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双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双语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明确规定了“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如金融、法律等国际性强的专业,更是要先行开展双语教学。并且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推广双语教学对于地方高校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金融专业的国际性较强,学生要接轨国际,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地方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

一、实施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目的

实施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英语专业词汇,从而能够阅读英文文献和英文书籍,并且和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毕业后有更多的机会,在人才市场上有更高的竞争力。

二、我国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

2007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这也给高校的双语教学指引了方向。目前,一些“211”和“985”的重点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效果。而我国高校主要有以下3种双语教学模式:第一,全英教学模式。不管是教材、作业、试卷,还是在课堂上,都采用的是全英文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对于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难度过大。第二,中英混合教学模式。虽然教材、作业和试卷采用的是英文,但是教师在上课时采用的是中英混合的方式。这种模式对比全英教学模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甚至一些学校,虽然教材、作业和试卷采用的是英文,但在课堂上会完全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而这更是大大降低了学生听课的难度。第三,英文术语指导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师会选用中文的专业教材,并且会完全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只是在课堂上针对一些英文专业词汇会专门地进行指导。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英文运用过少,基本无法起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少有高校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点击阅读全文

诠释高校化学课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应用化学专业课涵盖面广,学科交叉性强,给双语教学实施带来相当难度。应根据专业特色自编教材,重视给出课外教材与参考文献,忌将中文教材硬译,忌将教材整理成会议论文集;尝试讨论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及采用workshop、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查环节,以推动双语教学有效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应用化学教学模式场景模拟互动教学教学方法

1自编外语教材

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包括精细化工、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应用电化学、应用光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分析化学等。各高校往往是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学业发展方向,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加之国外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从而加大了外文教材选择上的难度。然而在另一方面,应用化学专业领域的相关著作及资料却层出不穷,时效性很强,又为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授课学生的情况来编写教材,除了注重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规范性以及图文并茂等一些基本原则外[6],还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忌将教材编撰成会议论文集

专业课的开设对象是本科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后,学生们具备了本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专业课的讲授让他们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当中,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应用化学专业知识更新快,前沿性强,但本科学生缺少实际科研经验,过分关注热点而忽略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反而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因此那种一味强调最新科研动态,关注研究中反常现象的会议论文似的教材并不可取。任课教师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注意收集与专业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目前研究热点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会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点击阅读全文

双语教学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不断走向世界,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方高校中的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而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基础课和核心课,因其类属于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来学科使得与国际经济理论密不可分。微观经济学采用中文教学原本就是国际经济理论本土化的一个过程,那么,积极开拓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用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母语进行教学逐渐成为许多高校选择。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更快地培养优秀经济专业人才,对“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举措的探索及“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一改其国内发展的策略,转而实施全球化战略,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人才。由于更多跨国公司进驻国内市场,我国企业也将随之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无论国内外,都将需要更多的国际型人才。国际型经管人才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性的眼光,因此,高校重点培养目标之一便是复合全球型经管人才。而国外原版教材的引用,全球性思维的运用,使得双语教学能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接轨,更好的探究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国际惯例,以使学生能真正地同国际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对抗及沟通,从而真正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竞争、具备全球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二、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讨论得比较多的双语教学模式大抵有以下六种: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母语发展性双语教学模式,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双向式双语沉浸教学模式,"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这六种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目前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和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应用比较成功的,都要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授课、还是沟通练习都使用外语,几乎完全不使用母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而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双语教学,它是母语和外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接受,不致于一开始就掉队或产生畏难情绪。微观经济学本科阶段的教学在考虑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师资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倾向于选择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初期应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适应,对经济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掌握,英文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在过渡到综合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就是英语授课为主。

三、地方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措施

(一)慎重选择教材。微观经济学课程有很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罗伯特•H.弗兰克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等等。有些教材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理论与精彩的案例微观经济学原理相结合,适合于初学者和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和使用,有的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结构严谨,数学方法使用较多,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使用。在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原版教材的选择应注意既能反映经济学最新成果和动态,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紧密,又要注意难易程度,过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弱化学习的积极性,过易会导致理论的掌握太浅显,达不到专业生专业学习的目的。

点击阅读全文

医学双语教学改革创新探讨论文

“双语教学”是21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目前的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看,语言的不足是国内学者对外交流的障碍。由于专业英语语言能力不足,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国外同行的认可和共享;从教学角度看,国外医学教材经过翻译后授课的时间远远落后于知识更新的周期。显然,实施双语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途径。早在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求在各大院校开设双语教学,并于2003年开始在各高校试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何兴祥等,2004),众多学者加入了对双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行列。综观众多学者的研究和论述,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和模式

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方面,众多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双语教学的概念基本上采取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中文含义是“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等外语,在医学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总结、学习、工作和交流,使学生较早了解和掌握医学最新成果、并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李海燕等,2008;何兴祥等,2004)。实际上,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导向的,既要达到提高外语能力的目标,又要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方面,所用术语小有差异,但基本一致。目前双语教学基本可以被分为三种模式:

首先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program),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学校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以及教师课堂讲解全部采用英语。其次是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外语的比例也逐渐从少到多。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有些学者称为渗透式教学,王兴坡,2007),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大多数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基本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李爱萍等,2007)。李爱萍等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1)教师在授课时用英语讲授关键词和重要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30%;(2)教师在授课时中英文交替使用,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相关专业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50%;(3)教师在授课时英语授课比例占70%,教师和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和交流。提出了准确的授课语言的比例,但如果能提出科学的依据,其指导力就更强了。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中药学与药理学双语课程建设

1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教师团队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在学校及学院的全力支持下,项目组确定了一些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英语能力的优秀一线教师承担各课程的教材组织和授课工作,团队中教师均为获得博士学位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开展英语授课的培训、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集体备课、增加各门课程教师的交流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高质量双语教学团队。

2确定教学目标,编写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目标包括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从事中药药理和毒理研究的实践能力,能够较为自如地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针对教学目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材建设,首先确立课程群的子课程、教学内容和开课时间,以中药专业英语为先导课程,将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几门主干课程的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调整了中药专业英语的开课时间,使学生从公共英语过渡到专业方向上,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专业学习方面,我们梳理药理学相关实践课程的内容,注意新观点、新技术的引入,编写成双语系列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基本理论,又掌握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操作规范、教学要求,拟订教学计划,完成了双语教学的课件制作和部分视频材料的制作,为双语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3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改革,结合学生的英文基础,坚持双语教学,逐步加强英语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课件中英文结合,自制简洁实用的视频材料,既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又兼顾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授课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模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教师讲解再辅以师生讨论、课堂提问,学生间相互讨论等互动交流的模式。另外还采用个别交流、集体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最终形成的课程群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实际。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