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网络安全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专业主要以阻挡黑客等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保障相应互联网安全,培养出具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为目的。因此技工院校教师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进行创新研究时,要认识到学科特点,找寻教学不足之处,明确改革目标,加强实践的比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1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
1.1知识更新较快,涉及范围广阔。现阶段的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需要时刻在被网络攻击后寻找防御的方式,并在一次次的较量中革新自我,属于一种竞争的关系。所以技工院校的网络安全课堂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满足当前网络的防范需求。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却是许多技工院校教师的难题。该科目涉及知识较广,囊括学科知识众多,如防火墙构建与配置,入侵检测,自动寻找系统漏洞等,都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认真学习钻研,付出努力。
1.2知识起点较高,具有实践特征。网络安全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有一定的网络基础后方可学习,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一般会安排在二年级开课。学生要先将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知识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因此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起点是较高的,与此同时,该课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程序进行合理的设定,将防御和攻击进行最终演练出结果。否则,如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
2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中职学校网络安全课程是为学生讲授和普及更多网络安全知识内容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对培养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也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网络安全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生;网络安全;创新策略;新形势;实践探析
1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若计算机网络信息保护出现了漏洞,不仅会造成大量隐私信息和机密信息的泄漏,还给社会安全、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较大威胁[1]。这就给中职学校网络安全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职学校应当紧跟时展的脚步,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授及普及力度,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网络安全人才。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网络安全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2面临的困惑
2.1教学方式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谁就是真正的强者,但开放的网络环境,使信息安全日益复杂与严重,对安全人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强调“网络安全对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目标:“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这指明了培养掌握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安全组熊四皓处长讲到“人才已成为制约信息安全健康发展的‘短板’”,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在网络安全领域有义务培养众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不容乐观,严峻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很快能适应岗位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本身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包含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物理和法律等领域知识。总体上分为网络攻击技术和网络防御技术,只有全面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适合高职学生特色的教材少。
计算机应用1
【摘要】在网络时代下,校园局域网作为院校的一项公共基础设施,担负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角色,但根据局域网应用特点来讲,计算机网络常会存在着多方面地安全隐患,校园局域网运行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校园局域网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梳理,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究影响校园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校园局域网环境中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实践性的防护措施手段。推动校园局域网的安全、规范使用。
【关键词】入侵检测校园;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0引言
网络技术的普及化丰富了校园局域网的使用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网络安全隐患。一旦有不法分子通过校园局域网的漏洞入侵到校园系统中,那么将会给校园系统的数据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校园数据库系统数据内容的丢失、伪造等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于校园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工作,并不断优化校园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保证校园局域网的安全性,及校园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1校园局域网概述
一、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难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不断膨胀的网民群体与相对滞后的教育机制并存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2013年北京、广东、上海等省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65%,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2013年的网民达到了17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7.9%,全国排名第22,是整个西部地区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最高的省份。在广西的49所高校中,在校大学生网民有数十万人之多,以校园网和社交网为平台的网络触角深入到校园的各个地方,深入到学生的课堂、宿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而相应的教育机制和平台却没有建立起来。不断膨胀的网民群体与相对滞后的教育机制并存,已经成为当下高校网络安全的主要特征。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触角与监管控制的乏力始终存在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工具的使用,互联网升级3G网络、4G网络的出现,互联网的触角已经覆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人生动地形容网络化趋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人类社会将被一网打尽。微信、微博、手机网络、社交网站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微时代”已经来临。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全国2000万大学生都是手机网民,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开发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个人化。目前的高校是以校园网为主要阵地的网络集群,而在校园网之外,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3G、4G网络,也深受大学生喜爱。而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校园网主要在选课、学费缴纳、学分查询等方面。对大学生喜爱的电影下载、网页浏览、社交平台、游戏等,校园网的网速较慢,而且管制较多。加之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时尚,手机上网涉及个人隐私和权限设置,这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监控管理很难实现,这两种情况决定了校园网络监控的乏力。
(三)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与高校网络安全知识平台创建的滞后作为一种新工具,互联网承载着最大、最广的信息传输功能。按照舆论学的相关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失真的过程。有些信息在开始传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问题,而有些信息,也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无限放大。由于“沉默螺旋效应”的存在,使得虚假信息的危害性进一步升级。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间谍等,已经成为频频出现的问题。美国学者詹姆斯•博特(JamsPotter)在他的《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历着信息疲劳而浑然不觉。新闻娱乐化、信息碎片化,使人们失去了理解信息的语境,对信息的理解和思考变得浅易,而媒体也给受众造成假象———我们很富有知识。”而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往往容易使得学生深陷其中,尤其是网络游戏。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无主体网络社会,其原有需要加固的道德纪律和舆论、感情防线极易崩溃,传统道德基础将被逐步消解。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多样化,高校建立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平台,开设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课,培养学生鉴别信息、提高防诈骗、侵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目前,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和平台的构建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被网络侵害、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等问题的产生。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构建
(一)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理念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是一个集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培训、网络技术操作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构建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性的服务性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