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教学

性实验教学

1.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化学、生物、药学等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验教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实验教学在理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沿袭数十年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已形成一套固有的模式,则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实验课是一门考查课,学习内容不如理论课多,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减退;厌倦写实验报告,认为写实验报告是在浪费时间,敷衍了事,对归纳、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综合能力较差,尤其反映在做毕业论文时,学生从老师那里领了论文题目后,不会查文献资料,头脑里没有研究思路,不会设计实验方案,不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如何答辩,应变能力较差,等等。这些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在广泛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相关教师充分讨论的情况下,笔者试探性地整合了个别实验项目,增添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具有研究和开发特点的综合性实验,即研究性实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成果正准备以论文形式发表。这些研究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收益匪浅。笔者所进行的研究性实验,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1实验项目及方案的确定

2.1.1实验项目的确定。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项目突出的特点是催化剂的筛选和制备,也就是说研究的催化反应一定是个符合现代技术发展要求和趋势的新型反应。此外,催化反应所用原料或试剂、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等必须确保对学生安全可靠,实验耗时不宜过长,操作难度适中,测试分析能在学校实现等。因此,在确定实验项目前,教师要对拟确定的题目进行以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确定实验项目后,实验指导教师要反复进行预试验,确定实验项目的可行性;然后要及时总结并列出实验的难点和重点,确保所选实验项目的成功顺利实施。

点击阅读全文

生物实验教学

【论文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实验设计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当前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学生缺乏对实验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为尽快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应加强该方面的教学实践。

1拓展教学,明确实验设计原理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主要因素:认知的前提能力(基础知识)、情感的前提特性(参加学习的动机情感)、教学的质。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是50%、25%、25%,虽然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能力,但没有知识则不可能提高能力,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因此实验设计之前必须深谙实验设计的原理。

1.1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在现行的教材中对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系统阐述,而是把它们隐含在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生物学史的内容之中,这就要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例如复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通过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通过比较对照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设立对照组;通过实验内容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准确性原则――设立多因子变量。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2补充经典实验,优化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发现实验内容少且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这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如伞藻的嫁接实验、童弟周培育单尾鳍金鱼实验等),着重让学生了解实验者的实验意图,认识实验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验设置的实验条件的目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点击阅读全文

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趣味实验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化学课,我准备了几个趣味实验:“鲜花怒放”、“烧不坏的手帕”、“神奇的铜树”、“魔棒点灯”……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埋下了伏笔。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头,“先声夺人”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整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设计情景、实验。例如: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我以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开头,学生的兴趣很高,效果不错,接着一系列的演示实验使学生从中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

点击阅读全文

花卉学实验教学革新

1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花卉学跟其它植物类课程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花卉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形态识别部分、还是栽培管理和应用实践方面,均体现较强的实践性。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实习学时和内容才能满足本门课程的需要,但在具体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如下:(1)实验教学学时不够充足。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整个《花卉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也一再压缩,由原来的180学时减到80学时,现在为72学时,实践环节的时间也相应缩减。根据我校新的园林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实验时数只占18个学时,远远不能满足花卉学课程内容的需要,这样,很多学生应该掌握的实用技术、应用方式等就不能逐一实施,这些缺憾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不良局面。这与学校以实践教学为办学特色的宗旨也不相符。(2)本科教学的实验、实习基地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实验条件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验需求,而原有的实验基地狭小,只能用来保存部分实验材料,有关花卉栽培方面的实验无法全面进行。2011年,我院领导想方设法为园林专业申请到部分实验基地,但相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数量来说,还是不能满足需要。(3)实验类型单一。实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均为必选实验,且大多为花卉识别等验证性实验,而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缺乏,尤其是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钻研能力的发挥。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花卉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

2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充实、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针对前述的内容老化及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及园林专业的特点,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1)在现有实验时数少又要兼顾实验教学内容必需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一些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主要是调查了本专业相关课程如《植物造景》、《园林苗圃学》和《插花艺术》的实验设置,对内容相同的实验(如:插花实验、一二年生草花的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等)予以删减,对内容相似的实验予以调整和优化,并增加了部分选开实验,利用老师的业余时间进行指导。(2)为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根据花卉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及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应与理论课一致并结合实际,采取验证性、操作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并重的原则,合理调整实验内容,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验内容上增加了研究性实验,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根据时展及市场经济的需要,除保留部分必要的传统实验项目外,增加部分新生产技术和新应用方式的实验(如花卉无土栽培、阳台花卉布置和设计等),借以让学生了解花卉生产和应用中新生的事物。现行教学中的具体实验项目及内容见表1。

2.2实验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护理实验教学

我国的护理教育在实施30年清一色的中专教育后,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有23年的时间。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师资、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及技术等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1]。护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一些院校已率先进行改革尝试,但有些院校的护理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下面对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综述如下。

1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验课所占学时较少[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功利主义:投入相同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显示度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显示度,实验教学成果一时难以得到认同,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2]。二是就业压力: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2以上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毕业后的首选,而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实验课[2]。三是观念问题:主要是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不敢打破旧模式,没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