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实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几年来,*实验小学办学条件紧张,学生拥挤,成班率居高不下。今年,县政府决定以全县高中布局调整为契机,完成*四中搬迁任务,并将现*四中改办成*实验小学二部,分流*实验小学学生。为使学生分流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实验小学学生拥挤的局面,消除大班或超大班现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就近入学。根据学生的居住地,安排*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到*实验小学二部就读,就近入学,方便学生。文田工业园区在*实验小学就读的小学生全部到*实验小学二部就读。一年级新生入学,按照适龄儿童户籍划定。
2、均衡发展。*实验小学二部由现*实验小学管理,办学规模为15个教学班。*四中搬迁后,所有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全部留给*实验小学二部,并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分流*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到*实验小学二部任教,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重点向*实验小学二部倾斜。如果*实验小学二部教师不足,则面向全县小学通过公开考试的形式,选拔优秀教师。
一、成立健全的管理机构
为了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切实管好校园网,让校园网为我校的素质教育服好务,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学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校园网管理领导小组,把校园网的管理纳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把手”工程。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配备了专职的主任和科员。并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有:网控中心、办公室、CAI研发中心、教学管理室等科室。从而在学校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切实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定了<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CAI开发中心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网络中心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上机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电教专职人员工作守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微机室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软件借阅管理规定>
三、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定期对电教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
四、合理的管理机构及细致的分工
我校校园网虽然刚建起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但各种管理规定及相应的措施却早已出台。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校校园网的规模,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一、成立健全的管理机构
为了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切实管好校园网,让校园网为我校的素质教育服好务,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学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校园网管理领导小组,把校园网的管理纳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把手”工程。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配备了专职的主任和科员。并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有:网控中心、办公室、CAI研发中心、教学管理室等科室。从而在学校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切实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定了<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CAI开发中心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网络中心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上机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电教专职人员工作守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微机室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软件借阅管理规定>
三、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定期对电教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
我校校园网虽然刚建起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但各种管理规定及相应的措施却早已出台。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校校园网的规模,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一、成立健全的管理机构
为了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切实管好校园网,让校园网为我校的素质教育服好务,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学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校园网管理领导小组,把校园网的管理纳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把手”工程。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配备了专职的主任和科员。并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有:网控中心、办公室、CAI研发中心、教学管理室等科室。从而在学校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切实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定了<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CAI开发中心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网络中心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上机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电教专职人员工作守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微机室管理规定>、<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软件借阅管理规定>
三、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定期对电教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长风浩荡、秋意浓浓的九月,我们怀着兴奋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实验小学百年校庆的盛典。此时,群贤荟萃,少长咸集,共同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欢乐时刻。在此,我代表全校2706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重视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各级党政、人大、政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帮助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历届校友表示诚挚的谢意!百年风雨话沧桑。清光绪29年,也就是公元1903年,“废科举,办新学堂”,近代教育家吴天成在成都办通省师范的同时,回威会同知县娄栋、举人胡素民等,将县城的“纬经书院、镜堂书院、青峰书院”合并,在纬经书院原址创办了威远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四川省最早创办的三所县立高等小学堂之一。学校1913年更名为县立高级小学校,1940年称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改称威远县小学校。1950—1957年6月称严陵镇小学。1957年7月,威远县人民委员会将严陵镇小学分办为“严一小”和“严二小”。严一小校址设魏家山(即现严中校址)。“严二小”校址设原解放路天后宫威师附小,也就是现我校校址。同时为方便师范生就近实习教学,又将原师范附小由天后宫迁到西街原严小初级部,也就是现在的严陵镇中心校校址。1978年学校更名为严陵镇南街小学,2001年,更名为威远县实验小学。
从创建到解放的46年间,学校仅招收76个班,毕业学生2082人。从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29年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师由原来的27人发展到39人,在校学生数由原来的678人发展到873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5年,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25年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占地面积达4500m2,建筑面积4800m2,教学班39个,教职工116名,学生2602人。学校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校园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和红领巾电视台,拥有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钢琴室、舞蹈房、实验室、阅览室等一流的设施,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怡人,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任校长胡素民“严慈兼用”,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勉励学生,培育英才。100年岁月悠悠,虽一度迁址,虽数易其名,但这种优良的作风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10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革命烈士胡驭垓,黄浦军校第一期高材生,在国民党高干中被誉为“十三太保”之一的曾扩情,首任中共威远县委书记张涤痴,原《人民日报》总编胡绩伟,勇夺多项大奖、拥有多项发明,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博士生邱虹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校友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有的老当益壮,雄心不已。他们默默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共和国一曲曲奋进昂扬的赞歌。
勤耕耘,硕果盈枝喜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校获得了一顶顶荣誉的桂冠,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学实验学校、市最佳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校风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体验教育先进学校等。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也迎来了实验小学青春焕发、欣欣向荣的今天。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是根本前提;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社会家长的鼎力相助是可靠保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特长、全面育人、学思行结合的育人理念是不竭源泉;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办特色学校是必由之路;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