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能力培训

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思维能力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思维能力培训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训观察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点击阅读全文

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教学实践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叙事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本科实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在呼吸内科实习的169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实习的83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干预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理论及操作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批判性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循证思维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思维导图联合叙事护理教学模式可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本科实习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叙事护理;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护生

呼吸内科作为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实习的重要科室,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因此,护士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成功率和康复质量,这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掌握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和处理复杂多变情况的能力[1]。目前,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带教老师集中授课和跟班实习的形式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针对性不足、课程传授较为枯燥,导致护生对学习过程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护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尚欠缺,不能满足临床实践中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要求[2]。思维导图是应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临床教学中的枯燥信息转变成有组织的、色彩鲜明的图形,该教学方法能突出内容的重点和层次,且能启发护生的发散性和联想性思维,有助于临床教学实践的开展[3]。叙事护理是一种将现代医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方式,其通过引导护生进行故事叙说,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构建一个全新、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故事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度[4-5]。因此,本研究拟将思维导图和叙事护理相结合,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中,以期提高护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呼吸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69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全日制护理本科生;②首次在呼吸内科进行临床实习;③护生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有事假或病假的护生;②研究前其本人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护生。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实习的83名护生作为对照组,男4名、女79名,年龄20~23(22.1±1.6)岁。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干预组,男5名、女81名,年龄20~23(22.2±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教学,即护生每天由教师组织进行1次课堂学习,其他时间跟随临床护士进行跟班学习。干预组则实施思维导图联合叙事护理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如下。①成立教学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医生1名、护士长1名、高年资护士3名及护理教研室老师1名。小组成员接受相关培训,包括呼吸内科相关专业知识、本研究的意义、步骤及思维导图和叙事护理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本研究。②制定教学材料: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呼吸内科疾病治疗》《呼吸内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教材,教学小组经过头脑风暴法确定教学的理论学习内容和操作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呼吸内科疾病相关知识、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心理干预方法、护理评价、护理文书书写及急救知识、出院评估、延续护理等,操作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吸痰、留置针穿刺等。由教学小组根据临床工作实践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分级,确定护生必须掌握、熟悉、了解和选择性学习的知识点,并将各个知识点融入每个案例和场景中。③思维导图与叙事护理相结合的教学:a.对所有护生实施培训,向护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定义、用途和绘制方法,让每名护生了解心理思维导图的各个环节、步骤。准备A4大小的白纸和不同颜色的笔,拟定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包括“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把关键词放在中间,与症状有关的病因则作为一级分支成放射状分布在关键词周围,把与主要病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护理操作、并发症等用不同线条与其连接,作为二级指标,并以此类推,最终绘制好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均自然弯曲,而不是呈直线,每个分支与上一级分支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个线条使用一个关键词,让护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个知识点熟练掌握。b.每次叙事护理由2名护士共同完成,地点在本科室小会议室,采用一对一和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每次时间约40min。带教老师通过与护生交流,收集临床叙事的素材和护生对知识掌握及理解情况,了解护生的感受,引导护生讲述自己的想法,同时给予护生正面回应。根据收集的叙事资料,分析与学习相关的积极事件,引导护生回忆,如:“你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有哪些”“学习过程中你获得过哪些帮助”“学习该知识点后你对这个疾病有哪些认识”。帮助护生在叙事过程中整理和归纳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改变叙事的结构,积极帮助护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危险预知训练在手术室培训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新护士入科时间,将2018年8月入手术室的新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带教;将2019年8月入手术室的24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危险预知训练。培训6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安全态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安全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工作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手术室新护士开展危险预知训练,能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安全态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

关键词:新护士;手术室;危险预知训练;评判性思维能力;安全态度;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

手术室具有工作强度大、医疗风险高、安全隐患多等特点,术中任何疏忽均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造成伤残或危及生命[1]。初入手术室的新护士临床经验不足,是手术室重点培训对象。安全态度与评判性思维为临床护士必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护理质量[2]。手术室新入职护士传统培训着重于理论知识、术中配合以及器械的使用[3],安全态度与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训存在不足[4-5],其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偏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安全问题凸显,如病情评估不到位、核心制度落实不充分等,甚至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2]。危险预知训练(KikenYochiTrainning,KYT)以团队模式进行活动,将“零灾害”“零事故”设置为作业目标,主要目的为促使员工危险感知能力的提升,提高注意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风险控制的一部分[6-7]。近年来,这种培训方法被应用到护理培训中,效果良好[7-8]。我院手术室护理团队运用危险预知训练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8年8月手术室新入职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年龄20~24岁。2019年8月手术室24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组,年龄20~23岁。两组新护士入科前均已经完成内、外、妇、儿科轮转培训。两组基本资料及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1.2方法。1.2.1培训方法为切实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我院护理部教育训练科制订了2年内在职新护士轮转计划,24个月完成内、外、妇、儿科轮转培训,定在每年2月和8月进行轮转,每科轮转6个月。新护士进入手术室后,分别轮转妇产科2个月、普外科1个月、泌尿科1个月、骨科1个月、胸外科1月,共6个月。对照组按我院手术室新护士常规培训方法,分为集中岗前培训及临床带教2个阶段。①集中岗前培训:包含理论培训及操作技能培训,时间1周。理论培训3d,由手术室总带教在示教室以PPT形式进行有关手术室护理理论集中讲解,包括手术室护理常规、核心制度、岗位流程及职责等,理论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操作培训由总带教将手术室基本操作如洗手、穿脱无菌衣、无接触式戴手套等进行演示,演示结束自主练习并进行操作考核。②临床带教:轮转期间采用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护士轮转各专科时,各专科由同一名专科导师全程跟踪,进行专科手术配合观摩及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观察组新护士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实施危险预知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2.1.1组建培训小组培训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教学护士长1名、总带教老师1名、专科组组长5名,护士长为总指导,做好培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施培训前,护士长对小组成员集中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课程设计的培训,全部通过考核。初步设置新护士培训总时长为4个月,每周二17:00进行,每次培训60~90min。1.2.1.2构建训练题库由护士长组织培训小组成员收集近5年来国内外及本科室发生的典型护理不良事件共52起,经过筛选,确定14起护理不良事件为我院手术室可学习借鉴的案例,其中手术部位错误2起、手术异物残留2起、标本错误2起、医院感染2起、管道脱落2起、电灼伤1起、压力性损伤1起、火灾1起、体位性神经损伤1起。由总带教老师构建危险预知训练题库,题库一级目录为护理不良事件名称,二级目录为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说明、护理不良事件演练剧本、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方案。护理不良事件说明中详尽记录了每起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及后果;护理不良事件演练剧本由专科组长将案例进行还原,设计成剧本并进行演练;总带教老师将培训小组成员讨论确定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及改善方案进行汇总形成持续改进方案。题库内容均由护士长审阅修改后定稿。1.2.1.3培训方案的实施将24名新护士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培训课程时间安排为护理不良事件演示10min,小组讨论10~15min,汇报15~20min,点评10~15min。首先由培训小组成员按照剧本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进行不良事件演示;新护士现场进行观摩,随后采用头脑风暴的模式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及分析。总带教老师在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引导其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明确存在的危险因素。最后以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作为基础,每名新入科护士提出1~2条可行性策略,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带教老师在听取汇报后对每组情况进行点评,现场进行分析纠偏,并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强调可能造成的后果。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将题库中相应的持续改进方案根据讨论结果再次完善,通过企业微信发给每名新护士,要求1周内达成护理不良事件中个人因素的改进目标。以1例电刀负极板粘贴致皮肤灼伤为例[9],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得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低蛋白水肿,皮肤导电性能差;手术医生要求使用的电凝能量偏高;巡回护士未定时观察负极板粘贴处皮肤温度;负极板厂家说明书未标注特殊患者的最佳使用建议。经过培训老师指导后,新护士归纳得出皮肤灼伤的根本原因为:医护沟通不畅、电刀的应用不规范、未进行病情个性化的评估、耗材说明书不完善。提出的策略为加强术中医护交流;培训电外科手术系统安全[10]知识;顺畅科室与设备科、厂家反馈机制。新护士制订的个人1周学习目标为提高沟通及评估能力,进行电外科手术系统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专科组长1周后考核目标完成情况。1.2.1.4临床实践新护士轮转至专科后,每周安排1h跟随专科组长进行跟台现场质控,寻找手术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当班护士手术操作配合过程中的缺陷;手术结束后专科组长、手术护士及新护士集中进行点评、分析和总结;新护士每周对个人工作进行内在检视,书写反思报告1篇,记录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及目标。专科组长每个月检查反思报告1次,书写审核意见,可全科借鉴的安全问题在每个月科会进行分享,以避免同类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1.2.2评价方法1.2.2.1评判性思维能力于培训前及培训6个月后(培训后)进行调查。采用彭美慈等[11]翻译、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有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0个条目,共计7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等级计分,由“非常赞同”至“非常不赞同”依次赋1~6分,问卷总分为70~420分,总分≥280分表明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性格,≥350分表明具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总分为60分,≥40分表示存在正性的评判性思维能力,≥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89,Cronbach′sα系数为0.90。1.2.2.2安全态度于培训前及培训6个月后(培训后)进行调查。采用郭霞等[12]编制的中文版安全态度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含团队协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工作条件、压力感知6个维度、共有3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认同”至“非常认同”依次赋1~5分,总分31~155分,得分越高安全态度越积极。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1.2.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新护士工作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及类别从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获取。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点击阅读全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他综合素质的高低,只有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成型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一、现阶段下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知识,慢慢了解身边的事物,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会基本的技能,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学习生活。为此,小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对于课本知识过于在意,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却不到位,这样的现象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只能够学习到基本的文化课知识,而自身的综合素质没法提高,导致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无法快速适应,这样的现象严重阻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点击阅读全文

护理学学生岗位核心胜任力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模式对其岗位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8年~2020年的280例护理学专业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观察组则通过微课、标准化病例(SP)等进行培训,予以OSCE考核模式进行定科考核。而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予以常规考核模式进行定科考核。培训结束时,对两组学生完成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同时从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激处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5个方面评价学生岗位核心胜任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岗位核心胜任力评价结果比较,观察组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激处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5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采用OSCE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岗位核心胜任力,值得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开展。

[关键词]护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模式;岗位核心胜任力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1](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近年来医学教育和考试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种客观评价学生临床技能的新型考核模式,它由一系列根据教学要求设置的模拟临床情境的考站站点所组成,测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通过每个考站,完成站点中临床任务,并取得成绩,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2],同时是对学生评估与观察、沟通与合作、学习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培养[3]。借助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的OSCE考核模式是全球新型的教育领域评价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核模式,但在国内起步较晚[4]。为了进一步分析护理学专业学生应用OSCE考核模式对其岗位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效果,本院就280例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020年护理学专业学生2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n=140)和观察组(n=140)。对照组:男8例、女132例;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1.31±0.62岁。观察组:男10例、女130例;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1.61±0.93岁。两组学生性别与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选择参加OSCE考核的护理专业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者。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