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思政课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从本质上来说,现代社会的竞争属于人才之间的竞争,更是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竞争。诚然,在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微课,是实现微技术与课程资源相结合,优化传统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式。同时,微课与思政教育理论课结合,也是教学之中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微课;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
引言
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是学校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更是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的主课堂,对推动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与呈现有着积极作用。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微课作为教育领域和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必然产物,在教育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因此,探究微课在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把微课视作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抓手,深入实践微课教育方法,对促进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优化教育质量发挥了推动作用。
一、微课在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时代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条件
摘要:高等教育工程类课程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出“师范、示范、世范”的师德提升要求;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设计,完善和丰富教学设计的流程和内容;通过细化、优化考核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育人目标和育才功能的有机联系。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工程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始终要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校正办学的目标和方向[1]。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立德树人成效已经成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要实现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离不开在学时占比将近80%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举措的有效实施。2020年5月,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所谓“课程思政”,指的是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具体来说,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通过专业知识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凸显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价值支撑,更是促进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3]。作为工程教育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的、耀眼的贡献[4]。但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不明确、工程学科理科化倾向严重、教育理念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工科院校践行课程思政不可忽视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寓于课程,通过课程承载思政,注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从育人角度升华课程价值[5]。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就是要改变专业课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考虑育“才”重“器”的局面,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育“人”育“德”功能的发挥。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一)明确专业课程育人目标
古语有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在社会主义办学过程中,高校要避免培养出有才无德之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来落实,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专业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在专业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基本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依循专业知识教学规律,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是在明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特点,在全面分析课程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与工程案例、社会热点事件等内容的融合,升华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师职责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职业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等为主的思政育人目标,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合理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探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对提升学生土木工程学科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双主体共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为开展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思简图。在统一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的前提下,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梳理工程师职业素养,结合专业认证拟定培养要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修改教学目标,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积累素材,设计教学环节,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目的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将"体育品德"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主要方面之一。党的十九大也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统领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灵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学》作为体育类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如何充分挖掘其课程思政的育人潜力,强化课程中隐性教育部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
研究结果
1.《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学校体育学》课堂思政的建立应在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两个主要方面的指导下,从“学会”与“教会”入手,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德育目标,充分发掘体育教学与教学案例中包含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在向学生传递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信息外,也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内容:第一,设计与课程思想相关的《学校体育学》教学常规。《学校体育学》教学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堂常规和课后常规,课前常规主要通过教师在教案编写时,引入相应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增强其思政观念;课堂常规主要通过“注重-引导”的二元结构,注重学生思政教育与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向分享身边的案例,引起学生间共鸣;课后常规主要通过提问或课堂小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师德修养等教育素质进行反思,或以某一具有争议性的案例为中心抒发自己的意见及看法。第二,挖掘《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内容。教师从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教材中不同性质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并贯穿在教学始终。如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可引入历史尊重、重视历史、探究历史、贴近并还原国内外学校体育学发展历史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学校体育史观。第三,创新“以生为生”《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反思。“以生为生”指以学生为教学反思之生命,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程度以及学习体验为评价对象,节在总结反思环,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构建课堂框架、总结难点重点、讲解学界最新进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进教学反思的环节中。研究结论:《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优化路径有:第一,形成“思政种子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思政种子专业教师”的培养主要以专题研修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思政专家专题培训”、“教师思政互助交流”等途径,为种子教师提供改变自身思想认识和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的机会。第二:优化“三步走”教学方法:“三步走”即教学过程中课前引入、课外拓展、自主选择接纳三个方面。课前引入指教师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接入点的课堂导入内容;课外拓展指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引入思政课程部分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接纳指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多数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辅之以思政教育。第三:构建课程思政专业课课程群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专业课课程群的建设即在思政育人这一大目标下,各学科明确分工意识,充分发挥本课程群分类下代表性教材的强势思政元素,如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群主要代表性教材为《学校体育学》,强势思政元素为“人文素养”“自觉意识”和“时代精神”;运动人体学科课程群主要代表性教材为《运动解剖学》强势思政元素为“健康基础”“尊重生命”和“科学精神”;另参考《大中小学德育总目标》及《体育教育专业总体课程思政元素机构体系》,设置“思政星级手册”“思政小课堂”等,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中重新明确自身知识结构,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起独具本校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体系,坚持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道路。
作者:何心 李明洋 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教师把网上和网下两个手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扩充课堂知识和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思政课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改革思政课长期以来的弊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还能够在课后利用网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又提高了思政课的实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在思政课中引进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寻求改善,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改革既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这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因此,课题组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的研究内容,在学校积极扶持下,考虑本校高职生的学情及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必然性
(一)网络信息化助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中尤其以移动网络技术、课堂媒体技术、网络云计算等为代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一国教育水平中的作用。美国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中。由此开始,一些国家逐渐实施了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我国也从1994年开始大力倡导实施教育信息化。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二)“网络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2012年,“慕课”出现在美国,它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载体,并且迅速席卷全球,标志着教育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自由学习,“慕课”突破了时空制约,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库,用户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章节的限制,提升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满足高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师生间、学生间可以方便地互动交流;同时存储下师生互动的相关数据,便于实施学习效果、行为的综合梳理,较好地推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混合式教学模式自身具有的巨大优势。虽然网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网络资源,更有利于知识传播,但这种网络学习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学习。因为网络学习在实施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反馈,对学生深入学习知识不利,这就不容易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同时传统课堂学习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沟通,实现了教师对课堂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融合,达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更好学习体验。
二、基于网络环境进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是为了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让专业教育回归人才培养本质。基于此,文章介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然后通过学情分析、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分析,明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最后从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标准改革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途径,以期全面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学界一致认为,“课程思政”概念是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进程中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1]。随后在全国大中小学课程中逐渐推广。党和国家、教育职能部门等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希望专业课程能在授业即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起到育人作用,以培养更多能明辨是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应复杂多变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忠诚青年;能够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创造美好生活,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青年;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有为青年。遵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育人要求,文章将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和探索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数媒专业)隶属电子与信息技术大类下的计算机类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和计算机知识及技能,能从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影视特效制作与剪辑及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数字文化产业相关岗位,直接或间接肩负着信息和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数媒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数字专业学生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