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
当前初中生在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冲击又互相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让其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所以,如何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是初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的内容上,变化不是很大,很多学生觉得是在重复高中及之前的内容,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而且觉得这些内容都是一些大道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无非是多开或少开一门课,多考或少考一门试的问题,所以在书本内容上,思想道德教育也存在衔接不够好的问题,这个衔接没有突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独特性与新颖性。“教育具有文化选择与批判、传承与传播、适应与创新的功能。”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断裂,还表现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衔接问题,因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我们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是依然把学生的考试问题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没有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这也就导致不少学生毕业后不能正常适应社会,在社会上到处碰壁。因此,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而且要注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转化,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前,我们对于各个教育阶段的侧重点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容易造成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断裂。在幼教阶段,我们总是给孩子一些启发,让孩子想一些无法实现的东西,树立的理想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只不过是说一下些没有多大意义的话语;在基础教育上,我们把成绩看得过重,高分意味着一切都高,高分意味着学校好,老师好,学生好,除了成绩,其它都不重要;大学教育阶段,我们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以为他们已经养成自觉的习惯,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而实际上大学生的表现使这种期望变成了奢望和失望。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教育的衔接性,虽然在不同教育阶段,教育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培养人才,而这个人才首先是有道德的人才,是先会做人的人才。
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高校学习,其实不完全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能力学习,因为大学毕业后,学生要走向社会,在社会工作和生活,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做好“两课”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使学生能够提前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住根本。”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注重教育衔接性,从基础教育开始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教育阶段,不仅是要做好学生的书本知识教育,也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中把德育摆在第一位,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却把智育摆在第一位,忽略了德育,使德育出现了断裂,影响了学生成长和进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确立了教育目标,必须要考虑到这个目标与教育对象过去达到目标状况的衔接,从主体自身特点出发找准侧重点。”[3]也就是说,在实现目标时,一定要考虑主体过去的教育状况,不可盲目按照现在既定的目标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如果不考虑主体过去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以现在的方式进行教育,非但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主体——学生抵触思想道德教育,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并不能起到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继续抓好“两课”教育工作。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两课”教育是思想教育课主要的教育方式,而且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两课”教育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要继续重视两课教育,从各方面大力支持“两课”教育,“要重点进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两课教育的模式。”当然,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教育效果,而不是教育形式,也正是因为如此,需要我们不断认真分析探讨“两课”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内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内容能得到学生认可,而且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使方法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两课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比较大的,一是学生对于两课的认识,没有把两课当成思想课,而是当成了考试课;二是两课教育几乎成为完全式的课堂教育,学生没有兴趣;三是内容大多显得空和枯燥,感觉与实际脱离较严重。因此,“两课”改革工作还得继续。
内容摘要:新时期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化改革,应贯穿“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深化植根性教育、加强针对性教育和抓好养成性教育等方式,充分发挥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以人为本;植根性;针对性;养成性;思想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治军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贯穿新时期军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线。贯穿“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尊重青年学员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切实遵循青年学员思想道德变化发展的本质规律,实现军校思想道德教育塑造青年学员人格的根本目的。军校广大青年学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道德修养的可塑性强。切合青年学员的思想实际,因循青年的成才轨迹和思想变化过程,采用植根性、针对性和养成性教育等适宜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充分体现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更好地实现培育和造就新型军事人才的目的。
一、奠定军旅人生基石,深化植根性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对军校青年学员成才过程、成长阶段以及与之相应的育人环节有合理的认识与把握。入学入伍是军校青年学员军旅人生极为重要的起点,也是他们从普通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化的第一个关节点。许多从地方考入军校的青年学员既充满初入军营的新奇感,又对军队历史和革命传统缺乏了解,对自己所担负的重大使命也认识不足。这正是军队革命传统教育打下烙印、打牢思想道德基础的第一时间和有利时机。
从军校青年学员成才起步这一特殊性出发,许多军队院校都把入学入伍教育作为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启始阶段,以组织新学员到井岗山、延安、红安等革命老区,悼念革命先烈,进行入伍宣誓,走红军长征路,与老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军队光荣历史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形式,让广大青年学员了解军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军队的优良作风,灵魂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感化,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升华,将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打下了终身难忘的烙印,确立一个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起点,为在军旅健康成才、献身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国教育由各种教育构成,其中一种就是特殊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则是思想道德教育。由于聋哑生的特殊性,再加上目前人们思想意识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聋哑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切实加强聋哑生的特殊教育工作,既有利于保障我国各项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身残志坚的精神,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聋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我国存在大量的聋哑学生,这些聋哑学生中又有一部分存在人格障碍,而这些有人格障碍的聋哑学生则是思想道德品质上容易犯错误的学生,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对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无法通过自我的定位来衡量自身的行为并加以调节。此外,学生不能深入地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就不能明确自身的行为多会带来的后果,最终只能是造成严重的道德偏差。
2.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承担的责任,它还需要来自家庭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这就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但相关教育实践表明,目前中国聋哑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家庭和社会给聋哑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家长更多地希望学生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聋哑生的特殊性,家庭会存在一定的悲观性。
[摘要]农村青少年是我国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了将来农村的发展风气和精神面貌。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其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入进行。但是当前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从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对策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宏观上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我国是农业大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6亿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50.32%。其中,农村青少年数量达到5861万人,其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青少年是我国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了将来农村的发展风气和精神面貌,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和秩序。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其思想素质、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由于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存在,城乡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引起重视和关注。
1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现状
当前,由于农村自身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重城轻农和教育人才往经济较发达的城里流动等原因,城乡教育二元化的结构依然十分明显,农村中小学的硬件条件、教学装备、师资队伍素质、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总体情况比城镇学校差,这就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总体偏低。目前,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存在许多问题,具有代表的问题主要如下:
1.1容易自卑,理想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