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生态效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态效应

旅游生态效应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阐述了旅游生态效应的涵义,接着分析了旅游生态效应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旅游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生态效应无烟工业生态环境

旅游生态效应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如果旅游目的地通过发展旅游促使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那么这种影响就是正面的影响;相反,如果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是负面的影响。效应与效益,效益是关键。只有有了效益,才能产生好的效应;也只有好的效应,才能促使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和谐、积极的旅游生态环境,才会使得旅游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正面的影响。

旅游发展需重视生态效应研究

(一)旅游业“无烟工业”并非“无污染工业”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观点的流行或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界80年代初期,外国旅游者蜂拥而入,争相一睹中国这一东方古国的神秘色彩。海外游客的大量涌入,除了带来开放的新观念外,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展翅待飞的中国经济注入了“兴奋剂”,尽管这个时段中国旅游业尚不成熟,但产业的经济效益已令地方政府心动。而且,入境旅游者主要对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兴趣,比如说故宫、长城、兵马俑等。因此,在这个阶段,认为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存在耗竭问题;旅游业是无烟产业的观点逐步渗透至理论界和决策层。

点击阅读全文

旅游生态效应过程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旅游发展需重视生态效应研究;旅游生态效应的相关研究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旅游业“无烟工业”并非“无污染工业”、保护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优良的环境是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一旦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而恶化,旅游者就买不到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了等,具体资料请见: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阐述了旅游生态效应的涵义,接着分析了旅游生态效应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旅游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生态效应无烟工业生态环境

旅游生态效应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如果旅游目的地通过发展旅游促使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那么这种影响就是正面的影响;相反,如果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是负面的影响。效应与效益,效益是关键。只有有了效益,才能产生好的效应;也只有好的效应,才能促使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和谐、积极的旅游生态环境,才会使得旅游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正面的影响。

旅游发展需重视生态效应研究

(一)旅游业“无烟工业”并非“无污染工业”

点击阅读全文

省域能源生态足迹空间效应

摘要:选取30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2004—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人均能源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的变式,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4年中国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期间中国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中国省域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人均GDP和建筑业总产值的提升对中国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有着正向的空间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出效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均有利于降低人均能源生态足迹。

关键词:能源生态足迹;STIRPAT模型;空间计量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开始快速增长,一般认为,工业化是促使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核心因素[1],工业化的发展会提高工业利用规模,能源利用则是工业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的空气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能源环境问题[2]。此外,虽然近年来中国的能源产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能源消费增长过快以至于超过了能源产量的增长速度,使得中国的能源消费出现供不应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出现赤字,直接影响和制约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3]。能源生态足迹作为侧重于生态理念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国内外不少学者都通过对其测算来观测能源的利用强度,进而提出改变能源利用方式的政策建议。Folke等计算并分析了部分国家的生态足迹[4]、Wackernagel等计算并分析了欧洲波罗的海流域29个大城市、塞舌尔群岛和瑞典等的生态足迹[5],并提出使用节能技术、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等建议。生态足迹概念引入国内后,谢高地等介绍了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并对中国及其部分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分析[6][7][8]。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足迹的研究自1991年便开始,但对能源生态足迹的空间效应影响研究并不多见。现阶段,地区能源生态足迹不仅会受到本地经济、社会等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也可能还会受邻近区域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近年来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问题的文献并不少。郑长德等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碳排放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9]。程叶青等发现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有不断增强的态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10]。郝宇等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1]。虽然这些文献涉及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但针对能源生态足迹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Ehrlich等为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IPAT模型[12](P89-157),揭示人口、人均财富和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一模型无法揭示单一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因而Dietz等[13]在IPAT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STIRPAT模型,该模型主要通过加入随机性影响来分解各技术项的实际贡献度,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主要形式为:I=aPbt?Act?Tdt?eεt。STIRPAT模型在实际研究中应用范围较广,展示出了良好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加其他控制因素来分析对观测目标的影响,国内已有大量学者在此框架下研究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14][15][16][17]。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通过扩展该模型来分析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以及其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对中国人均能源生态足迹进行核算,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选取影响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的指标来分析中国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的空间效应,最后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核算本文涉及的能源生态足迹重点考虑化石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是:分别计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各类能源的生态足迹占用面积(hm2),将各类能源的等价土地面积相加,得到某特定区域的能源生态足迹值[18]。具体人均能源生态足迹计算公式如下:f=∑(ri/Yi)*(Pi/N)(i=1,2,…,n)(1)其中,f为某一地区的能源生态足迹,i表示不同能源的编号,依次为煤炭、焦煤、燃料油、电力和天然气,ri表示不同能源的平均低位发热量,Yi表示不同能源的生态足迹土地面积转换系数,Pi为不同能源的年消费总量,N为各地区当年人口总数。r1~r5=20.90GJ/t,28.44GJ/t,41.82GJ/t,3.6/105GJ/108kW?h,38.93*105GJ/108m3①Y1~Y5=55GJ/hm2,55GJ/hm2,71GJ/hm2,1000GJ/hm2,96GJ/hm2

点击阅读全文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探讨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利工程对于调节区域内水资源分布情况,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水利工程也成为保障居民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的重要设施。随着我国水利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也发现了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的影响,并且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也开始关注各种施工项目对生态产生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根据项目的具体特性,明确了项目实施及建成后对生态的不同影响,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所起到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为后续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效应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我国很多水文资源管理利用者没有认识到水资源管理以及利用的实质,缺乏有效的利用管理机制,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水利工程作为调节区域水资源分布、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的重要设施,其水资源生态调节能力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我们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也逐渐注意到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如何在保证水利工程防洪、灌溉等功能要求的同时,保证工程涉及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将成为水利工程设计、实施的重点。

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概述

目前,根据现有研究,我们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提出了相应的解释。随着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虽然水利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水资源分布的正面作用,但是同样也会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无论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影响,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起到的环境效应会涉及到环境破坏以及环境修复等问题,并且还需要技术人员对维护环境、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进行讨论。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筹备期间,往往需要对项目本身存在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单独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水利工程正面效应,减少负面效应[1]。

二、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点击阅读全文

生态效应优化下的园林设计论文

1城市园林设计的生态效应分析

城市园林建设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道路、种植、建筑、景观和水等,而这些因素都必然会对原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章节根据上述建设内容,结合几类影响进行分析。

1.1水资源影响分析“水是生命的源泉”,其不仅是对人类而言,对于动植物也有着相同的意义。在园林建设中,主要会对水产生三类影响:一是坚持水消耗,在水设计和植被种植中,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在道路、建筑和景观建设中,也会有所消耗,当水资源取自地表水时,应在设计上有效的预算消耗量,并根据地表水流量选择城市供水管道,以免破坏园林水源;二是维持水消耗,园林在正式使用后,也需要一定的水源,如植被灌溉,工作用水等,设计师也应对此进行核算,保障园林自然水源的充足,在没有自然水源的情况下,可采用循环方式利用水设计;三是水污染,地表水自然水源或水设计极有可能遭到污染,特别是游客使用中的垃圾等,而水设计的死水也会在一定时间后,随着污染和微生物的繁殖,已经无法用于净化园林,甚至对周边植被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应有效的设计水污染解决方案,定时更换死水,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游客,以免造成人为污染等状况。

1.2周边环境影响分析园林除了本身能够提供优质环境外,还应该对城市作出贡献。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和声等几个方面,如在针对除尘、御风等方面,多采用乔木。再如灌木类植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状况,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以往我国北方城市大量采用杨树,但是春季会产生大量的杨树,对城市卫生有着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园林设计时,无论是植物还是建筑景观,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现状状况,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方式,如无法积极改善周边环境,则以降低环境不利影响为先决条件。

1.3生物多样性目前园林在设计中,主要采取地被植物,以多种植物组合种植,既提升了园林的美观性,同时也能够丰富园林植物,而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避免出现竞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植物品种有效的搭配。同时要考虑植物对动物的影响,必须在原有生态结构中,增添相应的植被。动物引入时,则需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后才可以执行。

2城市园林设计中生态效应的优化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