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天文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履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使命,*天文学会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在全体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特殊天象、特殊机遇和特殊环境,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活动和学术交流,使学会的工作蒸蒸日上。
*年学会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大众科学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为使乌鲁木齐市中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天文学会和乌鲁木齐天文站共同举办了乌鲁木齐市第八届青少年天文科技冬令营。在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密切配合下,形成了一个团结、相互配合的领导小组,同时又调动各学校的老师和学会会员,发挥其作用。在各方的积极配合下,有14所中学参与,从1月10日开始至2月10日结束,连续举办了10期天文冬令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放弃所有的休息时间,认真负责地将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一批批送上山,安全送回家,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必须相互衔接好,周而复始,任何步骤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在各位理事及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第八届乌鲁木齐青少年天文科技冬令营活动。
2、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教授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进行科学访问期间,在学会的策划下,由天文学会、天文站、市科协主办,于4月8日和11日分别在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大学、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举行了《遨游宇宙》三场天文科普报告会。此次活动有14所学校近三千名师生参加。乔瑟琳·贝尔教授的报告把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和“追星”迷带进了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
3、在学会的策划下,在著名澳大利亚国立天文台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理查德·曼彻斯特教授到天文站来访期间,由*天文学会和天文站共同组织,在7月10日分别在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和高级中学的阶梯教室里为乌鲁木齐市青少年做了题为《恒星、星系、脉冲星》的天文科普报告。有十多所学校两千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曼彻斯特教授的精彩演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天文的极大热情和兴趣,受到了与会爱好者及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二、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摘要:明朝末年,利玛窦来中国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传入了欧氏几何,同时,其也通过各种活动传入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主要有圆锥曲线、平行正投影、球极投影、画法几何和透视法等。这些几何知识的传入,更加丰富了我国当时的数学研究,也更直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利玛窦;非欧氏几何;圆锥曲线;球极投影;画法几何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来到中国,通过和著名学者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给我国带来了流行于欧洲近两千年的欧氏几何,改善了我国数学研究的状况,推动了我国数学的发展。其实,利玛窦在中国传教近三十年,通过各种科技活动,也传入了大量的《几何原本》之外的几何——现在一般泛称之为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的传入,在当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几何研究的内容,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关于天文学、地理学和绘画艺术等的研究,直接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是,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由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做一探讨。
一、圆锥曲线的传入
圆锥曲线是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其自从被发现以来饱受人们的赞誉,在中世纪之前其就被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因而,当时的欧洲学者几乎都了解这种曲线,都熟悉一些它们的性质。利玛窦来到中国,其实最早传入的几何就是此项内容。
据载,利玛窦于1583年来到中国大陆,不久即获准在广东传教。可是,起初国人并不认可这个长相古怪的“家伙”以及他宣扬的“异端学说”。于是,利玛窦开始转变策略,曲线传教,给国人展示一些西方的新奇物品,以期达到吸引国人的目的。1584年4月,在利玛窦给国人展示了一幅其从意大利带来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非常精美,顿时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看,特别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如当时肇庆的知俯王泮等。王泮看过之后,非常喜欢,遂请利玛窦给他另绘制一幅。利玛窦不敢不受命,于是立即动工,于同年11月份就取得成功,这就是有名的“山海舆地图”。〔1〕这幅地图后来流传很广,由此利玛窦的声名也大了起来。1601年利玛窦面圣来到北京,不久就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官员李之藻。李之藻也是个地图绘制爱好者。他二十岁的时候曾自己搜集资料,亲自绘制过一幅全国地图。〔2〕李之藻看过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之后,对于其绘制的精美和精确感到异常惊讶,于是开始跟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1602年,李之藻首先学会了绘制世界地图,遂即将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图”放大,然后进行了重新印刷,这就是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目前还能看到,也有很多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其最初的底本来自罗马,采用的是当时欧洲比较流行的投影画法——椭圆投影(ovalprojection)〔3〕。椭圆投影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研究发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整个地球表面的投影图绘制成了一个标准的椭圆。〔4〕同时,我们对“坤舆万国全图”进行研究,也发现其周边的确是一个标准的椭圆形。椭圆在中国古代没人研究,更没有人应用。所以,这里的使用是最早的一例,它完全得益于利玛窦的工作。
摘要:明朝末年,利玛窦来中国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传入了欧氏几何,同时,其也通过各种活动传入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主要有圆锥曲线、平行正投影、球极投影、画法几何和透视法等。这些几何知识的传入,更加丰富了我国当时的数学研究,也更直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利玛窦;非欧氏几何;圆锥曲线;球极投影;画法几何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来到中国,通过和著名学者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给我国带来了流行于欧洲近两千年的欧氏几何,改善了我国数学研究的状况,推动了我国数学的发展。其实,利玛窦在中国传教近三十年,通过各种科技活动,也传入了大量的《几何原本》之外的几何——现在一般泛称之为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的传入,在当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几何研究的内容,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关于天文学、地理学和绘画艺术等的研究,直接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是,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由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做一探讨。
一、圆锥曲线的传入
圆锥曲线是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其自从被发现以来饱受人们的赞誉,在中世纪之前其就被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因而,当时的欧洲学者几乎都了解这种曲线,都熟悉一些它们的性质。利玛窦来到中国,其实最早传入的几何就是此项内容。
据载,利玛窦于1583年来到中国大陆,不久即获准在广东传教。可是,起初国人并不认可这个长相古怪的“家伙”以及他宣扬的“异端学说”。于是,利玛窦开始转变策略,曲线传教,给国人展示一些西方的新奇物品,以期达到吸引国人的目的。1584年4月,在利玛窦给国人展示了一幅其从意大利带来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非常精美,顿时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看,特别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如当时肇庆的知俯王泮等。王泮看过之后,非常喜欢,遂请利玛窦给他另绘制一幅。利玛窦不敢不受命,于是立即动工,于同年11月份就取得成功,这就是有名的“山海舆地图”。〔1〕这幅地图后来流传很广,由此利玛窦的声名也大了起来。1601年利玛窦面圣来到北京,不久就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官员李之藻。李之藻也是个地图绘制爱好者。他二十岁的时候曾自己搜集资料,亲自绘制过一幅全国地图。〔2〕李之藻看过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之后,对于其绘制的精美和精确感到异常惊讶,于是开始跟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1602年,李之藻首先学会了绘制世界地图,遂即将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图”放大,然后进行了重新印刷,这就是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目前还能看到,也有很多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其最初的底本来自罗马,采用的是当时欧洲比较流行的投影画法——椭圆投影(ovalprojection)〔3〕。椭圆投影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研究发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整个地球表面的投影图绘制成了一个标准的椭圆。〔4〕同时,我们对“坤舆万国全图”进行研究,也发现其周边的确是一个标准的椭圆形。椭圆在中国古代没人研究,更没有人应用。所以,这里的使用是最早的一例,它完全得益于利玛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