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东西部在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细分研究对象也是研究我国各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因此,笔者在分析这个问题时,选取中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因为中部初中的规模占全国初中生的一半,这样可以使研究更加科学、客观。
中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体制下教育观念的盲目性、功利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教育领域也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范围。为了提高重点高中升学率,初中开始片面追求排名和分数,思想政治课也只是被当作增加分数的工具,致使其作为培养道德成熟的人的作用丧失。这也导致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名首实不在”的非实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未得到充分的实现。
2.课程教材内容落后、单一。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形式跟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变化,基本上还是由《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三种教材组成。其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比较宏观,晦涩难懂,而对个人道德培养的内容却很少。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另外,由于处在价值观确立的不稳定期,初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致使其在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中会出现两难选择。
3.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时间极不合理,通常集中在下午,而且一周只有三节课,这完全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这也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教育的功利性造成的。与此同时,学校只开设了理论课堂,而忽视了“第二课堂”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4.教师队伍非专业化,教学方式落后。中部基础教育刚刚发展起来,由于教育环境恶劣,专业人才并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初中的思政教育往往由各级行政领导或者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来代授。虽然也有从事多年思政工作的老师,但由于其没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系统的知识,其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多依赖的是个人判断和个人经验,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初中教师学历较低,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新教学方法和教育媒介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迟缓,这也给我国思政教育造成了一定困扰。
一、思政教育中倾听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教师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而且是一种睿智机巧的教育艺术。“倾听”不仅要用耳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倾听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向对方表达尊重、友善和理解,全神贯注、耐心细致地听取对方的心声,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始终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谈话是重要的;在对方谈话的间隙,适时地进行参与,关键、要点做好记录,及时、主动地做出反馈或说明看法。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得教师始终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教育学生。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用“我说你听”的旧思维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愿意听,却听不出情况、把握不了要点、抓不住关键;还有的态度不诚恳,在听时有上下、亲疏、好恶之分,甚至听到赞扬之词就沾沾白喜,听到批评就满腔怒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在教师引领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囚此,思政教育要走向对话。所谓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平台的两边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需要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决定讨论的方向和内容。不去倾听,就失去了对话的基础,失去了对话的意义,对话可能成为“独白”,甚至是单方的“训话”。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善于倾听的人,并从倾听开始学会教育,这不仅仅是对思政工作者的要求,也应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
二、中职学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引入倾听理念
(一)当代中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1、他们的思想日益趋于成熟,但具体到某一个问题又显得单纯。现在的学生都知道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但他们往往哀叹的是自己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好;而不是经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为日后的毕业就业做积极准备。
2、喜欢自我表现,参与意识在加强,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渴望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渴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在淡化。
[摘要]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教育内容和施教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但育人目标相同,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协同关系研究入手,通过探求两者的内在特点和教育规律,进一步探索出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开放教育理念、强化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方式开拓高校思政教学新模式,打破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壁垒,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艺术教育;协同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承载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艺术教育是指师生共同赏析艺术作品的活动,通过灵巧、真实的艺术形象陶冶身心、滋养性情,最终达到教育目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协同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锻造当代高校学生意志品质和理想信念。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协同关系
(一)艺术教育中运用的优秀艺术作品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
艺术作品中含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育人内容,其承载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有着生动而深刻的启示。如高校思政教育中最具标志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通常位于校园内,通过雕刻国家重大历史事件、伟大人物及英雄人物事迹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生动演绎着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作品自身含有的浓厚精神文化可以充分唤起学生情感,丰富其认知和情感体验;艺术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性,借助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启发大学生情感,引导高校学生将思想情感融入艺术作品中,鼓舞高校学生追求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将高校思政教育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对高校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
[摘要]在新形势的教育改革基础上,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应当更有层次地上一台阶,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促进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结合。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做出融合探析。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有机融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已经是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两项,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有了扎实的思政教育才能让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路走得更稳。教师教书育人,除了要夯实学生的学识基础外,更应该做好学生的指路人。指路人的一大重要前提就是为学生引导正确的“三观”与人生轨迹路线方向,这就需要在教育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
一、高职思政教育与“双创”融合的重要性
会议指出,要切实有效地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践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基本准则,始终贯通于高校各部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始终维护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战略部署。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始终不可替代,思政教育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的课堂中是除了形势政策以外,学生在学习上用时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门课,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加大了思政教育对于学生人生态度的感知力。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和纲领、让更多的群众对党认同和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先进者启发和带动后进者的形式展开,教育者要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带来了强烈冲击,教育者在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思政课教师线下的教育者的权威身份可以在线上延伸,教师思想的先进性和语言的说服力是其主导性的核心因素,教师要以亲切平和的话语表达严肃的内容,其语言的亲和力是网络思政教育主导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主导;挑战;实现路径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带来了强烈冲击。开放、互通的互联网平台有着去中心化的功能,互联网碎片化语言与思政教育的系统性有着直接的矛盾,互联网话语环境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
一、保持教育者主导性是思政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
无产阶级经典作家非常重视无产政党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宣传教育群众,才能使群众了解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政党是由人民群众中先进分子组成,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学说,无产阶级解放的路径是无产阶级解放理论和群众的相结合。对于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来说,他们能够探索到社会发展规律并意识到自身承担历史使命,但大多数普通群众却做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对革命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在认为在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中,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共产党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和对立。”掌握着先进理论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通过理论教育,在无产阶级队伍中树立的革命信念,清除无产阶级的头脑中的错误认识,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阶级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产生只能依靠这个阶级先进分子外在灌输。列宁提出了“灌输论”,他认为工人的整体觉悟程度是不高的,工人阶级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一线工人没有机会掌握人类历史中优秀文化成果,也无法掌握自身解放理论,在工人中只能自发形成“工联意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能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理论和政治素养较高的人最先接受并在工人中广为宣传。列宁的“灌输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靠教育树立工人阶级队伍的阶级意识,“阶级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边,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由先进分子对阶级同盟进行思想领导,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对革命者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中国革命成功的前提,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和希望。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时刻关注着青年一代政治觉悟的培育,并在党建工作中形成了“党管青年”的优良传统。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明确了党在青年教育中的所承担的重要责任,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还是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和纲领、让更多的群众对党认同和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先进者启发和带动后进者的形式展开。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
二、网络时代教育者主导思政教育活动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