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论文

1“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1.1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发展起来的,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从有机体与环境关系角度为农业提供一些原理与观点。例如资源负担原理、食物链原理、能量金字塔原理、十分之一定律等等。生物体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小麦、棉花多分布于北方冷凉干燥的环境,水稻、甘蔗则多分布于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工农业结合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不足和生态失调等反效果。

1.2“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人力、畜力和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不排除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施用工业化肥、生长剂、保水剂等,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转化;在植物保护方面,尽量采用耕作措施和人工措施防治农田病、虫、草害,积极研究高效、低毒、无残毒的化学农药,把农药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采取食物链加环的方法,发挥生物能转化效率;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等非矿物能源的利用。

2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农业生态实际是农业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预下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的科学。农业生态研究的就是这种人为干预或控制下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人类调控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它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侧重于原理的探索和规律的追求。“生态农业”从字面上看,它本身是一种农业类型,它和旱地农业、能源农业、有机农业等一样,是一个以特殊方式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生产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能分离的。

3新时期中国推行的生态农业建设

点击阅读全文

生态农业建设现状

摘要通过对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泾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安徽泾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点击阅读全文

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

规划目标

围绕**区建设生态大区、旅游大区、文化大区的目标,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三条主线,依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使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实现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逐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推进农业由数量速度型向结构效益型、由资源外延型向产品系列开发型、由传统城郊服务型向城市生态观光型转变。公务员之家

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围绕“乳品、禽蛋、蔬菜、林果、粮油、肉类”六大产业扶优扶壮,调大、调强畜牧业,调优、调特种植业,调新、调增林果业。

1、2003-2005年

以蔬菜、畜禽、花卉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中心环节,逐步实行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相配套的生态农业体系,将资源优势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区内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业商品率、农产品创汇率和农民人均收入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用水,发展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能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业总产值达到3.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为社会提供100万人次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景点。

点击阅读全文

农业局生态农业建设汇报

我区生态农业有了一定基础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一、发展现状

20*年我区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来,我们就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规划上抓创新,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发展上求突破,全区上下呈现出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绿色化。近年来,生态绿色资源在衢江区得到了最大的开发利用,绿色产业发展迅猛,一品红柑桔、三元猪、无公害茶叶等一系列标准化栽培技术已在我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衢江”三元猪、“一品红”椪柑、“阮小二”香鸭、“九龙神针”有机茶等一批批绿色农产品不断涌现,我区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了基地培育品牌,品牌带动基地的良性发展模式,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有75个名特优农产品注册商标,6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16个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绿色品牌名列全市前茅。20*年,提升、改造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3.8905万亩。

2、环境清洁化。以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技术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沼气工程建设由点到面,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村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许多养殖专业村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20*年,全区已改建户用沼气1153户,建成省级农村能源生态示范村4个、省级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项目示范村10个、市级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村44个,农业部的沼气“一池三改”国债项目村16个。

3、生产无害化。“畜禽-沼气-作物”等生态农业模式逐步被农民接纳,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上下各级更加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焚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行为被全面禁止,全区秸秆利用率达到94.1%;田间农膜的覆盖残留量逐年减少,农膜回收率达94.2%;农田肥药使用量逐年下降,“两高”农药被全面禁止,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84.2%,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得到推广,畜牧生态小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区已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8个,年出栏商品猪12.5万头。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论文

一、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村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一)生态大农业与生态物质循环的助推器农业参与大自然的循环、大农业中各产业之间的循环以及农作物种植业自身包含的“无机—有机”、“二氧化碳—氧气”三大生态循环。农村图书馆应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大农业内部全过程、多层次的循环,实现生产废弃物再利用,增加对可更新资源的循环使用,推动生态大农业与生态物质生生不息的循环演进。(二)传承、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农村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应利用传播文化职能宣传生态文化,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农民的生态危机意识,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认知程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观念。通过传承、传播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发展,为我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实践提供强大的生态文化支撑。

(三)促进信息生态平衡的生态信息中心由于经济发展差异、地方政府政策差异等因素,我省目前存在区域间、城乡间的信息差距。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农村图书馆,应发挥信息服务的职能作用,致力于推进我省社会生态公平、信息公平,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这一弱势群体进行信息援助,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信息鸿沟,推动我省信息生态平衡。

(四)进行生态教育的公共教室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农民的参与,加强生态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与推广,是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农村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应利用社会教育职能,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倡导生态文明,进行环保科普宣传,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农民生态能力,培育生态农民,为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生态人才支撑。

(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阵地目前河南省农村发展中存在着人与自然非和谐发展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农业资源掠夺式开发,农药、化肥滥用,农产品污染,农业废弃物肆意排放,农田生态失衡。作为学习科学、了解自然的知识宝库,农村图书馆应利用科学情报传递职能,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传递科学情报,提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需要的生态科技信息,为农民推荐科技图书、发放科技快报,举办科技咨询、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农民利用生态科技科学种植,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绿色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农村图书馆服务河南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