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社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年,是*街道办事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撤销了原*镇下属的*、*街道办事处,而新建了*街道办事处。一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和动员街道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政治稳定的现代化新*。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社区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优化
20*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5239亿元,其中外贸出货值1.4978亿元;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达到1.7419亿元,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4.5269亿元,同比增长28.25%,开发新产品18个,其中有16个样的产品被列入省工业新产品试制试产项目。成型企业工业产值2.4292亿元,同比增长88.87%,上交税金和外贸出口也同步递增,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加大合力扶工力度,坚持“扶优”、“扶强”。正视工业用地严重缺乏,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困境。我们树立党和政府亲民爱民形象,深入基层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受企业好评。二是抓安全生产,保企业平安。健全了安全管理网络,与所属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签订了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并以自查、普查、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查出安全隐患企业,马上予以整改。同时大造安全生产声势,抓好企业年检工作,做到了无重大事故和火灾的发生。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由于建设需要,*耕地日益减少,我们充分发扬重视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把仅有的土地转向高效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家畜养殖,既满足了城乡市场需求,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社区服务业蓬勃兴起,餐饮娱乐业继续发展。我们在对钢材市场、农贸市场为主要基地的市级市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其他领域,岭下、*、杨家桥三个菜市场,交易十分活跃,既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就如何做大做强我区的民营经济,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苏木桐副主任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于今年7、8月份走访了11个政府职能部门、3个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镇、6户较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召开10户民营企业代表和2个镇分管工业领导的座谈会,对*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及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迅速壮大,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53亿元,占全区51.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0.2%,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23户。截至今年5月底,我区共有民营企业32618户,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以上,注册资金493.261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28232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注册资金45.289亿元;私营企业4386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3.52%,注册资金447.972亿元,从业人员约30万人。另外,我区共有外向性民营企业392户,数量占全区出口企业的4成。
(二)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成为我区经济实力上升的增长点。
目前,在我区除了国家专营专控的个别特殊行业外,其它行业均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经营。其中,以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居首位,占68.93%;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13.08%、9.88%;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积极投身汽车、珠宝首饰、生物技术、农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物流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在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点的大力推动下,各镇(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年,镇(街)实现工业产值468.3亿元,占了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省第十次党代会,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做强做大内源型经济,并把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内源型经济确定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民营经济从“三分天下”向“半壁江山”跨越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山区市的*区如何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该如何引导目前,*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最近,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区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宏观政策进一步放宽,加上*区积极实施“民营推动”战略,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注册户数和资金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区民营投资创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至2007年底,全区注册民营企业(含个体户)共11892户,注册资金7.7亿元,从业人员3.5多万人。其中民营企业2580家,注册资金2.85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个体工商户8422家,注册资金2.63亿元,从业人员1.72万人。2007年全区民营经济创造税收5850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59%。
(二)民营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进一步搞好我站点的远程教育工作,特制定2009年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管、学、用”相结合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推进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二、工作目标任务:
(一)认真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站点平均每月集中学习2期以上,每周一、周三为自主个性化学习时间,热情为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服务,帮助他们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后80%以上的党员干部群众掌握1门以上的实用技术。
(二)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健全课件资源库,开发制作“乡土课件”2个以上。站点下载贮存有针对性、实用性课件10G以上。
(三)进一步完善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好设施、设备,切实做到“五防”、“五好”。
(四)加大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使站点辅导员达到初级操作水平,站点村协管员达到中级操作水平,站点管理员达到高级操作水平。
(五)实施好远程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校共建互动工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一、抓中心、突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围绕街道年初提出奋斗目标,以决战必胜的勇气,勤奋踏实开展各项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完成工业总产值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净增23.5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产销率达到99.7%。其中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工业销售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占全街道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对*街道工业经济拉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街道被区评为20*年经济发展一等奖。
2、技改投入力度增强、成效明显。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实施了一批科技重点项目,组建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经济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新产品开发和申报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已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中有国家级火炬项目3家、国家级新产品3只、市级科技技术改造重点项目1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家、市级网上技术市场1家、申报省级工程中心1家、市级工程中心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区级工程中心2家、ERP信息化管理示范企业1家、省级名牌产品1家、市级名牌产品5家、市级新产品50只(其中科委34只、经委16只)。数据显示,新产品产值率占全街道经济总量的1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占全街道经济总量的30%以上。
3、招商引资工作难中求进。积极采取“零土地”、“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招商思路,全力打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围绕提升产业集聚,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形成通讯设备及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机械、工业缝纫机、针织工艺品等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在市场剧烈变化中的应变能力和产业拉动能力。充分利用第九届浙洽会和第六届消博会,广泛开展投资环境宣传,紧紧盯住大集团、大企业,逐步打造和形成总部经济,培植规模企业,做强板块经济,充分利用现有少量的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开展招商,动员企业增资扩股。今年共引进落实外资项目18家(已注册成立),总投资18853.53万美元,注册资本6843.68万美元,协议外资6325.*万美元;已注册内资项目28家,注册资本总额11333万元。
4、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7.76亿元,同比增长25%。农业总收入7946.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43元,同比增长11%。
一是常规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供应稻种3.2万公斤,抛秧盘9.52万张,早晚稻种植面积18339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00余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重点抓好敬德、骆兴、尚志、团桥等6个村约6000亩预征地复耕工作,指导、督促相关村进一步规范、完善预征地流转手续,及时落实种植农户,明确种植地块,对农用基础设施缺损的地块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修复;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及农田基础设施的修复、改造,完成余三、金东两村800亩标准农田建设,修复*、民联等村机耕路850米,防渗渠道3600米,沟4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