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训礼仪总结

实训礼仪总结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实训礼仪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训礼仪总结

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

在2000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确立了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强国需要强才,强才需要一流的教育质量来保证。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前任校长曾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规模,而在其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的确,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师资水平优劣;学生品学兼优,取决于教师德才兼备。师资状况,关系学校兴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迅速提高师资水平,是任何高校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国高职旅游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专家以“三不”来概括高职旅游师资状况:一是“不熟”,不熟悉职业大学的教学特点与规律,缺乏高职旅游教育的经验积累。二是“不足”,师资来源渠道不畅,专职教师不够,具有高级职称者更少。三是“不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般不够高。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必须把师资建设工作摆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

高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是目前高职旅游院校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最主要的是客观上的原因:其一,社会地位低。目前,社会还存在着鄙视服务行业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崇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也就有了高低优劣之分,认为服务行业职教教师是低层次教师。其二,待遇不高。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学校自筹资金。“生源即财源”,有了学生才有收入,由于人们鄙视职教,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来校就读,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低下较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应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风气,努力为教师创造必要的、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条件,营造留人、留心、爱岗、乐教的氛围,以利于教师全身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应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和课时津贴制。聘任教师不能只看职称、资历,要看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利于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应当确立并肯定教师的成就感,鼓励教师努力向“三名三高”(做名人、名家、名学者;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方向发展。同时,要考虑老中青的师资结构,发课时津贴,以鼓励教师在校内多上课,上好课。对教师除定期评选优秀教师外,还应设立教学优秀奖。还应鼓励和支持教师搞科研,特别要支持与教学结合的科研,对优秀成果应给予奖励,这些奖励应与晋升工资、评定职称、出国进修、分配住房挂钩。

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要求很高。作为高职教师,除了应该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德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要具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在我国,目前活跃在高职旅游教育战线的主力军是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他们几乎都是一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仅有几个月的工作实习经历。时下,高职旅游院校也有一批所谓的持“双证”教师,即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持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此,学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全国的发展状况,以利于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也为他们开设新学科提供素材。当然,学校也可以到旅游企业中去“挖墙角”,聘任一些在实际行业部门担任过职务者讲授相应的课程。被聘的兼职教师的课往往很有特色,言之有物,生动形象,实用性强,且可以把行业中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签约的形式,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引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上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技能培养。

二、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1 以岗位流程为线,构建“教学内容”模块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汽车营销是将汽车知识与营销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培养面向管理、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汽车营销及拓展专业相应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具有“与人交流、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2)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考核机制。汽车营销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心的原则。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依托我校标准化实训基地,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模拟汽车营销4S店工作环境,结合案例教学法“仿”实际4S店工作流程和内容,根据学生学情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常态等因素构建教学模块、设计实训内容、完善考核机制。

(3)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经过教学整合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模块。汽车营销理论内容可整合为服务礼仪、销售口才、4S店整体结构等3个任务。实训内容可整合为初次接触、展厅接待、个性化需求、新车展示、试乘试驾、提案成交、新车交付、售后跟踪等8个实训任务。服务礼仪与销售口才是基础,承载整个汽车营销实训环节的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实训与工作流程接轨,把学生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

2 以企业工作情境为基础,模拟汽车4S店工作

(1)模拟汽车4S店工作环境。“工作导向,仿岗培养”结合我校标准化实训基地,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为基础模型,模拟汽车4S店营销工作环境,设置与4S店经典案例视频内容相对应的实训场景。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区域由接待前台、汽车展厅、客户休息室、业务洽谈室、精品配件区及教学专区等组成,悬挂汽车产品图片,渲染营销气氛。让学生能真正融入到实训基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度。

点击阅读全文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市场营销的运用

随着汽车市场结构的变化,汽车维修工的需求量逐年下降,而同时具备维修技术和汽车营销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却受到广大就业单位的青睐。在众多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很多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都会以汽车营销相关岗位来开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这就要求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在对汽车营销课程和相关联的课程中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汽车营销的能力。传统的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教学,再加上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男生居多,并且班型较大,传统的讲授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汽车市场营销相关知识,而且还造成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汽车市场营销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为企业培养综合型汽车人才的目的。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师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景导入,任务明确;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查,拓展升华六个步骤。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而淡化了最终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这里不再是课堂的“司令员”,而变成了“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和需求的指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对项目有了认同感,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自我管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贯穿整个项目教学法,在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从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中协助项目朝好的方向发展,以求项目最后顺利完成。工作关联性。以往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很大原因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内容是上课内容,工作是工作,毫无关联性。在面对将来要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能在今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他们最想学习到的。项目教学法面对就业的教学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工作关联的意义。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近十年来才在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开设,教学历程较短,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听课累,教师讲课累的“双累”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实训主要以教师演练为主,这些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汽车市场本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这就造成了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要求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授课程的教师紧跟汽车市场的脉搏,同时又要对未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预估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只有理论教学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实践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只能采用书中的案例来讲解,而实时性的事件转换成书中的案例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的时间,书本与实际的脱节最终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双累”局面。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核心能力论文

1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

实践证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校教育符合时代的需求,也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场。而实验室里实训课程的开展,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场所。目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并且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项目教学法。此方法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设计或完成某一个项目的任务形式来完成教学。项目教学法里,学生需要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信息、学习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的氛围。第二,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仿真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某一种工作环境实现全面理解,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广泛使用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法。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现实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不同职业角色的扮演或比较分析,使学生接受“现实角色”的人格特征,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内心世界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对方角色的言行做出合适的反应,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角色扮演法能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由于社会交往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或多或少的有关系,因此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各行各业的培训效益。第五,问题式学习法。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都喜欢问题使得学习方法胜过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中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并且强调支持与引导等。第六,调查研究法。为了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可以多多采用调查研究法。让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在某一领域开展调查,激发学生获得真实的数据,并学习分析方法,最终获得有价值的成果。这种方法还能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第七,网络教学法。当代高职学生非常依赖网络,既然无法制止学生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使用网络,教师不如依托移动手机和网络开展教学。例如微课、慕课方式的教学,例如网络课程的课前与课后学习,例如教学资源库的完善等。当然,上述方法依赖于教学环境的完善,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也依赖于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将实训方法渗入到每一门课程。例如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社交礼仪课、沟通能力课程等。在各类教学项目中,对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课程予以倾向,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的一门———《解决问题能力》优先建设成了精品课程。

2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执行

为了更好的培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实验室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制度能对职业素养好的学生起到保护作用,能对职业素养欠佳的学生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处理依据。第一,实训室管理制度多样,需对每一项制度进行修订、多次研讨、试行和最终执行,需要有释义性文件。常见的管理制度有《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规范》、《实验室礼仪规范》、《实验室更衣室规范》等,这些制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实训室制度的落实应当有效。一些实验室把制度挂在墙上,数年不变,学生做的一套,老师讲的一套,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保持制度先进性的基础上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是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3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实训环境的营造和美化

有些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地面脏乱,标贴脱落,指示牌东倒西歪,机房电脑摆放杂乱无章,厕所臭气熏天……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又怎么能有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实训环境的营造和美化是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必须重中之重去强调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内容。第一,基础实训环境条件的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包括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内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外部环境包括微生物菌种、灰尘、电源电压、温度、湿度、噪声、振动、海拔、大气压强、雷电、有害气体等。第二,人文实训环境条件的提升。人文实训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走廊的布局、教室的设计、制度牌的设计、实训操作的服装的设计与管理、盆景的选择与摆放、文件柜的设计与摆放、话筒音响等的质量等等。

点击阅读全文

中等职业学校形体训练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以形体训练课程实践性教学为例,对接旅游、烹饪、商贸产业链,对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形体训练课程改革理念、思路及做法:强化形体训练课程实践性课堂教学管理建设,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教考分离,建立课程考核评价,推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转变。

【关键词】形体;训练;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管理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根据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从传统的以学科建设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在现代职业活动中,做一个“知职达礼”的职业人是对每一位职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形体训练课程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课程,是实现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形体训练课程主要任务是突出形体训练重要性,使学生掌握形体礼仪基本常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从事各类专业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具有鉴赏、表现形体美的能力。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进行团队协作。伴随着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以旅游和商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方式。旅游和商贸的良好发展成为服务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3年内,伴随企业对旅游和商贸人才的大量需求,将产生百余万就业岗位。遗憾的是,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的服务人才,另一方面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当前众多中职学校的《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多采用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实训时利用情境模拟让学生简单模仿操作的方式,由于这些情境模拟没有真实的就业环境和企业参与,将所有服务行为都固化,培养的只是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能力,其后果是学生学了不少理论和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性和贯通性较差,这有悖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学生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这正是进行形体训练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