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社区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五个结合,活跃社区文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让文体活动队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整体规划与主体发展相结合、环境感化与理念灌输相结合、创造文化与享受文化相结合、先进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社区文化特色文化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它表现为社区居民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等内容。文章对如何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做了探讨。
随着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在社区学习、工作、栖息、休闲、娱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社区,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塑造新风貌工作向新水平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和《关于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新村建设,重视农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民间文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重点打造各具特色,彰显宁都风采的特色文化新村;纵深推进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建设,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风尚深厚的新村镇,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建立和完善“一会五站”(“一会”:村民理事会;“五站”:社会互助求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为服务平台的农村村落社区。力争将我镇的农村新风貌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新村建设。
1加强领导组织健全。各村要成立“塑造新风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等机构,确保本地特色文化活动有策划有组织有实施。要求各村各单位要做好活动培训辅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一支能彰显当地文化特色的业余民间文艺队伍,做到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记录。
20*年上半年,*县宣传思想工作按照“夯实基础,彰显活力,创立品牌,构建大宣传格局,树立大县宣传形象”的工作定位,扎扎实实抓工作,轰轰烈烈搞活动,解放思想促发展,凝心聚力创品牌,达到了“科学理论三入脑,新闻宣传三围绕,精神文明创建三到位,公共文化建设三推进,特色文化三提升”“五个三”工作成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深入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紧扣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到“科学理论三入脑”
1、抓好中心组“51”理论学习,促科学理论进领导头脑。每月安排一个课题集中学习一次,每月编印一份领导学习参阅,每季推荐一批读书书目,中心组成员每季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每年精心准备好一个专题讲座;此外,各成员每半年下基层宣讲一次。我县把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使领导干部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2、抓好学习型机关创建,促科学理论进干部头脑。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校建设,以基层党校为载体,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全县广泛推行“站
三分钟讲台”活动,各单位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安排一位干部上台讲三分钟课。围绕回答和解决“*问题”,举办全县“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追赶与跨越”“金点子”主题调研活动和“看成就、议发展”征文活动。
3、抓实理论常下乡活动,促科学理论进群众头脑。在县电视台开设“社科讲堂”,邀请县内党史、社科专家讲课。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县四套班子领导,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深入基层宣讲,把科学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和干部群众之中。各乡镇和村组建立理论宣讲员队伍,针对群众提出的难点、节点问题及时解答,释疑解惑,理清情绪。
一、如何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1.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行军,只有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才能更好地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毕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涉及最基层、最广泛群众的利益,因此必将是我们文化工作的重点,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稳抓稳打的。但是并非我们所有的基层文化站工作者都能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很多偏僻、贫困的地方,或者是在一些乡镇、农村,人们对文化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生活贫乏,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事件频发,影响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文化部门要提高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健全机制
要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决策研究机制和监督执行机制。要建立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文化工作常设调研组织,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统筹全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确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同时要根据目标任务实现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不得放任自流,更不能文过饰非,谎报业绩,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3.以人为本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
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广陵区作为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江苏省先进文化区,在这方水土孕育而成的扬州清曲也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区以组织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创建群众文化网络、文化设施和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为重要目标,以培养建设高水平的社区文化工作干部队伍为组织保证,社区和谐文化的基础工作扎实推进,使社区文化得到延伸和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全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我区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和社区建设规划,量化硬件、软件指标,逐月、逐季考核,予以重点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驻社区企事业单位支持社区文化建设,推动了社区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和社区也配备了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和区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三级群众文化组织网络,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驻区单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共驻一地、共谋发展,不断把社区单位的资源优势整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推动了社区文化共建工作不断发展。
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社区文化阵地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基本条件。为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辖区的区域优势和社区实际,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一是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二是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街道社区出一点,有关职能部门给一点的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目前我区各乡镇、街道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许多社区翻新、改建了小广场,新建了文化室和图书室,建立了文化活动工程点、文化宣传长廊,成立了社区党校。各社区的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互助的良好功效。
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社区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建立了一支共有159名具有文艺特长、乐于奉献、素质较高的文化辅导员队伍,组织他们参加岗位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目前全区共有文化团队134支,其中2个团队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称号,共有特色文化家庭510户。各乡镇、街道和社区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时,都安排特色文化家庭登台竞技,蔚然成风。曲江街道在原有10支社区文体队伍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社区老年腰鼓队、老年歌舞队、老年健身队等,使业余文艺队伍人数由300人发展壮大至500余人,共有腰鼓队、民乐队、戏曲队、秧歌队等15支,并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家庭户,这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