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书法家的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书法家的故事

小学书法中道德教育模式

一、书发艺术教学对德育的意义

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对书法技法进行训练,在书法教学中,德育教学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书法艺术与德育密切相关。

1.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我国,书法一直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书法的构成完全符合我国道德品德的要求。以汉字的结构为例,汉字的结构看上去赏心悦目,其中的趣味值得一品,字体间蕴含着不同的德育。在书法结构中,能够体现传统的道德观。自古以来,我国就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书法家,这些书法家字体不同,风格迥异,这些书法家作品对小学生品德情操的树立有极大的好处。例如唐代的颜真卿,他的字豁达大度、浑厚有力,他本人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其书法作品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法作品进行讲解,使学生沉醉其中,陶冶小学生的性情,在进行书法艺术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其书写能力,还能陶冶其道德情操。

2.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

书法艺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文化的传承。汉字属于文明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除开汉字的发音、意蕴,字形也是极美的,整体结构表现的是一种行为艺术,汉字的形体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在我国,其实在国际上书法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东南亚这一带,已经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书法艺术非常具有思想价值,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解书法艺术的思想价值,并对其进行剖析,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崇拜,为祖国感到自豪,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

点击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实践浅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写好一撇一捺,易于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学习书法,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写出一手好字,还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能力,使小学生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互联网上,鲜有人用笔进行书写,提笔忘字已然成为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在需要用笔写字的时候,大多数人为了赶时间,写出来的汉字潦草不堪,甚至自己都不认识。因此,让书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只有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教学,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他们的书写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当将小学语文和书法教学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中散发令人沉醉的墨香。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小学生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技巧和能力之后,对语文学科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书法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小学书法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让小学生在小学时期能够书写一手好字,更会让学生的一生都受益无穷。学习书法,能够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拥有与众不同的处事原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价值。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通过一个人的字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有了“字如其人”这个词语。“字如其人”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的书法水平的直接评价,也说明了练习书法的重要性。对于拥有高超书法水平的人,我们会由衷地表示尊敬。而优秀的书法作品也让人们赏心悦目。练习书法,能够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发展。汉字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汉字的演变,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轨迹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而经过历史的发展含义也在不停地变化。通过学习书法,小学生能够对汉字的结构和含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教师通过书法教学,使小学生的识字过程变得丰富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汉字也仿佛拥有了灵魂,变得鲜活生动。通过深入地学习书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也会对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热爱语文学科。

二、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目标

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对于世界的看法比较简单,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心智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如果没有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导,对他们的“三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感受书法的美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长期临摹和欣赏优秀书法作品,使学生的艺术水平和修养有一定的提升。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时,会给学生展示大量的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并且介绍这些书法家的生平,使学生对他们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了解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书法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一些伟大的书法家的优秀事迹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在不断的书法练习中掌握更多的书法技巧,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拥有了一定的书法能力之后,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夸赞,也会不自觉树立自信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书法和其他的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品尝成功的果实。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实践策略

点击阅读全文

乡村语文书法教育

一、学生学习书法对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俗话说:“字如其人。”书写好的学生,其语文一般不错;相反,语文薄弱的学生,其书写很成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将学生学习书法和学习语文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融入书法教学,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书法水平。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书法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身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课上展现中国书法的机会较多

1.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书法教育

板书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尤其在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由于缺少多媒体器材,板书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一手好的粉笔字,一幅好的板书结构,就几乎可能判定一个语文教师水平的高低。语文教师的书写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的书写,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写字。板书具有面向性广,过程清晰,能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感受,可让孩子们先模仿,再创造。板书应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书写过程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个人认为能用板书展示的尽量不要用多媒体出示。语文教师虽不能做到像古人一样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六艺”之道,无一不精,然而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总是应该的。颜筋柳骨,千秋楷法;魏碑汉隶,风神秀绝。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到情浓之时,在黑板上偶尔书写几字:格言、对联、诗词名句……其创设的课堂教学境界,将不言而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着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

2.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书法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

楷书艺术论文

一、楷书的具体含义

中国的楷书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历史上的许多书法家和文人墨客们都有着了多年的学习与作文经验,因此,楷书作为古诗作文中常用的字体,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楷书又名正书或直书,写好楷书是每个书法家必备的能力。楷书的特点是结体方正,结构严谨,点化劲利、棱角分明、横平竖直,一气呵成,不可迟滞,更不可松软浮滑,亦不可妾生圭角,弓张弩拔,更不可涂涂改改,描摹运作。由此可见,要学好楷书艺术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楷书它作为中国汉字书写的最基本形态,有着深远持久的作用和很强的艺术魅力,现代教育应该有效发挥楷书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二、现代楷书艺术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掌握楷书的精华本身就是个不易的过程,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普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使学习楷书变的更加困难。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语境中,怎样把握好传统楷书艺术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楷书艺术适应现代文化的变迁而有所创新,是现代教育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现代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都太过死板和僵硬,大多数时候只注重理论逻辑的学习和强行的思想灌输,这就会导致学生很难真正领会到楷书艺术的内涵与书写的技巧。现代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也根本不了解毛笔所具有的特性和正确用法,这也使书法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要使这些初学者较快的掌握到书法艺术的要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实现新形势下楷书艺术和教学的有效创新

楷书的书写方法是严谨而缜密的,不能有一丝的大意和瑕疵,现代楷书艺术应该学会有效利用历代贤士智者给后人留下的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吸收他们在书法理论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真诚的学习态度和投入的学习精神,使用科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生动有趣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投入到学习状态,逐步改正学生害怕学习、逃避学习的不良态度,教学内容应当由粗入细,从浅及深,尤其要加强对毛笔这一中国书法特有的书写工具运用的训练,通过鼓励学生经常性的进行实战训练让学生慢慢地掌握笔性,最后对毛笔能够达到一种驾轻就熟的地步。中国历代专研书法的前辈归结出来的方法和规律都是值得摸索和学习的,中国的楷书体系是以“永字八法”为代表的楷书笔法理论为要旨,以欧阳询的“三十六法”为骨架,以黄自元的“七十二法”为具体操作方法所构成的,现代楷书艺术仍需要维持这种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发展状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要试着发挥学生的独特性,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把握好毛笔柔毫的特性,讲求神态上领会,坚持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自然会使学生做到运笔自如,书写流畅,心态平稳。要教会学生统筹整体,抓住关键部分。在教学生入门时,尽量采用较为简洁明了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学习书法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后再逐渐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纠正,让他们意识到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法则要遵守的。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关于书法艺术的民间故事、名人趣闻、轶事等增加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亲近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是他们真正喜欢上书法艺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带学生们去认识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世界。楷书是从隶书中发展变化而来,从汉末的萌芽到中唐时期,都还有着隶书的影子,在颜真卿的楷书产生之后,才使其真正完全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晚唐有柳公权的“柳骨”自成一派。宋代到元初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的书法家,然而,明清以后,几乎处于不发展的地步。现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振兴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这也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进行高效书法教学时,更要做好楷书的教学工作,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使用学生平时自学练习的一些行书书法做例子,对其用笔手法和字体形态特点进行分解,并逐步向楷书书写方式靠拢,这样学生学习楷书不仅更加形象直观,也会加深他们对楷书概念、形式的理解。或者采取把楷书和隶书进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可以和其它一些字体进行比较,比如宋体,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更加清晰、直观的掌握到楷书的结构、书写规律等。将来的书法文化发展必然需要夯实楷书的基础,也只有在这样经济、文化都迅速变更的今天适应社会需求,对楷书艺术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使其发挥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用,有效地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广大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还有学校都应该重视楷书的学习与教育,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奠定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根基的优秀儿女。

点击阅读全文

黄庭坚书法中的艺术设计理念阐述

黄庭坚所追求的形式美,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强调字的对比感,让笔画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种视觉的冲击,而在结构上他刻意强调字内部结构的聚散关系,紧缩中宫而扩张四维,使之呈辐射状态,字体波澜起伏,真力弥漫于笔势之中。这是黄庭坚书法的典型特征,这是其积极追求形式美的一个必然结果。

重视书法内在神韵。内外兼修的黄庭坚认为,学习书法徒具外在的形式美是远远不够的,书法的真正精髓还是在于书法家的个人素养、内在修为,书法内在的“道意”,只有内外兼修,形式与内涵并重,这样的书法才难能可贵。在《书僧卷后》中黄庭坚曾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黄庭坚将这种内在的修养称为书法的韵,直接与笔相对。他甚至提出“凡书画当观韵”的看法。黄庭坚曾举例加以说明,当时黄庭坚的好友力伯时为他作画,画的是李广在一次战斗中夺下胡人的马,一边奔驰一边取胡人弓弩射击追兵,这幅只画了李广夺胡儿马后,弯弓射胡儿追骑的场面,只有李广驰骑引弓的镜头,并没有画出“箭中追骑”这一结果。黄庭坚说这正是李伯时的高明之处。这样画,表明李伯时深深懂得作画要有意蕴的道理。在这幅画中,李伯时虽然没有画出李广射中胡儿追骑的内容,但观画者却可以由李广“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的动作、神情、射技等,推想出胡儿追骑将应弦而倒的结果。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在有限的画面中显示出广阔的景象和丰富的内涵,可以给欣赏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黄庭坚所说的韵其实就是这种“引而不发”的境界,言有尽而意无限,这直接丰富了画的立体感,让艺术城市一个立体的概念。黄庭坚虽然很重视书法的“韵”和“笔”,但是他也强调,书法没有既定的规则,做书法千万不要有太多羁绊,书法艺术有着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妙门,他在《李致尧乞书书卷后》中写道“:书意与笔,皆非人间轨辙,所谓无智人前莫说,打你头破百裂者也。”由此看出,黄庭坚是脱俗和不墨守成规的人,在他看来书法是辩证的,不刻意追求“轨辙”,那些都是子虚乌有的。要练好书法与其按图索骥,倒不如加强自身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锤炼自己的品性,只有这样,方能成功。

追求创新,避免落俗。黄庭坚在书法上是特立独行的,他一直标榜先锋和个性,不愿意墨守成规。他曾在《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诗中表明了自己的想法“: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后代书法家都将黄庭坚这种思想称为书法上的“尚意”,这意在矫正唐代书法中的“尚法”风潮,唐代书法往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创新,这种积习年深日久,而黄庭坚力主推陈出新,在书法上自出新意,不走古人烂熟套路。黄庭坚认为书法要成功,首先要力求脱俗,若风格流俗,则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但经过书法的处理,他会变成真正的艺术,如果一个字千人一面,那么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了。“俗”是书法的劲敌,是一个书法家必须始终与之抗衡的。《砚山斋杂记》曾经记载过一件黄庭坚力求书法脱俗的往事,当时他书写了《秋浦歌》草书一副,很多人啧啧称奇,唯独友人钱穆父不以为然,黄庭坚便开始反思自己这副草书,经过一番思索黄庭坚终于参悟其中的“俗”处,便一一改之,待他再拿给众人看,众人却觉得不如先前好了,黄庭坚于是叹曰“:一副尽皆去俗的字,怎么能责怪那些俗人不会欣赏呢?”从这则故事里不难看出,黄庭坚一直竭力追求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反映在他的书法上,就是那种夸张的笔法,造型独特的书法结构,以此标榜个性之美。对于什么才是不俗,黄庭坚深有体会,他在《书嵇叔夜诗与侄槭》中曾说,我曾对我的学生们说,一个文人生在世上,什么事都能做,却不要去做一件俗事。那么怎样才算不俗呢?黄庭坚接着说“,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从黄庭坚的话里不难看出,所谓的不俗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个人精神上脱俗方能在书法上脱俗。基于这种理念,黄庭坚批评同代的书法家的字缺乏内涵,矫揉造作。为摆脱这种风气,他提出字要守拙,他以女人的妆容作比,妇人百种点缀反而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样的美。一言以蔽之,外在形式的华美终不如天然的美,缺乏内在精神。黄庭坚的书法常有许多不合乎法度的地方,线条上也不刻意追求流畅,这是他追求“拙”的结果。

向古人学习。虽然黄庭坚追求创新,却并不否定学习古人,相反他认为古人拥有极大财富供后人学习,黄庭坚主张“学古而不泥古”,向古人学习,汲取古人的经验和精华,最终铸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书赠福州陈继月》中黄庭坚叙说了学习书法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时常临摹古人书法,细细品味,要入神,方能学好。其《论作字》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话“:古人学书不尽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笔随人意。大抵书字欲如人有精神,细观之则部伍皆中度耳。”当然学习古人不是简单的临摹,依葫芦画瓢,而是学习古人的精神内涵,要真正地“入神”。也不能盲目学习古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古代书法,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黄庭坚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在面对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坚也采取了辩证主义的学习态度。他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之宗,但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学习,不可东施效颦,终导致自己风格尽失。

众所周知,书法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藏,是艺术的源泉。至今广为流传的许多现代艺术设计中,有众多取材于古代书法艺术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比如说取材于古代甲骨文的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识,那些古意盎然又运用象征手法的符号,既有丰厚的美学意义又简洁明了,这正是取材古代书法艺术的结果。

追求意蕴与艺术的设计的精神不谋而合。在《论书》一文中,黄庭坚说“,虽然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从中可以看出黄庭坚认为韵才是书法真正能出类拔萃的根本。黄庭坚的书法有“尚意论”,就是注重书法艺术要有内涵,不能徒具形体。现代艺术设计也是排斥空洞无物的设计,只有线条与形状的组合,是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的。艺术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形,还有精神内涵。书法艺术中的点、线、面、空间所折射出来的是设计本身的内涵和寓意。黄庭坚所处的宋代就奉行一种“以意为书”的理念,黄庭坚后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它,这种理念就是从艺术的精神内涵出发的。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