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时政热点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个一六个难巧解交流
推行“六个一”巧解“六个难”的办法,使干部学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县级领导班子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主要做法是:
1.每月办好一份《学习月报》,破解“学习无载体”的难题。2006年起,县委中心组拨出专门经费,组织精干人员,办了一份内部的《学习月报》。主要开设“精彩语录”、“学习辅导”、“工作交流”、“时政看点”、“理论前沿”、“学习心得”等1O多个栏目,每个栏目各有侧重,特色分明,比如“学习辅导”对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进行提问式解答或点评;“精彩语录”反映中央、省、市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独到见解;“时政看点”选登中央、省、市最新的时事信息和政策导向;“学习心得”栏目选登开展工作的经验体会或调研文章。通过举办《学习月报》,中心组成员既能了解到理论方面的最新热点,又能学到实践方面的特色经验,中心组学习达到了“可学、好学、易学”的效果。
2.每月开设一次自主讲座,破解“学习欠主动”的难题。中心组坚持每月开设一次自主讲座,每次由一名县委中心组成员讲课。自主讲座的课题先报县委中心组审核,内容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各乡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也可列席听讲,使讲座既达到增强中心组成员理论实践能力,又起到推动工作的双重效应。自主讲座把中心组成员推向了展示理论学习水平的前台,实现变“听人讲”为“自己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两个转变,增强了领导干部自觉学习、调研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3.每月赠送一本经典好书,破解“学习难持续”的难题。中心组在成员中积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并结合学习主题,每月向中心组成员赠送一本观点新颖、说理透彻、指导性强的经典好书,激发大家的学习原动力。2006年以来,先后给中心组成员赠送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执行没有借口》、《世界是平的》、《中国的新革命》等书。中心组成员在集中学习结束后,纷纷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充电”学习,做好学习笔记,使学习时间由8小时以内延伸到了8小时以外,学习地点由办公室延伸到了家里。
4.每月剖析一篇特色文章,破解“学习缺深入”的难题。安远县委中心组要求中心组成员每月要写出一篇学习重要理论文章的心得体会或反映安远工作的调研报告,在学习会上进行详细阐述,做好笔记。对于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做到每季一抽查、半年一检查。比如,今年中央有关报刊刊出《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后,中心组组织成员对这篇文章进行学习剖析,写出体会文章,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摘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是“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保险学课程思政实践形成了“教改促进、教材辅助和评价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目标融合、学科关联、教学环节”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大纲重构、内容重组和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实践路径以及“总分式、滴灌式和模块化”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保险学;混合式教学
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在政策推动和实践探索中,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打造涉及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的思政教育生态圈。保险学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金融类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通过保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保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全面保障作用,能够对个人或组织的风险状况做出评估并根据纯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可以运用相关保险原理对实际的保险案例作出分析,并且规划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险理财计划。保险学课程受众面广,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养青年学生风险意识、保险理念的需要,也是保险学课程教育理念适应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的需要。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以“两性一度”为目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经过三轮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和实践模式。
一、“教改促进、教材辅助和评价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教改促进了全过程、混合式的课程思政教学,2019年到2020年,成功立项的与课程思政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教改项目有4项,有力地推动了保险学实现以价值塑造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教材保证了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主编教材从大学生求知规律和需求出发,系统设计,以保险学核心专业知识点为纲,确定专业理论结合德育主题的内容,服务青年价值观形成。过程性和结课论文考核保证了课程思政的产出评价,用分散的三次课堂考核代替期末的集中性考试;过程考核用云班课和雨课堂的集成数据代替单独的作业和考核勤考核,并用系数调节过程性考核成绩,用期末可选择的综合面试和补充性面试代替过程性考核和过程性测试可能有的考核偏差问题,用结课论文代替期末考试,并逐年探索可行和全面的论文评价方式。教改促进、教材辅助,配合课程评价的推动,有效解决了课程思政教与学的动力机制。
二、“目标融合、学科关联、教学环节”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模式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教育战略。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思政教学得以实施,教育目的得以实现。本文以“四观”为思政元素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思政需求,探索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从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给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更好地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学课程;思政策略
1课程思政的背景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同时,也是教育部门重点支持的一项创新型综合教育改革举措。历史时期不同,教育思想也有所差异。但是,“德育”一直是国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德”与“才”,汉代的“孝德教育”,唐代的“德主刑辅”,宋元时期的“伦理道德教育”,明清时期的“知行合一”……这些思想可谓是课程思政的早期雏形。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一直活跃在任何时代,与国家发展不可分割,相互促进。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相统一,如何将教育功能发挥应有之义,不畏困难、积极调研、深入研究,总结出“课程思政”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教育纲领。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不同类型专业课程,该纲要分别明确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纲要》指出,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论述对中国青年寄予厚望,同时,也为课程思政明确方向———不负殷切期望,争当有志青年。
2职校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弱。数学属于理学类课程,其自身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脉络和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同时,与文科课程相比,数学课程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这正是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同时吸收知识和提升素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利用数学课堂主渠道对学生同时进行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以期能够实现隐性教育。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统筹教育工程,既需完成知识传授,又要体现价值引领。此过程,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教师实施思政教育。鉴于此,课程思政融入职业院校数学课堂刻不容缓。
转变观念构建综合注重创新
——“3+X”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内容摘要]高考“3+X”模式及其命题指导思想的转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3+X”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3+X”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今年将试行“3+X”模式。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综合科目”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高考“3+X”模式及其命题指导思想的转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3+X”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3+X”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今年将试行“3+X”模式。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综合科目”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文科综合”是在原有政治、历史学科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科目,并将三学科合为一份综合试卷。所谓“综合”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①。虽然2000年高考“综合”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重,但从长远来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深入,逐步加大”②。为此要求我们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从“学科能力培养”向“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的新观念,在吸取原有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从宏观上看,理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结构”,以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课外活动为补充,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微观上看,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自愿选修课、阅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再次,高一、二年级与学校政教处、团委配合,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第四、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抓好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通过阅读相关学科大纲、教材、教参,相关学科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及重、热点专题研究等,扩大相关学科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相关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树立起全局观念,改变以往各学科“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做法。
二、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