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税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必要性
有的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它是当地税收收入的主要支柱,一般情况下大企业都具有这几种特点,比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具有跨区域甚至是跨国投资的能力;经营领域范围广泛,市场的覆盖面较大;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流动较快等。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优化管理资源配置,促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积极的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首先这是由大企业的本身所决定的,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多样,那么自然所涉及到的征收的税种和税收政策也就较多,而且税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其次,加强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弥补现行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最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困难
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税收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技术存在较大的落后,大企业中税收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不能够有效的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并且部分信息系统存在功能单一、程序复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难度。
第二,大企业缺乏专门的税收管理人才。大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针对于一些跨国或者是跨区域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流动性比较强,也就给税收管理带来难度,并且由于税务机关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在税收管理上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第三,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政策还并不完善,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在税收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方法,导致大企业的税收管理都在盲目的进行,严重制约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现状,安排部署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矿山企业开采秩序,推进全区依法治税进程,促进全区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好这次会议,李鹏区长作了重要指示,4月5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张权发同志在区财政局又亲自主持召开全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和安排部署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有关工作,这充分表明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会议传达了区政府[2006]4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学习了《贵池区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办法》,宣读了示范乡镇矿山企业财务税收指导监督人员名单,希望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区矿业经济快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矿山企业212家,去年共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为完成全区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促进贵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矿山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矿山企业缺少统一规划和规模经营,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如有的矿山企业管理体制以及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矿山企业账簿设置、项目成本核算等处理不够规范,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计税收入不实;有的矿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健全,仍存在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增加管理成本现象;有的矿山企业持一证搞多点承包、出租开采、以采代探,税收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存在的这些问题,充分表明了我区的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征管亟待加强规范提高。对此,各地各部门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建立良好的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秩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和谐、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企业税负公平,防止国家税收流失,促进税收稳步增长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全区矿山企业开采秩序,加快矿山企业优化整合,提升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地、各部门务必要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周密部署,在行动上真抓实干,把规范全区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职责,强化措施,推进规范矿山企业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我国税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根据我国税收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目前我国大企业显露出了自身的独特性,其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机构都具有庞大的特点,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较长,购销业务量较大,市场覆盖面较广,而且企业管理结构较为规范,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大企业中财务人员数量较多,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企业纳税意识较强,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
1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必要性
大企业不仅功能较为齐全,而且还是当地税收的主要支柱。由于大企业自身具有较多的特点,生产规模较大,业务较为复杂多样,这就使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和税收政策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同时在大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税收管理,可以有效地确保大企业健康、经济地发展,有利于共建和谐税收的实现。而且通过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可以更好地对大企业税收和定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弥补,有效的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另外,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也是更好的顺应税收管理趋势的需要,对于加快推动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强化税务机关职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大企业对大企业涉税方面自我遵从能力。由于大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与一般企业相比,税务风险更多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内部控制及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等方面。同时大企业管理人员在社会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作为行业中的主导者,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影响度也较高。所以大企业决策层需要对税收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财务人员要正确地对税收风险进行认识,明确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严格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同时税务企业还要加大大企业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成本,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企业税收收入较为集中,税收事务较为复杂,纳税意识和税收遵从度较强,目前税务机关在征管力度和业务水平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大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而且税收管理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尽管大企业税收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更好的推动大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1税收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关键字:管理实践标准化思考税收
关键词:税收标准化;iso质量管理体系;能级管理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引入了规范化管理、流程再造、iso质量管理、系统科学等先进理念,建立或实施岗位责任制、规范化管理制度、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税收执法责任制、能级管理等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各地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2004年初以来我们组织人员先后到国内二十多家基层税务机关学习考察。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基层税务机关如何将总局提出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内容作一深入探讨。一、当前基层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剖析1.科学理念支撑缺乏,理论基础薄弱。其一,理论没有落脚点。基层税务机关负责一线税收管理工作,往往在工作中关注税收实务多,对理论研究少;而专家学者或上级税务机关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和设想往往又没有和实务相对接、验证,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要在一线的税收实践中运用并接受检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必须将管理科学的先进理念紧密结合一线税收管理工作实际,才能推进税收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其二,理解运用有偏差。基层税务机关科研人才相对短缺,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全面了解管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只是根据专家学者的某一观点或仅仅是这一观点的片断解释作为“法宝”,以此指导工作实践。比如只关注“流程再造”、“iso质量管理体系”等,认为只要搞好这一项工作,税收管理工作就会“一劳永逸”或“高枕无忧”了。其三,理念更新无延续。税收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往往将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认为是对以前工作的否定,比如一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完全放弃以前管理方式。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观点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仅仅依靠一种理论观点就想把基层繁杂多变的税收管理工作指导好,显然是不可能的。2.相互有机整合缺少,质效提升缓慢。各地税务机关大胆创新,相继推行了税收执法责任制、iso质量管理体系、岗责体系、能级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等大工程,但是在多数单位未能将这些工作有机整合,而是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体系,工作中就出现了重复、交叉和矛盾的地方,让一线税务干部重复操作,疲于应付,影响了工作质效的提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一,上级布置或推行工作,牵头组织部门不一样,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许多工作推行时,往往都是对本部门业务内容规定和要求制定得很细致,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工作,虽然也会写进文件中,但主办部门终究不能将不属于自己管理的业务整合起来进行详细的规定,不能从全局工作考虑妥善安排处理。其二,部门布置工作的时候为了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每一次都要形成一个具体的工作规程或体系,如纳税评估工作有纳税评估体系、税收管理员要健全一套制度、纳税服务要健全一套体系、货运发票管理也要有自己的一套规程等等,这些工作落实到基层只能是一线的同志去完成,如果基层税务机关不能将这些规程或体系有机融合,就会有“夹生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工作忙乱、效率低下。其三,少数税务机关盲目跟风,哪个名词好、哪个名词新,就采取“拿来主义”。别人搞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也搞;别人推行能级管理,我也推,其结果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而半途而废或者草草收场的现象。3.管理手段缺位,软件开发低效。1994年国地税分设以来,以国家“金税工程”为核心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地税务机关纷纷开发了大大小小很多业务软件,有征管综合信息系统,有其他的小型单项业务软件,有些单位仅各种类型的税源管理软件就有多个。软件推广使用为税收工作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一是软件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软件开发平台、使用语言不一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资料利用效能低下。其二是部分软件不能根据基层税收管理实际开发,由上级税务机关牵头组织开发的业务软件更多的是便于上级机关的汇总、考核等,不能反映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和基层税干开展工作的需求。其三,软件界面各异,有些不便于基层人员操作,同样的业务需要在不同的软件重复操作等。另外,更有一些单位以软件开发为工作创新,成了“政绩工程”,不论是否切合实际或具有推广价值,就盲目投资组织开发,甚至有些地方的工作评比就是看各单位开发的软件数量,其结果只能是经费宽松、有资金投入软件开发的单位更能在评比中获得更好的名次,但是没什么推广价值,造成了很大的重复投资和浪费。4.绩效考核制度缺失,有效激励淡化。绩效,是指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效果。所谓绩效考核,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一个人、一个团队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准确的评价,并按相应规定给予奖惩。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大多是按照“千分制考核”的模式对税收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其一,最突出的表现是为考核而考核,不是为管理而考核。只是仅仅从单项工作落实上去考虑,从局部出发,不能从税收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考核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些指标的考核上。其二,考核的手段单一。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人工考核与微机考核、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员工考核与部门考核、业绩考核(定量考核)与组织评议(定性考核)、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等都不能很好的结合,只顾及一点,使考核方向发生偏转。其三,没有注意到考核的特点,忽略了人在考核中发挥的作用。由于没有健全对考核实施的制约机制和对考核结果的简单处理(只是与奖罚相挂钩),在一些单位考核最终成了搞形式、走过场。即使少数推行了能级管理的单位,虽然在激发广大税务干部的工作及学习税收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还没能真正解决对工作绩效的科学考核,更不能达到有效激励的目标,有些单位反而导致矛盾激化和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二、提升基层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途径选择基层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有效整合,解决基层税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谓整合,就是将组织中各个人、各个部门的活动综合并协调一致的过程。组织对整合的需要程度是由工作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组织内部的分化程度决定的。从目前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实践来看,在工作的相互依赖关系上,既存在着并列式、顺序式的依赖关系,也存在着交互式的依赖关系,在组织内部分化上,存在着纵向、横向和空间上的分化,如组织不能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予以整合和协调,很难形成一体化的整体,发挥整体的效能。具体来说,其一,在认识上,要系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各种管理科学理论,摒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形成基层税收管理工作的科学理念支撑。其二,强化制度整合,有针对性解决“重局部、轻全局”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局部和全局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有些时候,从局部来看是有利的,但从全局来看就不一定是有利,甚至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形下,局部的利越大,对全局产生的弊端就越大,就会出现局部优化而全局是不优的现象,必须对各项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其三,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综合应用效能。这需要对当前税收软件开发的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进行科学规划,提高软件使用的综合应用效能。其四,整合考核制度和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就是要把握考核体系的环境适应性,建立有效激励的科学考核制度。组织进行整合、协调的方法一般有:①通过组织等级链的直接监督;②通过程序规则的工作过程标准化;③通过计划安排的工作成果标准化;④通过教育培训的职工技能标准化;⑤通过直接接触的相互调整。结合税收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税收管理工作中不能有效整合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而在实践中,推行税收标准化管理,是符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税收标准化管理工作是基于对当前基层税收管理现状的客观分析,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管理工作规律,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整合多个管理方法,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有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能,适合在基层税务机关推行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以规范化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为核心,同时汲取了当代管理科学的各种先进理念,形成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体制具有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等显著特点。三、税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1、注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形成税收标准化管理的理论体系。就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各地结合各种管理理念进行了大胆实践,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税收标准化管理体系还必须以规范化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为核心。规范化管理理论定位于为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与客观描述提供技术指导。其通过对重复性管理活动的目标、程序,对每一工序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标准、承办者及其职责权、考核办法等做出的明确具体规定并形成管理工作规范,通过研究制定、推行并不断优化管理规范推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的一个管理类标准,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它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将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此外,科学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和标准化理论都有很多被管理实践所证实的科学内涵,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把握理论
的精髓所在,形成税收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2、遵循税收管理规律,科学确立管理标准体系。推行税收管理标准化工作要做到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标准,这是税收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就失去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在工作标准的制订和落实上我们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统一的原则,对多个管理方法文本中矛盾的地方进行统一,明确一个具体的标准,减少实际运行中的“撞车”现象;二是精细的原则,就是对于具体的工作事项、工作流程要准确描述,不放过细微末节,特别对容易出现纰漏而法律又无明确规定的环节,有标准、有规范,这样就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模糊性,明确了工作的导向;三是优化的原则,在确定标准时要求要高,不可平平淡淡,应采取“跳起来摘桃子”原则,确定一个优化再优化的标准;四是实效性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从实用角度出发,要重落实,切实便于基层干部操作。必须针对各个层面的每个岗位,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运作程序、时间要求、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突出实效性,加强针对性,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的执行、落实,降低矛盾和问题的发生机率;五是动态原则,要建立制度,保障标准能够动态改进,不断融合新内容。其次,合理构建标准文本的结构。严格对照原各管理方法的文本内容,对照税收管理业务的全部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梳理,以一套完整的税收管理标准来取代多个管理方法的内容,达到统一简化的工作目标。税收标准管理体系从业务上应包含税收执法业务、征管质量控制、纳税服务和税收行政管理四个部分的内容,从结构上包含管理文本、相关文件和档案管理三个部分。最后,按照科学的步骤确定管理标准。第一步,结合实际通过弹性控制完善优化全局的岗责体系,使岗位职责和权限(尤其是执法职责和权限)得到了进一步明确;第二步,确定每一个工作事项所对应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作为工作的依据;第三步,对每一工作事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上级文件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法责任制文本等逐个比对分析,严格按照统一、精细、优化、实效、动态等原则要求,对管理标准进行整合、优化,同时确定该工作事项所形成的工作记录;第四步,结合管理实际,认真对照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精神以及多个管理方法的考核要求确定该工作事项的考核内容;最后,按照便于检索便于利用的原则对相关文件和档案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分类。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建立了弹性控制结合实际的岗责体系、符合要求优化简洁的工作标准、便于检索利于学习的相关文件、制作规范合理归类的档案资料和重在日常要求严格的考核标准,从而高标准打造了税收标准化管理的平台。3、推行高效的管理手段,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税收管理标准的落实如果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落实只能是低效和烦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分析税收管理标准运行信息化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制定税收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方案或规划,组织开发各类业务软件,将标准文本规定的内容实现过程控制、信息化流转。根据我们对基层税收业务的分析,目前各地已经开发的软件可以纳入税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大概分为:行政管理业务软件、综合考核软件(如:考勤软件和学习考试软件)、征管信息系统、执法考核软件等等。这些软件的运行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标准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做到过程控制,做到实时监控,自动产生考核结果;另外,软件的上线运行确保了各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基于税收管理标准的信息化技术有效促进了税收管理标准的落实。4、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健全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汲取能级管理、规范化管理考核的科学内涵,全面系统的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和责任人员,同时也是对标准化管理工作运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在考核方法上坚持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人工考核与微机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动态抽查相结合,考核方法日益完善。科学的考核要实现有效激励的目标,要改变以往的考核评价办法,通过科学测算确定系数和定性分析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比。从而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对税收标准化管理运行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税收标准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四、税收标准化管理工作运行及成效1、优化整合、精简统一。通过建立税收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对照多个管理方法的文本,对照税收管理业务的全部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梳理,通过统一、优化、精细等过程再认真对照上级下达的相关文件,对原有内容整合,并适当增加体现本单位工作特色的内容,系统内每位人员都能通过税收标准化体系找到自己对应的文本、职责、工作项目和标准、责任追究、工作依据、相关文件、文档资料等。从局长、科长、主任、分局长、稽查局长到税收管理员、办事员,人人都知道该做哪些,怎样做,做不到应承担哪些责任。岗位之间沟通方便、交流迅速。建立税收标准化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以一套完整的税收管理标准来取代原多个管理方法的内容,达到统一简化
的工作目标。2、岗责清晰、质效提升。税收标准化管理工作通过弹性控制,建立了完善的岗责体系,岗位职责和权限(尤其是执法职责和权限)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标准化管理文本明确了科室、分局、稽查局各项工作形成的工作记录名录,明确文档资料名称和数量,将各种工作记录统一制作标准和整理归档方法,合理分类存放,便于资料的检索,提高了资料应用的效能。例如各税务分局按照统一的标准设置了96个档案盒,将653种质量记录分类存放,直观展示、便于考核。干部的责任心显著增强,征管质量明显提高,税务登记率、准期申报率连续六个月达到100%;执法行为全面规范,执法差错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8%;加班加点补资料的少了,工作在日常得到了规范,工作质效实现大幅提升。3、科学考核、有效激励。通过实施税收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达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和优劳优得的结果,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税干工作积极性。岗责具体到人,形成的表证单书具体到人,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具体到人,考核检查具体到人,扣分和责任追究具体到人,结果直观明晰,减少了考核与被考核之间的摩擦,提高了考核实施、汇总、计分、兑现奖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严格对每一个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由于大部分业务可以通过计算机考核,现场检查考核的内容减少到最低限度,方便基层人员操作,方便上级监督考核,实现了考核的精细化。绩效考核打破了平均主义,使干部职工的责、权、利紧密相连,克服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状态,充分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创造性。4、激励队伍,形成合力。推行税收标准化管理的过程,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管理的过程,从而使税务干部对标准要求耳熟能详,进而自觉做到按章办事,自律意识、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效能意识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对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内容,强化了实时监控,促进了及时流转,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主动进位管理的多了,相互推诿扯皮的少了。由于各项工作都有量化指标,各个岗位都有具体职责,在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了一种言必谈标准、行必为标准、事事对标准、时时想标准的良好风尚,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国家财政的税收。财政税政是财政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运行。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起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国民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税收体制创新时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有效践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的行政机关一定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税收体制,一定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企业机关一定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财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深化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一些体制改革的措施,而且要对相应的措施做出合理的解读,以便财税工作人员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一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的过程一定要把广大人民的广大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权利,做好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先前的准备,更好的推动机制改革的进行,促进财政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起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