、电力、冶金、建材和医药等工业企业已具相当规模。以石化、造纸、电力、钢铁为重点的港口工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中旅游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并已成为宁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已渐趋完善。至2001年底,全市有外商投资企业5846家,总投资163•9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4•09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8•84亿美元。2001年,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27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国内生产总值居第7位,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居第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10位,外贸自营出口额居第6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6位。国内生产总值占浙江省的19•6%,仅次于杭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省的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16•2%;外贸自营出口额占全省的27•2%。

2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第一,收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基础资料,分析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成分和能值流,建立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等主要能值流在内的系统基础数据库;第二,运用H.T.Odum能值理论的相关成果,计算能反映研究区能值特征和用于系统功能评价的各种生态流,形成能值分析表;第三,根据能值分析结果,确定自然生态环境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对历年能值指标的比较,分析系统的发展是否可持续,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1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生态流的能值分析

首先分析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的基础,然后选取能反映系统能值流分布基本状况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指标,建立了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框架()。主要生态流有五部分:1)可更新资源;2)本地可更新资源产品;3)不可更新资源产品消耗;4)货币流;5)废物流。2000年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中,可更新资源(包括雨水和地球循环)的能值为1•62×1021sej,占宁波市总能值使用量的5•51%。可更新资源产品以禽蛋、水产品、肉类、粮食和水果的能值量最大,合计占本地可更新资源产品的91•1%。在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中,以电、水泥、煤和化肥的能值为最大,占总能值使用量的57•30%。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输入能值主要包括进口商品、利用外资、劳务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2000年的总进口能值量为9•37×1021sej。出口能值为9•77×1021sej。废弃物的总能值为2•79×1021sej,占宁波市总能值使用量的9•49%。

点击阅读全文

三峡农业生态经济探究

1分区方法

以行政县(市、区)为单元,采用ISOTATA模糊聚类分析法[3]进行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分区。ISOTATA模糊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星状聚类、系统聚类[4~8]等聚类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对于n个样本,只要给出初始分类C,通过迭代计算,就能很快得到分类结果,而且能对聚类效果进行检验,主观随意性较小,即:求得的模糊分划系数Fc(R*f)越接近1聚类效果越好,或平均模糊熵Hc(R*f)越接近0聚类效果越理想。该分区方法克服了以往的以地形、地貌等为主导因子,不以行政边界为区界的定性分区方法[9~11]的主观随意性大、指标覆盖面窄、信息量少、可操作性差的弊端。

2分区指标

根据三峡库区26个县、市、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共选取31个分区指标[4~9](表1),指标值来源于三峡库区各县、市、区的《1998统计年鉴》1)、《农业区划》2)、《林业区划》3)、《1998森林资源年报》4)、《土地资源》5)和《1999重庆统计年鉴》[2]。由于主城区的特殊性,将主城7个区的相同指标值取加权平均值,即主城7个区按一个样本参加分类,这样共有20个样本参加分类。

3分区结果将20个样本指标值,采用ISOTATA模糊聚类分析法,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当C=3、4、5、6时,分划系数Fc(R*f)=0.5253、0.9364、0.7768、0.6021。可见,当C=4时,Fc(R*f)=0.9364为最大,故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区分为4个区最为理想。分区命名采用的原则是:分区两端行政县(区)名+主要地貌类型+主要生态经济发展方向。故所分的4个区为:Ⅰ主城区城郊丘陵菜旅花牧加生态经济区;Ⅱ江万丘陵低山粮经果牧加生态经济区;Ⅲ武秭中山低山果林粮牧特生态经济区;Ⅳ兴宜低山中山丘陵林果牧粮生态经济区。

4各区生态经济特征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