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课

特殊教育课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特殊教育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特殊教育课

残疾儿童特殊教育论文

一、重点目标

根据国家和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我市确定2014—2016年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年度重点目标为:2014年,有条件的城区幼儿园能够接纳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学前康复班,并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全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人学率达到92%以上;市特殊教育中心按3—5人要求配备专兼职指导教师,健全完善随班就读指导机制,认真落实特殊教育指导工作;县区随班就读学生集中的中心校建立15个标准化资源教室;积极开展随班就读师资培训,全市培训随班就读学校校长、管理干部120人。2015年,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接纳残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全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以上;培训随班就读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160人。2016年,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全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人学率达到95%以上;设立县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随班就读人数5人以上的普通中小学校设立资源教室;培训随班就读任课教师180人。

二、主要措施

(一)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少年筛査安置网络,对实名登记的未人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一人一案”,采取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做到全覆盖、零拒绝。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局开展考试改革发展方案

一、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进一步深化中考中招改革。扩大中考中招改革实验范围至20个县(市、区),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将均衡招生比例提高至40%—50%。

2、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努力把课程改革引向深入。适时召开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九年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两年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经验,巩固扩大课改成果,部署工作。

3、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按照孙刚副省长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和2009年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交流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一次集中采访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抓好样本学校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大学--中学合作体试点;继续加强课改师资培训尤其是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项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快制订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开展“我的课改故事”征文评比、优秀教案和教学实录评比、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通用技术优质课评比、精品校本课程评比等活动,继续组织专家视导活动。推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

4、做好普通高中首次评估工作。随机选取20所普通高中进行评估,引导学校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创造特色。做好普通高中电子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

二、把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点击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策略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聚焦为“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智融合”,在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提出改进策略: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设计交互游戏,开展趣味活动;推送精准内容,建立个别化支持;开发线上课程,创新教与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由“普及和应用”聚焦为“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特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特殊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特殊教育学生(简称特教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方面意义重大。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改革,深耕适合特教学生的“教智融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让特教学生获得“适性”的教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

二、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现状

点击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及模式构建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因而特殊教育师范生应有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与博爱精神。生命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及模式构建的研究,有助于培养真正乐于献身特殊教育事业的师范生,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供积极的信息。

一、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重视生命教育”。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内涵的界定,必须考虑特殊教育师范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特殊教育师范生兼具双重角色,即当下的受教育者和将来的教育者,其生命教育观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生命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其日后的教育活动。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需要社会各部门和机构通力合作,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职能的整合,一方面要使特殊教育师范生对生命本体有更加深刻和透彻的认识,掌握一些必需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还应激发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引导他们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达到帮助特殊教育师范生确立正确生命观的目标过程。

二、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内容

(一)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意识教育

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意识教育,是开展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解读生命进而尊重、珍惜生命,促进其身与心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生命观的意识。笔者曾对N学院的300名特殊教育师范生开展“生命教育”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85份)。调查中,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的占总人数的84.2%,选择“生命仅是精神的”占总人数的12.0%,选择“生命仅是物质的”占总人数的3.8%。少部分特殊教育师范生不能正确地认识生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调查“学校、家庭教育中死亡教育的实施”问题时,仅有5.6%的特殊教育师范生会“经常讨论”,81.4%的学生选择“偶尔提及”。因为只有认识到死亡的趋势才能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宝贵和价值,从而使特殊教育师范生能珍惜和享受生命。在“压力”调查中,有11.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64.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为普通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较差、很差”的学生占23.5%。这说明大部分被调查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一定压力,生活状态欠佳。教育者要从内心深处唤醒特殊教育师范生的生命意识。在问及“是否接触到具体有关生命、生命意义等方面的教育”,1.8%的特殊教育师范生选择了“有接触,且开设课程较多”,64.9%的学生表示“偶尔有接触”,其余33.3%的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这从侧面体现出当前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其实践应大大加强。

点击阅读全文

专业教师素养特殊教育论文

一、高校特教专业教师素养结构

新视角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特殊教育的本质问题,突出了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建构特殊教育课程,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在特殊教育的基础上统一。也就可以认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素养和教育素养。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字面意思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首先是教师,所以其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然而,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素养。从教育素养和特殊教育素养两个层次去建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高校特殊教育素养主要包括特殊教育知识、特殊教育能力、特殊教育情意、特殊教育教理念。

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