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难题

数学难题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数学难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学难题

高中数学教学难题及措施

新课标也存在着过分的强调学生主导地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傲慢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以及不尊重教师等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其学习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

近些年,新版教材出现,它与老版教材相比,看着好像难度减小了,实际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难度没有减小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并且没有考虑到比较偏远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情况。新课程中数学必修内容主要分为五个模块,高一部分就要完成其中四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教师为了完成不断增加的教学任务,不得不无休止的加快教学进度,这样教学内容就变得十分空洞,或者是只讲到了其中的梗概,而对于一些较难的题来说,没有仔细的分析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理解,造成教和学的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效率不断降低,打消了某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都是负担和无奈,需要尽快的改革。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但是在许多改革中,学生对改革的认知片面,认为既然是主导作用就可以完全随便,而教师也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而是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学生过分的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学生和教师对整体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把握都有偏差,实际上,不管是随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尽量的而避免不正确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媒体以及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出现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出现对计算机或多媒体的过分依赖,或是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就直接用幻灯片的形式快速的播放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有效的解释,使学生接受起来十分的困难,实际上,计算机在教学中所起的应该是辅助的作用,而不是整个教学的主宰。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不要过量使用信息技术,不能总是依靠多媒体网络方面对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比如:直观想象、基本运算、数学证明、逻辑推理等,要靠学生主动来完成,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把握高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将其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对二者有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学不是强迫灌输,学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应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数学知识慢慢渗透到学生的认知当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总结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改进引导的策略,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对于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合理的分配,没有多媒体的教学,有时候会显得十分枯燥,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多媒体往往会给人以生动性,趣味性等优点,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学习氛围,使学生暂时忘记枯燥的数学推理证明,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思考,主动的要求学习数学中的知识,对知识点的认知也更加清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的单方西的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毕竟传统教学更加的细致,能够多知识点做更深刻的解释和补充,而仅仅依靠多媒体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点击阅读全文

创新教法造就创新人才

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可是如果在教育中束缚了孩子的创新思维,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和希望了。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一旦不得当就会出现毁灭性的结局。这在警醒着教育者:教育需培养创新人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数学领域中进行开拓创新。

一、创设质疑

问难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产生创新欲望。比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笔者设置了这么一道题:四年三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请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这时,就把学生放置于一个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这时,笔者就继续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学生起先面面相觑,然后有一只小手缓缓地举了起来。这是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男生,我热情地请他起来。他小声地说了句“:女生占男女生和的百分之几。”多好的问题,全班同学以掌声对他表示鼓励与赞赏。接着,问题越提越多,也越提越好。这位小男生在后来的学习中也开始频频举手。质疑问难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悦、创造之中,从中学生体验到了思考的快乐,创新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让我们猜想吧!”数学家波伊亚这么呼吁。不要以为猜想与逻辑严密的数学扯不上关系,其实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创新性与灵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做计算题1+2+3+…+99+100=?的时候,笔者引导他们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即(1+100)+(2+99)+…+(50+51)=101×50=5050,还可以100+(1+99)+(2+98)+…(49+51)+50=100×50+50=5050。通过这样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到了猜想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接着,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些类似的题目相互考考。他们在出题的过程也是猜想的过程。有的学生想出9+99+999+9999+99999+999999=?其他的学生就很想怎么样解这道题,他们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比如(1+9)+(99+1)+…+(999999+1)-6=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6=1111104;4+(99+1)+…+(999999+1)=4+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111104。猜想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体验了创新的乐趣,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追求创新。

三、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点击阅读全文

新课程数学四位一体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因此,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看作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从而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而且还应该注重观察力、动手能力、自觉力、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从“读、听、讲、写”这四方面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1、“读”

现代社会中有部分学校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课本的定义、性质、定理的重点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对定义、定理、性质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在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命题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因此我在教学注重以下三点:

1.1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并不等于像读语文课本地那样读,而应对本节的定义、定理、性质进行反复演读,反复推敲,把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等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解、理解定义、性质和定理。达到对课本中概念、性质、定理等内容的理解,再结合课后的练习回味教材中的概念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点击阅读全文

数学复习策略

一、基础是关键

1、计算要准确。中考数学试卷的满分是120分,其中有100分左右的题要靠计算来完成,计算不准是考试丢分的主要原因。

2、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的理解要正确。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及常见的中考命题要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着力抓住重点进行系统复习。

3、过好审题关、表达关和书写关。为了保证中考试题能够“正确、迅速、整洁”地完成。平时不要忘记基本功的训练,过好审题关、表达关和书写关。做到“小题大做”只要自己会做的题目就不要做错。对最后的综合题要做到“大题小做”,做到会把大题分解成若干小题,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决不要放弃。在平时训练中要狠抓细节和速度不放松。保证前100分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能在40分钟顺利完成,把100分稳稳地拿到手,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最后难题。

二、细节是重点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达到层次分明。在梳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甚明了的问题,这时需翻书对照,仔细研读概念,防止概念错误。

点击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策略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校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为其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作者主要分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的设计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策略

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成为很多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的阻碍,进而影响其学习效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难度不同,且在学习方式和思路方面都需要转变,对学生和教师均是较大的考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导学问题概述

导学问题指的是教师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导学问题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作为学生课前学习阶段中展开自主学习的主要导向,还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导线。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恰当运用导学问题,就可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阶段过渡的难题。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在导学问题上仔细研究,寻找适合本班学习情况的素材和问题,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科学的导学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正向学习迁移指的是学生能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迁移至新的问题中,进而成功解决数学中的难题,达到导学问题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成功的问题导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寻找相关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原形,进而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二、导学问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