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案例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素质教育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素质教育案例

审计案例教学创新素质教育

【摘要】社会环境的变化呼唤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专业人才,而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笔者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并结合亲身体验,分析了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审计;案例教学法;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日益趋同,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王明珠,00)。而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培养出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笔者从事审计教学工作几年来,常常遇到“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尴尬境况。而在众多探讨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中,审计案例教学无疑提供了值得努力的方向。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呼声最高。笔者旨在结合亲身体验,谈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00)。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点击阅读全文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浅析

摘要:加强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高校和专业已将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该文对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了研究,从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性质与特点、电气工程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元素的挖掘原则与技巧、融入素质教育的本科专业教学模式设计、考虑素质教育目标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素质教育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气工程专业;素质教育元素;教学设计

理工科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同向同行,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综合实力[1-3]。电气工程专业是大多数工科高校开设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较多的专业之一,随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专业建设要求的提出,高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电气工程专业类课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4]。与此同时,电气工程具有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行业以及社会与学校三方面相融合的特点,提供了三全育人的土壤,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有必要加强电气工程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研究,以推动素质教育理念在更多的专业中顺利进行。本文针对面向专业课程的素质教育元素,挖掘及其在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讨论。

1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及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也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电气工程与工业生产、人民的生活起居等息息相关,因此发展迅猛,相关理论及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技术产品开发及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使人才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电气工程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相结合,体现了交叉学科的性质特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属于“宽口径”专业[5]。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电气工程专业包含的课程如图1所示。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亦可从事其他行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工作。大学生是未来担负重要使命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需要过硬,才能适应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6]。当前,尽管素质教育在各个高校中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教学计划未体现素质教育目标。传统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主要是偏向单纯的知识传递式和实践模仿类课程,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现代化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和方法,与实际需求脱节。(2)原有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材缺少实践应用指导,教师教学方法老旧,教学课件仍然是课本的复制本,教学过程基本上属于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3)电气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但是许多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仍然是偏重验证性方面,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实践内容。

2素质教育引领下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点击阅读全文

传统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

摘要:全国高校GIS课程思政实验案例库之《中国传统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网络发布》,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主线,设计并实施八个综合实践案例,全面贯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的八门专业课程。该项目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找寻专业课程的价值属性,加强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学生参与度、增强其获得感。作者希望能为相关老师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痛批:“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1]”“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理想、信仰缺失,生活的目标似乎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虽然教育部于1998年专门发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2];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再次强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但是,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工类学科实用性强,能适应学生求生存的要求[4],相对而言,学生普遍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缺乏兴趣[5];由于师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关于如何提高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少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唐帼丽等[6]在北京化工大学进行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实践,将博物馆教育的社会资源吸纳并融合为学校通识教育资源。纵然博物馆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典型性反映形式,但是作为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地方高校,博物馆的资源十分有限。笔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获得感,对广大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方法,目前在学界已经得到了一定共识[7]。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专业教育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8]。

(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源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一脉相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到萌发源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体现了对讲仁爱、守诚信和崇正义等思想理念的传承。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相辉映,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魅力、历史底蕴[9]。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讨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1.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

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高校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文献检索课为主要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文检课相继被纳入各高校的教学计划。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信息素质教育课程逐渐成为覆盖整个校园的课程。它以问题和资源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有效地使用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与学习成果相融合,增强了学生连贯、系统学习高校课程的能力。通过系统的信息素质课程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方法和技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和保障,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本校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和检索方法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使学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不同程度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展信息素养基本知识讲座,包括图书馆的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二是开展信息检索技能讲座,包括数字资源及印刷型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等;三是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举办学术讲座,介绍该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四是结合具体案例,为学生讲述情报调研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如何在调研中制定科学的检索策略,熟练地使用各种数据库及检索工具,掌握检索技巧。通过这些讲座、培训,可使大学生掌握信息的识别、分析、检索、利用及传递的方法,了解专业研究的发展方向。

3.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专业知识习得的重要手段

点击阅读全文

企业文化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还存在不同见解。较多学者认为应当从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怎么做三个方面来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行为、制度、价值观和信念,而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文化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增加企业对外竞争力和适应力,对内凝聚力和活力的精神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素质,强调以德为先。于是,存在高职院校人才的“供”与企业的“求”上的脱节现象。因此,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是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从学生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就职意向大多是到企业。基于企业文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必须融入企业文化。高职学生如果只拥有了职业的技能,而缺少作为职业人的基本素养,那么自身的职业道路将不可持续,也难以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先学习企业文化,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与管理,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对于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相当重要的。从企业看,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仅只需要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更应该强调以德为先、务实为本,强调职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认同。这反应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反应了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看,国家对高职院校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从政策上、资金上重点扶持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培养有职业素养的职业人任重而道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应是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产品等。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评价事物或思想意识的用途和积极作用的基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职工的强有力的粘合剂,团结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有相应的认识,使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尽量保持一致。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