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生物医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本科教育内涵的核心,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以商洛学院为例,分析了生物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完善等,以期为商洛学院转型发展和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关键词:校企合作;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于一些由专科院校升格或多所高职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上就不能照搬国内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而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职业性教育,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变,主要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商洛学院作为陕西省省教育厅首批确定的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之一,大力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改革、建设和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1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专业是商洛学院升本以来开设的新专业,因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还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懂理论或只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学生实践创新意识淡薄等。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第一感性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同时也训练学生各种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技能,不断拓展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校企合作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合格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调整和优化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医药应用型的特点。具体来说,在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体系,适当减少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同时强化和突出了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学科定位为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公共基础课由语言、法律、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和数、理、化、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组成。主要专业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在教材的选用上,原则上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最新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整合方面,使其相互衔接,尽量避免重复,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不同医药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需求。同时在一些条件较好的课程建设中,比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中,我们也加强了双语课程的教学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来说,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实验、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是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针对我校的实际,围绕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分类设计、分层施教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如下几方面:一是课程实验(见习)教学。课程实验(见习)教学安排在各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实验室教学和校外企业参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掌握实验技能的目的。为保障学生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们适当增加了各类课程的实验(见习)学时,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必修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2010年培养方案中从1554∶755(2.1∶1)调整为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的1700∶1061(1.6∶1)。二是毕业实习,主要到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三是第二课堂,在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我们增加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实践教学方案。此外,第二课堂也包括劳动教育、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等。四是其他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
三、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前,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尝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因特网来进行教学。同时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的共享,提高教学水平。为保证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还采取引进、培养、聘请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具有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摘要:文章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出发,基于新兴信息产业与专业建设目标,提出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即把握专业建设发展优势与机遇,创新信息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建设,谋划专业教育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战略;专业教育
医学信息工程是一门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其基本内涵是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医学器械工程等学科在生物学、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融合[1]。近几年来,其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中的七大新兴信息产业之一。在国内开办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24所高校中,已有7所高校分别获准纳入部级、省级、校级新兴信息产业立项建设计划。
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与发展
21世纪初叶,生命科学与信息产业的勃兴,引导着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信息产业,其已给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兴起带来发展优势与机遇。尤其是近20年来,各地高校自寻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有些高校在对当时原有的电子信息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医学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调整培养目标及方向,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特色课程内容之后,用于培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也有高校是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培养方向;还有的高校是直接申报专业,经严格的办学条件论证,获准开办新专业,这表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与发展应该是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尤其是2012年以后,在新增的本科教学目录中,正式确认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代码(080711T),这标志着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正式步入高等教育体系的轨道。
摘要:全国各大高校开始进入争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高水平学科成为各普通高校必须突破的关键。近几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学科的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学科团队建设是关键,学科研究领域确定是难点,学科平台建设是重点,学科环境建设是基础,学科制度建设是保障,学科文化建设是提升。
关键词:学科建设;双一流;药学学科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通知,该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一流大学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根据《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总体方案》提出,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未来大学将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为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第二类为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大学;第三类为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第四类没有指明,但可以推测,即连一个高水平学科都不具备的大学。毫无疑问,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想成为第四类。因此,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全国各高校均在谋划如何成为具有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高校开始进入争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时期,这给地方普通高校学科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2]。如何建设高水平学科,就成为各高校(特别是省属普通高校)必须突破的关键。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学科建设实践为例,就双一流背景下普通高校如何进行学科建设谈谈体会。
1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于1993年开设,是湖南省内最早开设的药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批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2008年成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特色专业。但学科建设一直进展比较慢,直到2011年下半年,药学学科才获批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当时有专家表示我们的申报材料有拼凑的嫌疑,盼验收时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可见2011年的药学学科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经过几年的建设,药学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2016年湖南省“十二五”学科验收评估为优秀。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学科排名C+,在全国104所参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近30所985、211学校的药学学科)中,处于40%~50%区间,在全国中医药大学药学学科中位居并列第4。
2学科建设主要体会
[摘要]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海洋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应尊重自然规律,建设效果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目前,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呼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现实社会中,海洋产业发展的利益冲突与矛盾、海洋旅游开发发展中存在的短视症等,导致了海洋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困难。基于此,论文再次提出了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及其发展战略。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产业紧迫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GDP战略
海洋旅游是指以海岛、海滨、海岸以及海面为活动范围的旅游活动,它是与陆地旅游相对而言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旅游业的发展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建设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中国旅游业呼唤可持续发展,已经十多年了。就海洋旅游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贡献日益强大。海洋旅游业成为绝大多数海洋旅游目的的支柱产业,为海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重大的经济价值,为海洋城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海洋旅游加快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升了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海洋旅游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提高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可谓为建设和谐社会切实添了砖、加了瓦。但是,由于中国本有的管理体制等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等因素,海洋旅游目的地在接受因海洋旅游经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恩惠、社会效益的同时,其旅游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正在缩短、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因对旅游业的近视症而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等等。在举国呼吁、重视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海洋旅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1.海洋产业构成及其对海洋旅游的影响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发展的海洋事业,是个区域性产业系统。它是与陆地产业相对应的。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是将产业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域场所的主要分类,它们均属于产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7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主要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海洋矿业12大产业。12大海洋产业,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各异,与海洋旅游业的密切程度也不同。目前,海洋产业对海洋旅游的主要影响产业及其影响状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