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教育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土木工程教育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育模式探究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在国内的教育模式主要延续中学教育,围绕教学大纲,教师根据教材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文章根据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科的课程设置,提出实践型教学、启发型教学和多学科交叉型教学的培养模式,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

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需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具备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的能力。根据这个目标,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结构计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也需要熟悉土木工程方向的法律法规、理论前沿、发展趋势和文献检索。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土木工程教学仍然延续中学教育的模式,教师围绕教学大纲,根据教材传授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缺乏实践经验,也缺少主观能动性。鉴于此,需要对目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一、教改内容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者不仅需要进行各种自然科学理论学习,也需要进行多层次的实习训练[1]。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缺乏实践的理论,是相对空洞的。发达国家特别注意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如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日本[2]等,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大学通过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针对工程实际需要,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暑假期间,学校会要求大学生参与工程实习,在学生毕业之前让学生了解工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结合课程学习的理论,使学生毕业之后即可胜任工作,有效减少大学生实际经验欠缺的问题[3-4]。举例来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本科生在教学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in⁃ternship,即实习,学生一般会在暑假去公司打工,在攒学费的同时,等于参加了工作。这样等毕业时学生已经具备1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同时实践见闻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北美一些学校每年有3个月的强制性见习期,见习期算学分。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回到原见习单位工作,即使去其他单位,因为有了工作经验和对行业的了解,学生也很容易物色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学生较早进入社会,会使得他们看起来很成熟,不会显得幼稚。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些教师具有“工程师”称号,这些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后,往往先到公司企业工作几年,积累一些工程经验并获得“工程师”称号后再到学校工作。一方面,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编写的教材切合实际,上课的时候会有的放矢,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毕业后运用校内所学也能很快得心应手。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大多采用的不是统一的教材,教师每次课前都要编写讲义,随讲随发,课程结束后,教师便将讲义装订成册,而正式出版物仅作为参考书使用。这些讲义超出了现有的教科书,一些例题和习题很贴近实际,其中很多就是教员亲身经历的具体工程问题。这样的课程特别强调实用,跟上时代,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德国柏林工大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和能力的培养,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都以小组的形式出现,这些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都非常强。另一方面,教师和企业界的联系也非同一般,他们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Co-op(Co-opera⁃tiveEducation)项目是其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学生可以一边在校学习一边工作,成绩优秀的本科生一年级以后,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共上课8个学期,工作6个学期。学校组织企业来招聘学生,如果两个学期没有收到企业招聘,则学校取消Co-op资格。学生每个学期完成一份Co-op工作报告,报告由企业和教师共同评审,通过后才能拿到学分。通过Co-op项目,学生很容易在毕业后找到工作。法国国立路桥工程师学校也非常重视多层次的实习训练,很多课程结合工厂的实际问题设置课程,要求学生去工厂参观,了解实际问题,和相关技术负责人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动手解决这些生产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熟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也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其课程成绩通常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性环节)和考勤等几部分组成,且实践性环节所占的比重较大。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的各个课程很注重行业所需的各种现代化工具的应用,和行业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学会比较实用的现代工程服务所需的工具,从而提高适应行业的能力。日本的长崎大学特别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学校一直积极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工地实践、研究中心、工厂实习等实践活动。诸多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体验实际工程,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让所学习到的知识更加立体化。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国内外的论文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别。国外一些大学的毕业生论文往往根据一个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学生围绕该问题到各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寻求数据支持,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这样可以使得毕业生的论文具有应用性和完整性。举例来说,美国里贾纳大学的本科毕业答辩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论文题目,毕业生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一半来自企业,具有较为深厚的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分别从实用和有效两方面对毕业生答辩提问,检验学生工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评判成绩计入总分。论文不仅要解决工程问题,还要进行完整的经济分析,包括投资额、成本回收期、使用寿命、投资回收期等,论文从实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讨论。同样,日本长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也多从实际工程出发,以工程为背景,进行立体的研究,使得论文研究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思维训练,能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北美一些高校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结合,重视实践工程教育,也就是提倡“双师型”教师。学校注重与企业加强合作,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从事本科生教学的教师需要到基层企业锻炼若干时间,并将这些实践活动跟职称评审挂钩,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工程特色。

点击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道德教育论文

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现状科技的突飞猛进,在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学生目前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为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打下基础.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认知职业道德认知,既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情况.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是决定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础.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大四阶段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虽然85%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但是其对职业道德的了解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职业道德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13%,了解的为26%,一般了解的为40%,不知道的为21%.因此,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情

感职业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与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是形成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然而,在一些客观事实面前,他们既羡慕别人可以建造国家重点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的工作;既羡慕别人取得的巨大成绩,但自己又不愿意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既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诚实可靠,不采取欺诈手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于职业道德的正确的情感体验,而将职业道德仅仅挂在嘴边.

点击阅读全文

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远程教育是开放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远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就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土木工程人才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点击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浅析

摘要:为提升土木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了土木工程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开展探究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技能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结合课程思政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政元素,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技能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1土木工程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爱国主义教育

土木工程近年来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果,如三峡水电站、鸟巢、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的建设。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速度与技术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与新兴建设项目的推进提供了经济和技术保障。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土木工程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宣传。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土木工程行业的历史事迹与土木工程前辈们的爱国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爱国热情。

点击阅读全文

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创新

摘要: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结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并以问卷调查方式邀请2018级土木专升本和2016级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对目标完成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改革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2016年,新工科理念一经提出,即得到教育界的推崇,并推广落实到全国各大高校。现阶段,我国在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工程教育与行业脱节、工科教学理科化、对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模糊不清以及工科生知识结构与职业发展不符等问题。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工科专业,基于此背景下,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升级土木工程专科工程教育,立足于建筑产业化,加深工程教育与建筑产业的联系,对培养新工科人才大有裨益。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本文立足于施工课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地位

2.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