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数字货币贸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2009年7月央行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算起,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已经推进了10余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2021年一季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人民币排在第五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时上升1.4个百分点;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6月,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人民币排在第五位,人民币支付金额占所有货币支付金额的2.5%,较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尽管人民币在这些指标中的排名靠前,但与美元、欧元差距还很大。
总结美元和英镑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可知,货币国际化一般遵循以下规律:强大的经济实力带来对外贸易的需求,货币会随着贸易规模扩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贸易结算中;贸易中的货币结余会引发投资需求,相应的以该种货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开始出现,货币开始走向国际金融交易结算;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金融市场投资的货币会被各国的中央银行纳入储备货币中;随着货币国际计价结算、投资交易以及价值储藏功能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货币国际化。
循着这个规律,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人民币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份额;二是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三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名为DC/EP,全称为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央行电子货币更容易获取,不需要与银行账户绑定,能够更方便进行货币兑换,这意味着在境外更容易获得和使用人民币。
其次,DC/EP不仅是货币工具,也是支付和清算的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等场景下,交易成本更低,支付和清算速度更快。通过有效整合DC/EP和CIPS系统(即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全称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建设好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将大幅度提升央行在跨境支付、跨机构支付、清算结算的效率,提高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重。
货币是信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演化。从货币形态的演变发展历史来看,货币形态的演变无一不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当前,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迅速发展,促使经济模式逐渐转向数字化,也促进货币形态向电子化、数字化加快转变。数字货币的出现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必然历史进程,可以说,数字货币体系是继商品货币体系、信用货币体系之后,人类货币体系的第三次革命。由于数字货币对未来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其出现伊始便受到了一些科技巨头和各国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数字货币迅速发展,主权国家政府一味地拒绝和抵御数字货币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不仅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可能被市场化数字货币的迅速发展削弱主权国家政府的货币权力、经济权力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因此,加快研发和推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定数字货币成了各国央行近年来的重大课题,一轮主权国家之间数字货币竞争在所难免。
一、法定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战略意义
(一)法定数字人民币将对国内金融体系和信用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数字化是全球未来的大趋势。对中国来说,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可以使得货币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更加匹配,货币政策调节更加高效,币值会更加稳定。法定数字人民币对现有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不会产生重大冲击,有利于维护货币金融体系稳定。央行的货币支付功能会因为人民币的数字化得到优化,人民币的货币地位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随着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推出而提升。由于信用风险主体的变化,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与便携性将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满足用户储备需求的计息资产。央行能够通过对法定数字人民币利率的调整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存贷款利率,使央行获得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实施工具和渠道。在法定数字人民币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实时掌控所有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收付情况以及进行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具体分布情况,央行能够实现对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同时,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反洗钱、反逃税、反诈骗和反恐怖融资等金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法定数字人民币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份额,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货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程度,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在没有重大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现有国际支付市场的货币使用格局几乎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结算货币的权重极低,与中国实际的经济规模及对外贸易投资规模不符。法定数字货币将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为全球跨境贸易提供数字化计价、交易、支付与价值储存工具,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应较快构建起一套围绕着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体系,较好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在数字时代国际清结算体系的变革中“弯道超车”,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份额。当人民币在国际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外部性和支付结算的依赖性,再逐步推动发展人民币的价值贮藏和世界货币职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摘要:数字人民币是我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与普通的所谓数字货币有本质区别。数字人民币除在国内使用外,其国际化也应提上日程。建立多渠道的数字人民币出海路径,采用合适的国际化策略,建设独立的数字人民币全球清算系统,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数字货币;国际化;全球清算系统
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我国多个城市试点发行。在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宝)的情况下,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
一、试点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全球金融背景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经过特殊加密的数字化、程序化的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央行开发的法定货币,与流通中的纸币、硬币具有同等支付能力。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历经多年开发出来的。它的发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央行决定发行数字人民币有着极其复杂的国际金融背景。
(一)比特币的影响力已经超越部分国家的法定货币
摘要:在全球政经局势发生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内外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2020年肺炎疫情以来,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为人民币登上国际舞台带来机遇;而全球性经济衰退引发的逆全球化趋势,又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阻力。在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新局势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一轮战略部署,不仅在金融政策与市场走向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对中国发展战略的部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性作用。纵观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聚焦当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内外新难题,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从贸易结构改善、外汇资产配置、普惠金融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等方面做好部署。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新战略;普惠金融;数字人民币;双循环
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世界对中国各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当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加大,同时有与需求相适应的供给和兑换自由,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人民币的国际化。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冲击是不容小觑的。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1]经济的下滑现象明显,经济衰退将成为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绊脚石。各国经济也出现明显波动,全球避险情绪上升,由特里芬难题说明的单一美元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内在缺陷暴露于世,各国国内生产受到冲击,表现出全球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过度依赖方面的短板,各国对于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的诉求日益强烈。虽然美元的中心地位无法撼动,但是国际上需要更多有潜力的货币加快国际化进程,所有的非中心货币相互联合得以与美元制衡,减弱美元以霸主地位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军事的控制能力。此时,中国作为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国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适应时展要求的表现。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从2009年中国央行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人民币取得了快速地发展;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显著放缓,部分指标甚至出现了逆转。[2]而近几年,中国充分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结算、清偿等功能,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又加快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一)蓬勃成长时期。2009-2015年期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的背景下,加大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力度,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和离岸市场的建立,使其成为世界货币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主角,国际投资者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大量人民币跨境结算投机套利,在此期间人民币在国际上的需求大大增加,直接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的银行,主要是从两种途径出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推进人民币在跨国交易中的结算。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二是促进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是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规模。2009-2014年期间,在央行的鼓励和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同比增长30%以上,2015年结算量达到7.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3%。[3]据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人民币首次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2015年8月曾一度跃居第四。目前,人民币在支付领域排名第六,2016年11月的市场份额为2%。“十三五”期末,预计人民币跨境收支占中国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例超过1/3,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4]
内容摘要: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数据与我国31个省份的入境旅游消费数据匹配成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计量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入境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广度对前三个入境旅游消费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深度对四个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文章对合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入境旅游消费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入境旅游消费;消费增长;旅游业发展;计量模型
1.引言
国际旅游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织部分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青睐,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规模,已成世界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前中国会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接待入境旅游者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国,其接待入境旅游人数预计将达2.6亿人次,这将远超过美国、德国等国家。2018年,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为1.4亿人次,比2017年增长1.2%,同年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71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了3%。随着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提高入境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事实。其原因在于,入境旅游者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对于提高我国的外汇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入境旅游者消费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带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从而能够有利于就业,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的普及,居民的金融可得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表现为普通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消费。由移动支付发展起来的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普通居民的金融消费形式。而针对入境旅游消费者,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入境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2.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针对入境旅游消费进行了较多探讨。邓淇中等(2012)对我国六个中部省份的入境旅游消费区域差异进行了讨论,其发现我国存在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消费质量不高且呈现区域内不平衡格局的问题;王钦安和孙根年(2016)以2003—2014年内蒙古的统计数据,用变动度、高级指数、地位指数、弹性系数和贡献率等指标分析了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陈玲玲和严伟(2017)就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元化下的市场多尺度进行了预测;刘仪凤等(2018)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与国民消费之间有关系进行了考察。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成为社会热点,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关文献逐渐开始侧重于从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增长(易行健和周利,2018)、减贫效应(黄倩等,2019;吴金旺,2019)、创新激励(梁榜和张建华,2019)、收入分配(陈丹和姚明明,2019)等展开研究。但另一方面,针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入境旅游消费之间的研究尚未涉及。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推进,普通居民能够很容易的获得金融支持。对于入境旅游者而言,在数字普惠金融未出现之前,他们一般需要到金融机构去兑换旅游目的地国家的货币,从而以此实现其旅游消费的目的。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入境旅游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获得旅游目的地国家的货币,这减少了其到金融机构兑换货币的不便。普惠金融的出现使入境旅游消费不再受货币兑换限制,其促使入境旅游者可以自由地进行消费,这提高了入境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对此,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与入境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通过讨论两者的关系,以期找出提升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增加外汇收入、带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本文关心的是入境旅游消费,主要采用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均天花费(美元/人天)、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天数(人天)、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等四个指标来表示。由于上述变量均为绝对值,因此采用其对数进行分析。该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2018》。本文关心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根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公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本文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基准回归,采用数字普惠金融广度指数、数字普惠金融深度指数进行机制分析。该数据的具体说明请参见郭峰等(2019)。除了核心解释变量之外,本文还控制了一系列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星级饭店数(家)、旅行社总数(家)、旅游景区总数、人均国内总产值(元)、居民消费水平(元),上述变量均取对数。由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是2011-2018年,而入境旅游消费的数据仅收集到2017年以前的,最后匹配两个数据集后,获得2011-2017年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表1为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