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社区活动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县现有社区11个,有居民23222户55801人,社区党员549名,其中女党员87名。有驻社区单位223家。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先后建立社区党支部11个,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了100%。11个社区中,有自主产权活动阵地的6个。*年以来,我们把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创建“五好”社区的重要内容,始终按照省、市委关于社区活动阵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先后筹集资金54.3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万元,其它资金22.33万元,建成了巩昌镇东城、西城、北城、东郊和文峰镇开发区社区等5个社区活动阵地,其中砖混结构楼房4个,砖木结构平房1个。建筑总面积达831.5平方米,活动阵地的面积均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切实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有效推动了全县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是严格标准建阵地。按照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六有”标准的要求,本着就近便利、方便居民的原则,从阵地选址、面积大小、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新建社区活动阵地5处,每个阵地基本达到了有房子、有牌子、有阵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年初计划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任务。
二是完善功能建阵地。围绕“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目标要求,巩昌、文峰两镇党委筹措资金3万多元,为社区配备办公桌椅38套,电脑、电视机和VCD等电教设备6台套,电话等通讯设备13部。社区党组织以增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建成了5个社区图书室,藏书达3000多册。普遍成立了社区文艺表演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多措并举建阵地。充分发挥驻社区各单位的积极作用,采取集资共建等形式,积极帮助社区配套完善各类办公设施,全面促进了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的共建新机制。
四是完善制度抓管理。为了确保社区活动场所都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了《*县社区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按照产权归属情况,对社区活动场所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社区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造册登记。制定和完善了社区活动场所维修管理制度、产权交接制度和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了社区活动场所的规范合理使用。
我县*年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工作,由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以及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残联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全面完成了年初规划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任务。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搞好社区活动阵地建设,重点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选址。在今年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方便就近、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居民居住中心地带,科学选址,建成了巩昌镇东城、西城、北城、东郊和文峰镇开发区社区活动阵地,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党组织有地方办事的问题。二是多方筹资。社区活动阵地由于地处城区,建设成本大,需要资金多,单纯依靠组织部门和所在镇党委困难很大,难以完成资金筹措,必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共同投资的社区阵地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才能解决制约社区活动阵地建设的“瓶颈”问题。三是完善功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城镇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县实际,社区党组织分别组建成立了文艺表演、环卫、综治等组织,有力地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县现有社区11个,有居民23222户55801人,社区党员549名,其中女党员87名。有驻社区单位223家。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先后建立社区党支部11个,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了100%。11个社区中,有自主产权活动阵地的6个。*年以来,我们把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创建“五好”社区的重要内容,始终按照省、市委关于社区活动阵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先后筹集资金54.3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万元,其它资金22.33万元,建成了巩昌镇东城、西城、北城、东郊和文峰镇开发区社区等5个社区活动阵地,其中砖混结构楼房4个,砖木结构平房1个。建筑总面积达831.5平方米,活动阵地的面积均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切实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有效推动了全县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是严格标准建阵地。按照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六有”标准的要求,本着就近便利、方便居民的原则,从阵地选址、面积大小、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新建社区活动阵地5处,每个阵地基本达到了有房子、有牌子、有阵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年初计划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任务。
二是完善功能建阵地。围绕“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目标要求,巩昌、文峰两镇党委筹措资金3万多元,为社区配备办公桌椅38套,电脑、电视机和VCD等电教设备6台套,电话等通讯设备13部。社区党组织以增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建成了5个社区图书室,藏书达3000多册。普遍成立了社区文艺表演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多措并举建阵地。充分发挥驻社区各单位的积极作用,采取集资共建等形式,积极帮助社区配套完善各类办公设施,全面促进了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的共建新机制。
四是完善制度抓管理。为了确保社区活动场所都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了《*县社区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按照产权归属情况,对社区活动场所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社区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造册登记。制定和完善了社区活动场所维修管理制度、产权交接制度和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了社区活动场所的规范合理使用。
我县*年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工作,由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以及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残联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全面完成了年初规划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任务。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搞好社区活动阵地建设,重点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选址。在今年的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方便就近、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居民居住中心地带,科学选址,建成了巩昌镇东城、西城、北城、东郊和文峰镇开发区社区活动阵地,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党组织有地方办事的问题。二是多方筹资。社区活动阵地由于地处城区,建设成本大,需要资金多,单纯依靠组织部门和所在镇党委困难很大,难以完成资金筹措,必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共同投资的社区阵地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才能解决制约社区活动阵地建设的“瓶颈”问题。三是完善功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城镇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县实际,社区党组织分别组建成立了文艺表演、环卫、综治等组织,有力地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当前,对法律进社区的普遍观点认为,司法行政进社区就是法律进社区,将二者等同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混淆了司法行政进社区与法律进社区的概念,缩小了法律进社区的范围和内容,容易让人产生法律进社区就是司法行政的事,与其他部门、单位不相干误解,不利于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笔者试对法律进社区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对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发挥职能作用,把握工作原则,理顺各方关系,探索有效的组织运作形式进行一些探讨。
一、理清法律进社区的概念
1、对法律进社区的概念分析。笔者认为,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概念应当是:凡属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实施、作用于社区的管理、服务、援助、宣传教育等活动,都属于法律进社区的范畴。如社区居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涉及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社区治安涉及的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社区服务、保障涉及的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困难户和低保对象、失业人群等;社区建设涉及的小区规划、出新、物业管理、消防、排污、绿化、美化等;涉及相邻关系中的阳光权、噪音污染、油烟污染以及违章建筑、装潢等;涉及到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外来人口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社区建设中涉及法律的问题,都可能产生侵权和纠纷,也都需要通过社区建设、管理以及法制宣传教育、社区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来解决。法律进社区的特点应当为:(1)属于社会公共事务;(2)属于法律事务;(3)属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提供并作用于社区的;(4)属于社区(包括居民自治组织、居民群众、居民法人)所涉及事务对法律有需求的。
2、司法行政进社区不等于法律进社区。目前,司法行政行机关行文指出所要开展的法律进社区活动,都是从司法行政所承担的职能来要求的,如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延伸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社区法律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等。从性质上讲,这些只能属于法律服务进社区,应是法律进社区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法律进社区概念中的子概念,而不是整体意义上的法律进社区。
3、从组织运作上讲,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各社会团体、中介组织都在依照各自的职能,各自的社会定位,在不同程度上实施着法律进社区活动,如公安机关设立的社区警务室、社区辅警,组织的社区联防队、义务巡逻队等。司法行政机关也是其中的一个组织实施者,不同的是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项目较多,群众需要量较大。但司法行政机关只能组织本系统人员,也就是司法行政机关干部、所属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对其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司法行政机关只能作为社区资源来协调,动员和鼓励他们参与到法律进社区活动中来。对其他部门在社区实施的管理、服务活动,司法行政机关也只能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而不能越俎代庖或指手画脚。因此,法律进社区作为一项整体活动,不可能只通过一个部门的操作而达到整体实现。
二、认识司法行政组织实施法律进社区的性质和目的
优化资源活化形式
近年来,**县按照《实施纲要》提出的“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以创建“文明家园,和谐社区”为主题,优化资源、创新载体,活化形式,在实践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创新机制,增添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新活力
健全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是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工作之中,该县从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抓起,充分发挥“大宣教”工作格局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纪检、组织、宣传、文化、教育、妇联、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计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县直责任单位、沙河镇及所属各社区居委会也逐级成立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并把活动任务分解到了专门办室和人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实施意见》,将其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和宣传思想教育的整体部署之中,进一步量化、细化各成员责任单位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形成了责任单位具体抓、相关单位配合抓、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良好态势。三是完善协调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资金、场地等实际问题。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活动纳入沙河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分值,细化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全县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扎实有序开展。
二、创新载体,构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新平台
创新廉政文化载体,搭建廉政文化教育平台,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该县积极采取多种新式,灵活运用各种载体,着力构建了廉政文化教育新平台。一是搭建文艺渗透平台。充分运用周末文艺演出、廉政书画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2005年以来,该县共举办周末文化广场活动38场(次),演出廉政文艺节目达50多个,观看居民群众6.5万多人次。各社区居委会自编自演廉政文艺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20多个。二是搭建社会宣传平台。按照廉政文化建设总体要求,该县各共建单位通过制作廉政文化橱窗、悬挂廉政文化灯箱、书写廉政文化墙、设立廉政宣传牌、兴建廉政雕塑等形式,拓展了大宣教阵地,促进了反腐倡廉社会舆论氛围的形成。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共建单位制作廉政文化橱窗40多处,廉政文化灯箱20多个,书写廉政文化墙4处,设立廉政宣传牌30多块,新建廉政文化雕塑2处。三是搭建影视展播平台。发挥新闻媒体教育引导功能,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办**清风专栏,定期播出中央、省、市、县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决策及最新动态,使反腐倡廉工作的各项工作动态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同时,积极开展送电影、电教片进社区活动,共放映廉政教育影视片100多场次。四是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储量大、传递速度快、实效性强的特点,在县公务网站创建清风视窗,开设廉政文化动态、廉政文化论坛、廉政格言警句、廉政勤政风范等栏目,及时宣传反腐倡廉先进文化,营造了廉政文化建设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已经成为社区党建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从社区党组织方面来讲,对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社区党组织管好自己的党员就不错了,缺乏“经营社区”的理念,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主动性不强;从驻社区单位方面来讲,部分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缺乏认同感,对共谋社区建设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二是共驻共建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社区协调议事小组的部分成员单位对开展共驻共建工作不积极,存在协调性不强、参与率不高等问题,导致社区共驻共建工作计划和任务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所在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开展。三是共驻共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社区共驻共建活动还仅限于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文化活动、扶贫济困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在活动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公益事业联办还没有真正起步,社区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四是社区阵地建设滞后。目前,各社区办公条件还比较简陋,开展活动的场所基本上都是租用或借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目标,需要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共同努力。
二、整合街道社区党组织资源,深化共驻共建活动
一是建立共驻共建组织网络。建立健全由社区所辖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议事协商会等组织,同时,在居民区建立社区党员联络站、社区党员联络小组、社区党员联络员三级网络,把社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中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热心社区建设的党员及时纳入其中。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社区共驻共建协调议事小组要认真履行好协调、议事职能,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认真研究本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情况,指导、督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各种共驻共建活动,帮助社区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落实“共驻共建”工作责任。社区党支部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靠前,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内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积极为社区单位成员服务,使其感受到社区的存在、社区的服务和社区的温暖,增加社区单位成员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两方面相互作用,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真正实现“共驻共建”。驻社区的各单位要把共驻共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关心和支持社区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共兴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