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思想品德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布置与批改存在着弊端。教师应该尝试更新观念,大胆运用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提出了教师在思想品德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作业;布置;批改;创新;兴趣
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以教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地通过机械重复习题来实现的。作业让学生心生厌倦,以至于出现学生缺交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更使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不能学以致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尝试更新观念,大胆运用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作业布置与批改创新的必要性
1.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
教育应该考虑、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学习,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经过认真选择,只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缺乏对作业内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承受能力的研究,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从而导致出现应付、抄袭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
一、在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人才,渗透德育教育成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2011年我国教育部出版修订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每一个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
3.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1明确规则,积极教育引导
在学生日常学习和与他人交往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对好的品行要加以表扬和弘扬。这样,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孩子,好学生。另外,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从细处着手,做到详细了解观察细、量化考核制度细、分工到位落实细,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良好的品德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就是能够起到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教师要求学生时,学生也在衡量教师,孩子们常以身边的老师做为道德榜样。这就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他的一言一行会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德服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可以说学校、班级德育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品德教育。
3开展活动,强化品德意识
要做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摒弃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一定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充实、哲理的启迪和做人的道理,大量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好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好的道德标准发出内在的动力。为此,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并且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末的班会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以唤起学生对良好品德向往和追求的意识。
一、当前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环境、课程、实施主体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实施环境的问题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交往活动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影响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1)社会环境
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道理讲了很多,实效却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社会有时未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现今,一些网络不健康信息层出不穷,学生甄别能力弱,极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暴力恐怖游戏,潜移默化地侵蚀了学生的心灵,模糊了他们的道德认识。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思想教育的基本性内容,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初期阶段,个人的可塑性非常的强。因此,在小学教育的教材《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当中“健康的人快乐多”“游戏机能玩吗”“远离危险”“暑假怎么过”等课题,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具有安全常识,并培养出远离危险等良好行为习惯。从“游戏机能玩吗”这个课题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迷恋游戏机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自我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自己精神萎靡,破坏自己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家庭幸福。
(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性内容,主要是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能积极的面对人生和社会,面对挫折的时候也能积极向上的去解决。比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上册中“我能行”的主题课程设置,主要是教导小学生要自己主观的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并发掘自身的优势,充分地了解自我。还有其他的课题,如“全家福”“邻里之间”和“你们辛苦了”,都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与邻里能和睦地相处,树立健康、乐观、友爱、自信的价值观。
(三)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