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生物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尽管生物化学理论内容抽象、难学,但生物化学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该文以乳糖操纵子教学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生物化学;乳糖操纵子;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也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科学研究的工具学科。该学科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学科非常抽象,主要是阐述体内蛋白质、DNA和RNA以及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导致学生很难理解,使得生物化学课程成为农林医药院校最难学、不及格比例最高的学科之一。尽管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以PBL为主导的理学教学方式[1]和以任务驱动型教学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2]对于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讲授法授课模式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能够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机制通俗化,一直是生化教学老师不懈的追求。本文以较抽象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乳糖操纵子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如何进行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乳糖操纵子内容非常枯燥,而且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现象(给出一张细菌生长曲线图):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的生长曲线不是大家熟悉的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而是出现了2个对数生长期,中间有一个迟缓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接着给出一张细菌培养基中糖消耗曲线图,学生就会分析发现第一个对数生长期主要是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被消耗了,而第二个对数期是乳糖被消耗了。那么为什么葡萄糖和乳糖分别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细菌生长对数期会被消耗呢?学生通过前面代谢部分的学习,一般都明白代谢葡萄糖和乳糖都需要酶,而且需要的酶不同,第一个对数期细菌体内有分解葡萄糖的酶,第二个对数期有分解乳糖的酶。也就是说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给出细菌生长过程中lacmRNA、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此时学生会发现乳糖代谢的基因——lacmRNA并没有表达,而且对应的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含量也很低,所以第一对数期不能分解乳糖,只有第二对数期才能分解乳糖。那么细菌体内如何实现这一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呢?通过4次层层设疑,抽丝剥茧,引出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大部分学生会好奇细菌是如何实现这一复杂调控过程的。
2始终围绕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现象进行授课
【摘要】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教学理念的改革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在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训练;减少灌输式,多实施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既是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基础学科,也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其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在整个生物化学及医学的发展上,生物化学实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相对生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却普遍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大大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生化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1]。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学会运用常规实验技术探索生命现象及本质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急待解决的严峻问题。近年来,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改革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力。只有实现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针,才能使大学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科学研究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在富有学术气氛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善于开拓的科学能力和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这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2]。
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实验课教学的目的认识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不仅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训练;减少灌输式,多实施启发性的教学方法[3]。
[摘要]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普及。作者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特点,应用SWOT分析方法将慕课引入在理论教学,从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等4个方面探讨了慕课引入生物化学教学的可能性,帮助教师在大量的网络信息化课程中进行选择,促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入,为慕课在生物化学信息化教育中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慕课;生物化学;SWOT分析;教学改革;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医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广泛、抽象难记,是公认的难学、难教课程之一[1]。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已经从以物质代谢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基因信息传递为中心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新型知识框架。同时,其形成了以临床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联系临床实践,更关注介绍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随网络信息技术而生,并伴随新的教学理念而普及[2]。本文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与SWOT分析方法,帮助教师在大量的网络课程中进行选择,为促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慕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直被医学生归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表示,除了在课堂上理解老师的讲解外,课后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复习,两者占用时间比约为1∶2。在信息化网络不断发展过程中,诞生了最知名的3个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3]。慕课具有大规模性,即没有人数限制,这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慕课具有开放性,入门门槛非常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一台可联网的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决定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4]。慕课具有实用性,其主要课程都着重于实际应用。2013年,中国高等学府在加入国际慕课平台后,纷纷开始筹建自己的慕课平台。中国高等学府的精品课程已逐渐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共同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联合辅修专业的培养模式[5]。根据时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这对生物化学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添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元素[6]:例如慕课这一先进的授课方式。
2SWOT分析模型
第一篇 一加强学生综合研究素质培养,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执教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按照所列步骤完成实验,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室研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将生物化学实验的开展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并拟定一个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我们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设立多项综合性实验项目,如开设的“过氧化物酶提取、分离、纯化以及鉴定”,将原有的几个实验,通过整合并增加一些新内容,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实验内容。该内容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蛋白质含量测定、酶活力测定,要求学生计算酶的比活率,掌握同工酶电泳的内容。本实验内容难度中等,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细化实验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加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使用与科研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来替代验证性实验,从总体上提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在实施设计性实验时,提前一个月向学生布置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实施前一周由教研室教师集体审阅学生的实验方案,检查其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实验从头到尾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独立完成,从溶液的配制到具体的各项操作,教师在旁指导协助,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操作方法和学生在实验当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通过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要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各占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给出。实验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笔试成绩和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笔试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等,占实验考试成绩的30%;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当堂写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成功,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并真实地反映实验情况,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给出成绩,该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70%。此考核方式能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情况,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加大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投入,改善实验条件,重视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内容,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既抓好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又充分利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作者:刘美玲黄春霞汤婷单位:长沙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篇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材的选择
考虑到高职生物化学制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企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选择了由李白玉主编的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作为教材。本教材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发展技术为核心的职教理念。
(二)教学内容整合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较多,生物化学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门课程的授课时数有限,为了在规定课时内保证教学效果、讲授完课程知识,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按照基本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讲解,重点介绍蛋白质、酶和核酸等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分类、结构、性质和功能等。强化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代谢过程,突出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注重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研究。其次,重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在讲解酶与医学的关系时,可通过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来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最后,把传统与最新生物化学理论相结合,使学生能了解生物化学课发展的最新成就,掌握生物化学发展方向,开阔学生思路和视野,扩大知识面,这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