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素描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素描是美术专业中一门基础的艺术学科,在美术教育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素描与现代绘画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等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素描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而不被时代淘汰,是美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教学难题。本文通过对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教育素描教学的对比分析,探究出两者的一般特征规律和内在本质差异。
一、教学理念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素描要求保持画面效果与实物形成的视觉一致性。在传统美术教学理念指引下,素描太过注重写生手法和基本功训练,反复强调光线明暗、组成比例以及体积大小等问题,过于注重表现对象的真实性。而现代素描在发展改革中植入与时俱进的全新理念,形成“现代素描”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其教学形式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形成了与专业性质相符的基础学科特点。
二、教学方法
在素描教学方法上,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存在很大不同。传统素描教学常常给予学生简单的技术和技能训练,由教师在课堂中陈列静止的物体,并要求学生四周围观,被动地绘画。还时不时地改变摆设的物体,这样会导致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的传达受挫,从而使学生创作作品中所呈现的个性特征消失。随着社会发展,素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发展,现代素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寻找自己喜欢的题材,使主观能动性在创作中发挥到极致。即使教师摆列实物,也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彰显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价值。现代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地创作,而是主动活泼地创作,并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以达到思想和价值层面的交流。
三、素描训练角度
1考生在素描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缺乏理解对象。事物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要对事物深刻理解。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都是在光线作用下的外部表现,学生无法透过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要想把事物画得惟妙惟肖,必须深刻了解事物,研究其内在结构。有的学生面对模特儿,没有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对象,研究事物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单纯地画出事物,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很大地影响了素描画的表现效果。
2高考美术辅导中的素描教学方法
(1)培养高考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在现代高考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要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画面着手,只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不要求学生追求多样性。常见的素描绘画以黑白画为主,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素描。二是采用明暗法来进行物象表现。三是使用线面法来进行物象表现。在高考美术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理解和掌握绘画手法的重要性,集中精力学习。
(2)增强高考学生的应试能力。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我国高中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都是以高考试卷的表现来体现的,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试卷中,要强调试卷整体的简练、强烈、饱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帮助和指导学生备考。
(3)要求高考学生掌握素描的方法和技能。教师要针对高考美术的要求,有目的、有方向的展开系统性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练就用笔法来表现事物的技巧。
一、认识素描谈
素描,先认识一下素描这个词的基本含义。素描:“西方艺术与科学方面的一个专有名词,英文drawing,法文dessin,德文Zeichnung,约有三层意思:一、用铅笔、钢笔、炭笔等工具所作的画,通常画在纸上;二、用墨水或淡彩,并用画笔制作的小幅作品,通常叫毛笔素描;三、结合上述方法或其他方法所作的画。素描尺寸可大可小,或用作物象的记录,或用作其他作品的整体的或局部的画稿,或用作插图,或用作某种技术的图解。它既可以是一幅快笔挥就的速写,也可以是一幅精心结构的作品。”素描大体上可分为这样几类:一、细笔素描,包括铅笔素描、钢笔素描、圆珠笔素描;二、粗笔素描,包括炭笔及木炭素描、蜡笔素描、色粉笔素描;三、毛笔素描,这里特指使用中国毛笔作的画,尤其是中国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可归类为素描(另外话题,暂且不论);四、吸水笔素描,包括鹅翎笔素描、芦苇笔素描等。据美术史记载,伦勃朗晚年就喜欢用芦苇笔作画,而且画了不少精美的素描作品。由此可见,素描的材料与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为表现对象呈现多样性面貌提供了可能。
二、素描艺术的目标和本意
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是在意大利乔托以后出现的,到了莱奥纳尔多手里,素描成为了独立的艺术,米开朗琪罗又以他的名声促成了人们对这种独立性的承认。后来,虽然不少学院派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对素描有过很多争议,基本上都是围绕“素描作为艺术品”来展开,但是争论丝毫没有影响到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价值的存在。安格尔的名言“素描是纯正的艺术”即是明证。直到20世纪,马蒂斯、毕加索、克里虽然使素描的形式和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素描在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从来没有人否定过。素描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只需要看看米开朗琪罗和安格尔是怎样说的,米开朗琪罗曾断言:“素描(按另一种说法,把它称为略图艺术)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原源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这种观点令人惊讶,以至于让人感到质疑,但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尤其是素描艺术是他本人探索人类所有学科的知识手段。安格尔则认为:“绘画的表现力要求有丰富的素描知识,因为缺乏素描知识,不可能获得十分优秀的成绩。在大师中间富有表现力的画家,都是最卓越的素描画家。拉斐尔就是一例。”两位艺术大师如此重视素描,可见素描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创作前的基础性准备手段,其中包含有至高无上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为以后科学的“发现”和“创造”服务的,这应该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本意。
三、当前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们国内素描教学而言,实际情况是,我们在设计素描教学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培养目标,只把素描当成一种基础训练手段,忽视了素描作为独立艺术的存在,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仅仅通过结构、明暗、体块、质感来理解素描,表现手法单一,最后弄得枯燥乏味,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真正地系统学习欧洲古典大师的素描经典。考察国内素描教学,包括各大美术学院在内素描教学上基本上都是以写实为主,以刻画对象的实体感、质量感、光感、空间感为能事,为了达到“逼真”程度,不惜“磨洋工”,虽然最后的效果逼真,但是这种效果是以丧失“生动”和“生气”为代价的,缺乏“精、气、神”,是一种乏味的准确;虽然这当中也有画得特别出色的,但是对于庞大的学生基数来讲,实在微不足道。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强大的写实主义传统势力的影响,但也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让观者感觉不到写实是重要的,尤其是那类以呈现“逼真”物象面貌而精神内涵缺乏的作品,其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写实主义,“准确并非真实”,“绝对并非真实”。现在,写实的画家中也有很多不画素描了,利用数码影像来辅助描画形体,甚至干脆把轮廓形态通过电脑直接打印在纸上、画布上,更为普遍的是大量运用照片来作为创作素材。素描教学已经远远不如以前显得重要了,除了作为高考“敲门砖”,地位越来越低,被看轻的趋势愈发明显。再者,由于目前美术高考专业加试存在很大弊端,学生在准备高考时有些问题可能一时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只能跟着教师和大家模仿,缺少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不敢“乱画”,只好在教师的带领下,规规矩矩地画。教师为了保证专业过关率,给学生准备了一套“八股”模式应付考试,结果造成千人一面,实际上也很难区分和检验教学成果。学生进了高校,素描也就慢慢扔下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高度的探索性的精神投入,哪来“发现”“创造”?更别谈“创新”了。
摘要:通过对近现代以来高校美术理论发展、教育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海派绘画艺术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提出将海派美术东西融合、继承创新、形式化实践等,进而融入到当下高校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学生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绘画技能的引导与指导教育,不断开拓其文化视野、提升其艺术审美品位,从而实现美术理论课程东西方文化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海派艺术;高校美术理论;教学;启发
自19世纪以来,海派绘画作为中国美术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涌现出吴昌硕、任伯年、潘天寿、徐悲鸿、刘海粟等大师级国家,这些画家既深受中国传统水墨画、工笔画的影响,又在西方留学期间受到西方油画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后在抗战时期受到革命文化的激励,因此海派美术文化呈现出开放性、融合性、进取创新性的特点。在这一基础上,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可以从海派美术绘画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海派画家的创作风格、绘画类别、主题内容中汲取经验,整合与提炼重要的美术观念、美术绘画作品,开展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中国传统美术理论、西方美术理论的综合教育,带动学生了解更多美术理论知识,提升文化审美素养。
一、海派美术绘画艺术近现代时期的发展历程
“海派”为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涌现的画派,是一批侨居上海,或者常常到上海走动的画家总称,这些画家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清朝末年来到上海,以砚田为生、侨居卖画,受到当时商贾巨富的欢迎与追捧。“海上画派”重要画家杨逸在其著作《海上墨林》记述:“其时海上画家不论优劣,约有七百人之多”,吴昌硕、任伯年、潘天寿、赵之谦、刘海粟、赵之谦等,均为当时有名的海派画家,这些海派画家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工笔画的绘画技法,在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创作中,都具有自身独到的本领和见解。如任颐作为最早的海派绘画代表人物,精通于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其中人物画汲取任熊、任熏、陈洪绶、老莲等画家之长,注重按照严格的人体结构写实描绘;花鸟画技艺则更加精湛,主要受老莲的焦墨钩骨法、恽寿平的没骨法,以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等绘画技巧影响,画作中禽鸟显得突出、花卉有时只作为背景,整个绘画的颜色明净淡雅、笔墨简逸放纵,可谓神形毕露。而“海上画派”另一重要的代表人物吴昌硕则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大师,擅长以篆书、隶书、行草等书法艺术入画,画作中既包含着一系列飞舞的大线条,又存在细腻的工笔描绘,其画的松枝干、梅花枝干、桃花枝干被称为“吴式枝干”,墨梅、红梅、牡丹、荷花、水仙等的绘画颜色浓重,但同时疏密相间、富于变化,对近代其他花鸟画家的影响深远。天主教西班牙耶稣会士范廷佐设计与建造了董家渡教堂以后,西洋画艺术便在19世纪的上海发展开来,这一时期董家渡教堂对外招收学员,传授素描、油画、雕塑等西洋绘画技法,由此为中国画家的西洋画学习提供便利。据《上海美术志》记载,自19世纪末初至1930年代,林风眠、关良、徐悲鸿、刘海粟等海派画家相继赴日本、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借鉴与吸收西洋美术绘画的艺术技巧,创作出一系列泼墨画、泼彩画等绘画作品,新一代海派画家在回国后投入到高校的美术理论、美术绘画技巧教学之中,并为抗战救亡的文化宣传提供支持。
二、海派美术绘画艺术在抗战前后创作思路、课程教育内容的变化
一、模特摆放
高校基础素描包括几何体、石膏、静物、人像、人体、风景等,模特的摆放涉及前五类,摆放时需遵循一定的构图原则,并考虑周密,能适合不同角度学生的构图选择与描绘。模特摆放之前更需对模特进行选择,不论是几何体,静物的瓶罐,人物的面貌特征等,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特点,互相之间有联系,能够入画,对于周围陪衬物与衬布的选择也需符合模特的气质特点,不能盲目搭配。一位训练有素的艺术教学工作者,对模特进行摆放时都是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的,会考虑物体的明暗关系,色调的层次,不同的固有色、体积、质感与大小等。另外,模特摆放时需要主体突出,有大有小。亦要主题突出,有明确的主题,有内容有形式,不空洞与乏味。摆放模特的过程,应让学生进行参与,通过不同的摆法,观察层次空间的变化,训练敏锐的观察能力,锻炼出学生对模特的气质捕捉。人像与人体素描写生中,模特的摆放更不能忽视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把握,摆放动态需自然,合于运动规律,周围陪衬道具也应符合模特气质特点,衬布选择可以有变化,但需遵从主体色调的协调与统一,以美为目标。
二、材料探索
素描的绘画表现材料较为单一,除却素描纸、铅笔、炭精条、木炭条、色粉之外,应该积极开发学生对于新材料的运用与掌握,从综合材料中寻找兴趣点与趣味性,不只是单一材料的运用。新型材料的介入为素描的表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当灰黄色牛皮纸、高丽纸、灰色卡纸等有色纸代替了纯白色的素描纸时,素描的绘画方式也将会做出适度的调整,由原来的画暗面变为反提亮面的方法,破除了以往认识的局限与死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纸张做底,塑造出肌理效果,为后期的画面做铺垫,丰富画面的层次与作画语音。材料在探索之时,往往是一种新视角的转换,学生会感到绘画中蕴含的无限创造性与趣味性,会更加执着于对素描的认知从而开拓出对绘画的具体表达。运用报纸、宣纸、碎布等的拼贴也可以开发出素描新的表现语汇,为丰富的画面效果实现做了先行实验。
三、绘画视角
绘画视角不仅体现在观察对象的具体视角上,更体现在对素描整体的认知上,体现在主体的艺术修养上。素描教学中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视角与表现视角,做好能够从普通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新意与独特。“创作意识的嬗变是不可抗拒的。时代会设置出层出不穷的艺术高峰,让艺术家们去逾越。那些明白必须攀登而且也能够攀越高峰的人,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建立独特个性的创造意识。”绘画视角的修炼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完成,只有具备了艺术的视角才能为素描的完美与成熟打好前提条件。素描讲求适当、完美、鲜明与创造,这些基于素描的实践而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对绘画艺术的认知,是对作画者独特视角的发掘。在基础素描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修炼眼睛的观察能力,修炼对绘画艺术美的认知,只有素描的逐步成熟与完善,才能在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里有不断变化与完善的创造,素描如果不成熟,不完善,不变化,很难在创作领域里有所突破与延展。绘画的视角决定了素描艺术的格局,素描造型的艺术呈现是绘画视角的成熟使然。徐方在其《素描随笔》里曾说:“可见将素描归做基础还是艺术的想法,没有什么意思,只要是画,分得清的只有二种——是艺术或非艺术,倒不看其用什么手段……你抱着素描是基础的想法,那你只能把素描画成习作。”高校的基础素描教学,需要本着对艺术的良性认知而展开,使学生的感受、认知与表达形成循序递进模式,不能循规蹈矩,停滞不前。“素描教学已不是单一的基础技法教学,而是训练学生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更加随心所欲地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情绪。”对基础素描的判定已不以写实性为目的,而是多元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