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退耕还林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榆阳区自然概况及退耕还林现状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处于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交界处,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7°49′~38°30′与东经108°56′~110°21′之间,东西长128.3km,南北宽124km,全区总土地面积689170.4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47612.4hm2,占总面积的79.5%,海拔介于870~1405m。气候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年降水量358.1mm,且年内降水的66%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达1905.5mm,为降水量的4.6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全区分为3部分,即:西北部以风沙土为主风沙草滩区;中南部以於土为主的河谷川道区和东南部的黄土性土壤为主的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黄土丘陵区,形成了“七沙”、“二山”、“一分田”的地貌地类自然景观。榆阳区是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县之一。
2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限制性因子)
2.1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榆阳区地理位置处在较深内陆,且四面环山包围。北有阴山山脉,西北有狼山与贺兰山系,两山之间180km缺口是西北气流通行要道,东有太行山、吕梁山,南有秦岭对东南暖湿气流的阻截。每年10月至下年5月,西伯利亚寒流长驱直入,6~9月青藏高原气流流进,造成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只有太平洋热带海洋气流侵入才可形成降雨,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根据气象资料统计,累年平均降水只有358.1mm,且降水年际、月际变率大,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7、8、9月,而蒸发量却高达1905.5mm,干燥度介于1.5~1.6之间,空气湿度仅为57%,这样严峻的气候成为限制退耕还林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如上年南部山区栽植侧柏,次年春季干旱无雨,成活率仅达40%左右,而大面积的浇灌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采用各种抗旱措施来保证退耕还林的进行。
2.2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榆阳区东南部山区由于人类社会历史时期滥垦滥伐,毁林毁草,林草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之人多地少长期广种薄收,过度开垦恶性循环的影响,使区内主要分布的结构疏松,遇水易于溶解的黄土性土壤,在降水径流冲刷及其外力剥蚀的作用下,发生强烈的水土流失,使耕地熟化层逐年变薄,土壤日趋贫瘠干旱,根据调查测定土壤侵蚀基数为10000~15000t/km2,土壤中含氮0.027%左右,有机质含量0.1%~0.5%,且逐年下降,成为林木生长极大限制因素。
2.3鼠兔等有害生物的危害野兔在动物分类学中属森林兽类中的兔形目、兔科食草性动物,由于近年来野兔的天敌如狐狸、老鹰较少,野兔每年繁殖4~5胎,每胎8~12仔,野兔的繁殖生长快,雌兔年繁殖50多只,生态失衡,以致野兔猖獗成灾,风沙区害兔密度为40只/km2,山地区害兔密度为20只/km2。冬春季节,特别是下雪后,没有食草的野兔到处啃食树木韧皮部充饥,甚至刨挖土堆埋压的侧柏幼苗,咬食枝梢,据调查侧柏1~3年生幼林被害率20%~97%,野兔啃食主杆或截断,定植1~2年紫穗槐被害率78%~96%,主要咬食枝干;1~3年生大扁杏被害率45%,野兔啃食自地面以上30cm造成地上部分枯死。
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契机,水土保持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以往“三农”问题突破口的研究分析,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从中国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农民收入、解放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等角度,因地制宜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保护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三农”问题;农民创收;解放劳动力;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如何选择最经济、最有效、并且最可行的“三农”问题突破口,专家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观点。论文百事通(1)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乡镇企业的农业发展经济策略;(2)发展县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3)确保农民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策略;(4)增加农村投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税费改革等惠农政策;(5)以新农村为契机解决“三农”问题。
本研究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城镇化),根据中国现有国情,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并可能将自始至终伴随着社会安定问题与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以往“三农”问题突破口的研究,要么考虑过远,要么一直在围绕着经济,却极少的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水土保持将可能成为山地丘陵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突破口,不仅能够发展农业现代化、解放富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并且保护了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三农”问题
在生态脆弱的山地丘陵区,“贫穷”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最大障碍。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农业资本投入长期不足,农业技术停滞,造成了农民教育、技术和经济的“贫穷”,农民剩有的财富只有土地,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生活水平,农民只有扩大开荒面积,增加劳动力,提高农业产量。然而,由于生产技术难以保障,土地贫瘠,人口压力大,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愈加贫瘠,人民只得再次扩大生产面积,形成“广种薄收”的局面,导致“贫困-人口压力-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年号文件中明确确定的粮食补贴改革的方向。然而对于如何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并实现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目前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意见。本文结合世贸组织有关要求和我国实际对我国农业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作一思考。
一、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又是弱质产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年中央号文件明确规定的要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积极、充分地利用世贸组织《农业协定》的“绿箱”和“黄箱”政策,借鉴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方式,改革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方式。当前,要根据我国课题论文财政状况,调整现行农业补贴范围、对象、项目、方式及计算依据,安排农业补贴总额及比率等,特别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粮食风险基金补贴范围、对象、方式和计算依据,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农业补贴为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服务。
二、发挥农业补贴政策职能。我国农业已由计划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实行更加自由化和市场化政策,必须充分利用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利用农业补贴政策,帮助农民开发、经营土地,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
三、改革过去的农业补贴方式。要缩小农业补贴范围,发挥补贴效果。要改变过去补贴范围广、补贴面大、补贴资金分散的状况,把农业补贴集中用于农产品价格的补贴。目前要集中用于粮食主产区等特定区域,农民等特定群体,粮食、棉花等特定品种的补贴。但对课题论文粮食生产补贴的力度还不大,粮食风险基金直接用于农民的补贴还没有完全到位。要改变农业补贴形式,实行直补、明补。要将过去直接补贴给收购、加工、储备、保管、运输等环节变为直接补贴给生产环节,即直接补贴给农民。
四、对高优品质粮食进行倾向性补贴。要按地区特点的比较优势,建立并推行高效、优质粮食倾向性补贴制度,利用农业补贴资金优势引导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农产品生产向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五、推行自然生态补贴制度。要利用农业补贴资金优势,改善地力、提高肥力、恢复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地力结构改善,提高土地产出率,遏,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促进国土资源的持续良性开发利用。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实行的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退耕还林(草)的农民继续给予以粮代赈的农业补贴,以恢复和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各位领导:
2004年,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评议下,我个人尽职尽责的主持林业局全盘工作,与领导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下面,我将一年来个人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一年来个人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
一年来,我始终把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摆在了首要位置。一是为了改变观念,解放思想,我本人平时一直坚持学习有关报刊、文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工作日记。通过学习,我个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二是身体力行党的宗旨,结合“执政为民、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和正在开展的林业行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再创林业新辉煌”大学讨论活动的实施,我个人也进行了一次大学习、大教育和大讨论,收到了良好效果,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班子成员经常交流思想认识、发扬民主、相互监督,同时开展了自我批评,实行了有效的监督,落实了班子议事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三是边工作,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全旗森林分布的区域和状况,深刻剖析了我旗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撰写了《乌拉特后旗天保工程现状和发展思路》和《我旗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和治理对策》等调研报告和论文。四是作为林业局的主要领导,主持着林业系统的全盘工作,虽说掌握着人事、财务大权,但是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中,我都时刻以《党章》和廉政制度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警钟长鸣,自觉接受监督
二、2004年林业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上级部门给我旗下达的总任务为17万亩,其中还林任务为1万亩,天保飞播造林3万亩,封育10万亩、采种基地3万亩。全旗共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9.25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其中完成还林1.05万亩;完成飞播造林3万亩、封育11.2万亩;完成采种基地建设4万亩。完成新育苗210亩,四旁植树10万株,义务植树13万株。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林业工作,主要“培植了三大亮点,实施了四大工程,强化了四项措施,突出了六项重点工作”。
提要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文章试图对洪水的原因进行分析。1998年的洪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诸如滥伐森林、过牧、围湖造田等造成的。文章对生态重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要对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制定生态恢复计划;生态重建工作包括对上游地区森林的严格保护,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非木质产业,在高海拔、干旱河谷和不宜造林的地方发展畜牧业等。
关键词洪水土壤侵蚀控制生态退化生态建设生态管理河道管理森林保护
分类中图法S422
1998年长江肆虐的洪水,牵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百万军民的抗洪斗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并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洪水过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在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所迸发出的无与伦比的团结奋战精神的自豪,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益与反思。
今年的洪水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气候异常和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在人为因素中,有工程技术的问题,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后果。
1环境脆弱,气候异常是洪水形成的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