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道德意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网络道德意识

慎独视角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及教育的现状

约翰•诺顿所言:“互联网就像迎面而来的卡亚克斯咫风,以20英尺高的浪潮袭击我们,这场暴风雨经过太平洋数千英里的能量积蓄,足以使你腾空而起,再将你重重摔下,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时代近在咫尺……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截止到2013年12月,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饱和状态。网络道德就是在网络社会中调节网民与网民、网民与网络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起到的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14年5月),截止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水平(45.8%)26%。大学生网民依然呈上升的态势。一方面,学生群体不可置疑的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渗入,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隐匿、虚拟和自由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宣泄自我,而不必担心在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网络可以自由选择浏览内容,能够接触到现实社会中接触不到的大量信息,包括部分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另外,网络的开放、流动、变化、多元等特点,又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世界里充分地张扬自我,甚至可以肆无忌惮的开展攻击行为。道德失范行为大量的存在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其中常见的不良道德现象包括:沉溺网络、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以及传播网络病毒、干扰和破坏网络程序等。著名的CIH病毒,就是大学生陈盈豪自制的病毒,这一病毒在当时造成全球几十万台电脑受损,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另外还存在着许多网络诈骗和偷窃事件,利用网络攻击他人事件等都严重影响着网络秩序的良性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年龄阶段,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处于孩童和成年的交界处,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同,对任何未知和新鲜的事物都会无比好奇,但又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新奇而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这一需求,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自由畅快地寻求刺激和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这些都如同毒药一般正一点点地侵蚀当代的大学生。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不够全面和完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是教育部颁布的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准则,其中在提到网络时指出大学生要文明使用互联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遵守网络道德,那么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慎独的含义及其在网络社会的道德价值

“慎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慎独”既可以作为一种修身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人们要达到的精神境界。总结整理研究者对“慎独”思想的注解,可以将“慎独”的含义分为两类:一是独处时谨慎不苟;二是内心意志专一。这就是要告诫我们无论是在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服从内心高尚如一的意志,始终如一的约束自己,做到表里如一。任何的道德教育都是实现自身道德发展的自我构建活动,因此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成长的一种自我构建活动,其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网络自觉性,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与慎独精神所蕴含的独处时谨慎不苟和内心意志专一的思想,强调依靠理性自觉,形成自身道德自律的人格修养方法有着内在的相似性。由此,在高校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时就可以把“慎独”思想作为新的支撑点,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自律性,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结构和体系。慎独思想对于当代的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理性的网络认知水平。网络道德认知是网络道德情感、信念和行为的基础,“慎独”思想中提到的独处时谨慎不苟的自觉遵守道德准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意识的基础和网络道德自律的导向性机制的形成。其次,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动力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也需要加入情感因素进行催化,形成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传统的“慎独”思想所强调的自我道德监督,意志合一的理念能够指导大学生自觉增强对网络道德的认同感,将道德情感同道德意识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坚定地网络道德意识,始终坚持网络道德规范和原则。再次,有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人们对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的最高追求,更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不仅对于网络道德的养成有着重大意义,也对大学生自身的人格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慎独”精神提倡内心意志专一,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中融入慎独的思想,能够强化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修养的愿望,从而不断地激励自己在网络生活中始终向善,追求高尚的网络道德。最后,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行为。“慎独”的思想倡导大学生在进行网络生活时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道德自律,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意识,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提高网络道德的自觉性。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推行“慎独”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条途径来进行,在理论教育方面主要是采用理论知识讲授的方法,把慎独精神的内在要义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克服不良现象的影响,远离不健康的内容。另外,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实践教育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大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体会到正确积极的网络道德观念的莫大益处。第一,要做好“慎始”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接触网络之初,就该让大学生明了网络世界是同现实世界一样的客观存在,都有着自身不可违背的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原则,必须做到洁身自好,谨言慎行,以确保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朝着正确恰当的方向发展。第二,要做好“慎微”教育,告诫全体高校学生切勿在细枝末节处犯错误,特别是进行网络浏览时防止出于好奇、无聊等原因而导致的行为失范,微处更应自律,自觉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三,要做好“慎隐”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性,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自律,自己独处时也要做到内心的意志合一,特别是在网络生活中,很难为大学生构建他律的环境,此时,“慎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四,要做好“慎言”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和语言的诚信度,在网络虚拟且自由的特征下,也要恪守道德规范,拒绝信口开河及各种不恰当、不健康的言语,教导大学生认识到网络中语言的重要作用,自觉做到文明用语、诚信上网。第五,要做好“慎行”教育,行动是展示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好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得到改善。在大学生中推行慎行教育,构建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时刻提醒高校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恰当选择浏览的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理性意识。研究者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提倡,在高校道德教育课程中渗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开展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慎独”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历久弥新,所提倡的独处时谨慎不苟和内心意志合一的理念对于今天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非常大的价值,特别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更需要以慎独的精神作为支撑和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未来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精华和维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

院校德育工作探讨

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来说,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的协调统一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挑战。同时,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因素。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公民道德水平要求的日趋严格,公民整体的道德素质有所提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国在道德建设上没有一定漏洞,许多负面因素还客观存在于社会运行之中。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在很到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发展受到了限制。毋庸置疑,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又一个挑战。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措施

面对大众文化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各个高校都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德育工作,在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着改革和创新。面对当今社会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弊端,需要进行新的改革,以促进德育教育的不断进步。

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德育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德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需要不同形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思想和德育教育模式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当今大众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教育的教育模式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学校、社会、家庭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最终促进高校的德育教育在新时期有新发展,通过新的教育模式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将德育教育与学校的常规化教学结合起来,实现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为社会培养高道德的人才。

建立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和谐德育环境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来说是一种积淀,只有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真正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在当今社会,社会环境复杂,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对这样一个社会的适应能力还较差,那么,从学校角度出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进行环境上的铺垫,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逐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深刻的理解道德规范要求。

加强大众文化的熏陶。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较为亲民的文化类型对高校在校生的影响十分大,对此,要积极利用大众文化的优势,将高校的德育教育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使大众文化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积淀,保证高校德育教育的质量。

点击阅读全文

网络道德失范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3]在美国,色情淫秽之类早已泛滥成灾,如今在互联网作恶更加猖獗。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调查说,美国多数家庭电脑网络中,有92万件带有不同程度色情内容的图片、文章和录像;电子公告板储存的数据图像有4/5含有淫秽内容。[4]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多用户地牢游戏存在着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研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

2.网络恐怖和欺诈的出现

点击阅读全文

网络普遍后道德教育工作意见

网络是虚拟的,但同时也是实在的。对青年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在认真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提出网络道德教育要坚持“法德并举”、礼法相融,教育在前、预防为主,辨识为主、灌输为辅,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等4条原则,努力使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能践履人类道德准则,引领网络时代不断前行。

一、网络道德问题十分严峻,加强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和应用。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和活动,其中包括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生活方式。电脑网络技术及其日益广泛的应用再一次与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价值问题相伴而生,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活动。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网络黑客和恐怖组织、邪教组织等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制作和传播电脑病毒;充斥着暴力、色情等有害的东西在网上泛滥;“电子大盗”进行窃密和偷盗等犯罪活动;网上知识产权剽窃毫不费功夫,互联网在成为学生先进的学习工具的同时也成为帮助学生作弊的机器;种种假信息,甚至弥天大谎在网上屡见不鲜;网上相互欺骗、玩弄等,甚至酿成恶性事件的也时有发生。可以说,互联网发展越快,对伦理道德的挑战也越严峻。有科学家担心:如果某些恶人掌握了尖端的电脑技术,停止或破坏部分或一切人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网络系统,整个社会系统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在我国,近几年来网民人数每年递增10倍多,从年龄构成看,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绝大多数,而青年网民中的绝大多数则是青年学生。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面对网络世界中已经出现的诸如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共信息安全、信息垄断、信息污染、信息欺诈等系列棘手的道德问题,人们对此保持高度警觉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过分夸大其负面效应,否则将阻碍网络的正常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发展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既是问题的制造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因此,有效地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对青年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应该坚持以下4条原则。

首先,坚持“法德并举”、礼法相融,健全与落实网络道德规范。坚持“法德并举”、礼法相融,就是要坚持以“礼”、以“德”防恶于未然,坚持依法惩恶于已然。所谓网络道德规范是指网络社会中各网络主体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对各网络主体的网上行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网络道德规范包括网络社会公德规范和网络社会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网络道德规范必须要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不久前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对青少年网络主体行为的一种公德规范,应当广泛深人地进行宣传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

网络道德失范管理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非凡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向,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定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假如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新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新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索,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色情污染和暴力新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重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和色情有关。天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3在美国,色情淫秽之类早已泛滥成灾,如今在互联网作恶更加猖獗。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调查说,美国多数家庭电脑网络中,有92万件带有不同程度色情内容的图片、文章和录像;电子公告板储存的数据图像有4/5含有淫秽内容。[4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多用户地牢游戏存在着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布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探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急躁,攻击性增加。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

2.网络恐怖和欺诈的出现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