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网络监管的重要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文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的通知》(文市函〔2009〕186号)及《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督平台建设工作通知》(云文市〔2009〕16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的实际,特制定我市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立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的重要性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是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市场管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与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机构不足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建设市、县(区)两级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将形成全市上下的联网运行,实现对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地管理,将明显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稽查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市网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市绿色网络服务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建设该监管平台作为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确保按时按量完成监管平台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成立*市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文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的通知》(文市函〔2009〕186号)及《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督平台建设工作通知》(云文市〔2009〕16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的实际,特制定我市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立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的重要性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是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市场管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与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机构不足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建设市、县(区)两级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将形成全市上下的联网运行,实现对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地管理,将明显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稽查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市网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市绿色网络服务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建设该监管平台作为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确保按时按量完成监管平台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成立*市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四川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的意见》(川食安委办[20*]12号)、德食药监函[20*]2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使命的重要举措。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始终把广大农村作为整治与建设的重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趋于好转。但是,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是广大农民属于低收入群体,食品药品消费总体水平偏低,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缺乏;二是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做好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工作原则。
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以下简称特药网络)经过在全国11个省(市)的试运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为贯彻实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提高对特殊药品监管的效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特药网络。
该项工作目标为:2007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制剂及小包装原料药的生产、进货、销售、库存数量及流向实时监控;逐步实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原料药、第二类精神药品等其他特殊药品的数量和流向实时监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定点生产企业应当自主采购所需监管码赋码等设备,于2007年10月底前完成生产线改造,自2007年11月1日起对所有生产出厂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制剂及小包装原料药进行监管码赋码,并通过特药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和报送。定点经营企业应当自主采购所需监管码采集设备(设备要求见附件1),于2007年9月底前完成监管码扫码和数据采集准备工作,自2007年10月1日起对所经营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制剂及小包装原料药进行监管码扫码,并通过特药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和报送;本省已建省级特药监控网络且按期与特药网络对接的除外。省级、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2007年10月1日起利用特药网络进行基础数据维护,并对药品数量和流向进行监控。已建立省级特药监控网络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配合,于2007年10月1日前完成与特药网络的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在省级特药监控网络与特药网络对接后,辖区内定点经营企业仍可按照原渠道报送相应数据。省级特药监控网络与特药网络逾期未能对接的,自2007年10月1日起相应定点经营企业必须通过特药网络采集和报送数据。已参加特药网络试运行工作的定点生产企业、定点经营企业,应当继续利用特药网络及时、准确、持续地采集和报送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各相关单位应当按照要求派员参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对特药网络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加强特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数据的互联互通;督促辖区内的定点生产企业、定点经营企业,按照规定时限完成监管码赋码、扫码工作,及时、准确地采集和报送数据。
当时代的脚步全面跨入“e”时代的时候,作为市场监管和政府行政执法职能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从思维、体制和理念上变革、丰富、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方式和方法,从行动上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2001年朱钅容基总理在视察国家工商总局时就曾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监管执法手段,推进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继续搞好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更有效地加强市场监管执法。”文秘部落
一、全面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秘部落
(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借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对内实现业务工作办公自动化,对外实现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具体的讲就是:对内要能够把业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来办公,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完成工商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采集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决策与共享;对外要建成以市场主体为电子经济户口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建成网上工商法律、法规、政策、办事程序等信息查询服务系统,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信息公示系统,网上登记、注册、备案管理系统,12315消费者投诉系统,企业登记基础数据、信用数据、市场经营中的违法违规数据等信息查询、共享系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就是集“服务、办理、监管”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实现系统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切实转变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十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要建设同级政府及连接中央、省、市、县政府的专用信息网络,建成政府信息交换系统,实现政府信息在政府机构内部的共享以及政府信息系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然也包含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之内。因此,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适应时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