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污染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水资源污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水资源污染

研究水资源污染与科技

1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

1.1江河湖库污染日趋严重

近20多年来,伴随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污染负荷排放量逐年持续增加。尽管国家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环境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我国工业当前仍处于高耗高排的发展阶段,治理速度远远滞后于水体污染速度,加之我国目前对污染控制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大量废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湖泊,造成我国总体水资源质量呈现恶化发展趋势。

1.2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从成因分析,水力、风力、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形式多样,分布类型复杂,治理难度较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牧区草原沙化严重,全国牧区2.25亿hm2可利用草原中有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一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对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严重影响。1.3河湖湿地萎缩及生态功能衰退我国江河断流、河湖湿地萎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北方缺水地区,生态用水被肆意剥夺,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4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严重由于地表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加剧,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56个发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区面积从8.7万km2扩展到18万km2,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在地下水量大量超采的同时,城市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在全国调查的118个城市中,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轻度污染,仅有3%的城市地下水基本清洁。

2水资源治理对科技发展的需求

点击阅读全文

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思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重点流域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十五“以来,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天在无锡召开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议,总结“十五“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广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十五“后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请允许我代表水利部向大会汇报水利部按照总理的批示精神开展“引江济太“等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引江济太“,探索综合防治流域水污染之路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流域水污染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水资源总量供需缺口较大,加上平原河网湖泊水体流速缓慢,纳污能力低,流域水污染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为贯彻中央水利方针,实践治水新思路,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防治太湖水污染,遵照总理*1年在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方针及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从*2年1月起,我部组织太湖流域管理局和*、浙江、上海三省市水利部门实施了为期两年的“引江济太“(即引长江水至太湖)调水试验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理在汪恕诚部长“关于’’引江济太’’调水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实践证明,’’引江济太’’对于改善太湖水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引江济太“利用已建成的望虞河工程和沿长江其它闸站,将长江水引入河网和太湖,再通过东导流、太浦河、环太湖口门等工程将太湖水送到黄浦江上、下游、浙江杭嘉湖地区、沿太湖周边地区。两年来,通过望虞河引调长江水入太湖流域42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20亿立方米,入河网22亿立方米,增加了流域水资源,明显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提高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了试验预期目标。

1、以动治静,加快了太湖及河网水体流动

调水使太湖大部分时间保持在3.0-3.4米的适宜水位,与下游河网保持一定的水位差,加快了太湖水向周边河网的扩散和辐射;太湖水体的置换周期从原来的300天缩短至250天;受益地区河网水流速度由调水前的0.1米/秒增至0.2-0.3米/秒,河网水体基本完成一次置换。

点击阅读全文

管窥科技对水资源污染治理的作用

1水资源治理对科技发展的需求

1.1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如何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维持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这是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中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对于不同流域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和任务,需要通过水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综合研究确定,其中包括研究不同河流的生态需水量、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准则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但与此同时,工程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当前迫切需要系统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研究,重点研究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小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当前发展迅速。如何减轻小水电工程对于溪流生态的负面作用,也急需加强规划评价研究。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开展城市化发展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所引起的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等水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研究,建立起水土资源综合规划的科学方法。洪水资源化利用已经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迫切需要将洪水资源利用、防洪减灾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系统的技术体系。水环境与流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涉及因素复杂,迫切需要开展水环境与水生态价值、水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水环境保护效益定量评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涉及生态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1.2应用技术研究方面

长期的治污实践表明,依靠局部的、单一的污染物控制和点污染源治理难以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复杂的区域性和流域性重大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开发在区域(流域)尺度上系统的、综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建立起区域和流域尺度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在具体治理技术上,需要根据我国水污染的趋势和特点,系统开展对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研究,同时加大污废水资源化处理的力度。在水土保持方面继续加强对土壤侵蚀研究,加强水资源与土壤资源的同步高效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建立起以降雨地表径流调控和水土资源同步安全、合理、高效利用技术为核心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在河流走廊生态修复方面,在充分调查分析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胁迫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与生态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水库及其他工程调度运行模式,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组织,自我修复功能,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加强水域生态监测系统技术研究与开发,实现从水质监测系统向水域生态监测系统转变。使水污染蔓延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缓解。20世纪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人们开始努力将发展与环保协调起来,以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替代末端治理逐步成为各国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主流。近年来,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探索又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

2结论

点击阅读全文

水资源的跨国污染对策研究论文

一、水资源的跨国污染

(一)水污染的机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污染有关。每年世界上有2500万名以上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水是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升。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等都需要水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国的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较大。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

(二)水污染的表现形式

酸雨是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于5.6便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却频频出现pH值小于3的强酸雨,几乎与醋酸相当。

海洋污染是水污染的又种形式。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所制造出来的污染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个超大型垃圾场。海洋遭受污染物侵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来自陆上的污染——人类生活的废弃物。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料,经由沟渠、河川注入海洋。来自船舶的污染——海上运输工具。船舶所载运的油料泄漏,或污水倾倒注入海洋;核能动力船舶或者载运核能废料的船舶发生事故,辐射物质外泄进入海洋。此外还有来自倾倒废弃物、大气、海床勘探与开采等方面的污染。

点击阅读全文

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案与水环境浅析

摘要:文章在城镇化快速建设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了水资源污染的来源及原因,总结提出建立健全水资源污染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资源污染治理、构建统筹考虑水资源污染治理体制、堵塞工业废水源头、加大农村地区水资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等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方案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管理执法力度、推广清洁生产等水环境保护路径,对水资源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污染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明显,城镇化速度加快,导致生产、生活对淡水需求量大,用水量也在同步上升,部分企业和城镇、农村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用水不够节约,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水,没有污水处理不够彻底,污水排放管控不够严格,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1]。

1水资源污染现状分析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城镇人口增加,城镇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仅以“十三五”期间全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如图1所示)来看,从2016年的排放量480余万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571万立方米,增量达到19%,可见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很大,对城市污水处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

2水资源污染原因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