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微电影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微电影在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1.青年人是微电影创作的主要力量兴起于草根的微电影以突破性的姿态改变了以往传统电影只靠专业人士制作的单一模式,其创作主体不论是专业团队还是草根阶级,大都以青年人为主。微电影是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以青年人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形式,崇尚随性表达,在年轻人中甚为流行。高校将微电影创作引入影视艺术实践教学,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微电影的微时长,意味着内容有限,要想吸引观众的注意就要靠创意,而青年学生又极具创造性,拥有用之不竭的奇思妙想。微电影创作可以吸引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拍摄不同题材,反映不同主题思想的微电影作品,通过自己独特视角去表现眼中的美好世界。
2.微门槛、低成本便于大学生参与个人拍摄微电影并不需要专业的摄录设备,这为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专业实践设备资源不再成为学生作品创作的障碍,网络、手机、相机、DV等移动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普及,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创作。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锋教授认为,微电影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影视教育人才培养新的有利的载体和手段,微电影短小、精致、低成本的特点有利于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成为新的人才培养手段和模式。
3.微周期制作可以较快检验教学成效微电影虽微但却浓缩了正规电影的所有结构,包括剧本创作、前期拍摄、录音、音乐、舞美、灯光以及后期制作等过程。通过微电影创作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在短时间内检验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能较快地体现教学成果。由于微电影篇幅短小以及投资拍摄周期短等特性,决定了其非常适合大学生参与其创作活动,它可以使得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和锻炼。同时,表演、摄影、编导、设计等艺术类不同的专业学生也可以共同参与和创作。对实践教学而言,这种相对低成本和时长短小的影片制作,有助于让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生产传播形成快捷、完整的认知。
二、微电影在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让学生在微电影创作中体验影视制作的完整流程微电影创作需要具备完整的策划和系统的制作体系、作品本身具有完整故事情节,是团队协作的产物,微电影的浓缩特质有助于开展全流程实践教学。由于其低成本、微周期的特点,微电影创作往往只需要极少数人的参与,因此制作者必须熟悉并参与到作品创作的各个环节上。在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微电影创作,鼓励学生与有经验的学长合作来进行学习,掌握影视创作的全部过程。学生从最初的剧本创作、前期拍摄到后期合成,每个步骤都亲身参与,通过微电影创作来体验影视制作的完整流程,提升学生在影视艺术领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影视制作领域的通才、全才。
一、微电影的产生
2010年凯迪拉克联合好莱坞班底打造出历史第一步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成功案例,而凭借《一触即发》的上映以及在营销过程中的大获成功,微电影的口号也正式地被提上传播舞台。
二、微电影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其一,营销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意义的电影传播模式基本都是靠大量的广告宣传作为营销手段,而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则更加的多元化,不仅仅采用传统电影制作的传播模式来进行传播营销,还在网络、音乐、广告、文学等不同的领域开展新的路径来进行传播宣传,不断地探索与开发周边衍生产品。特别是在植入性广告方面,是微电影发展与盈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将品牌以及品牌内涵故事以巧妙的构思融合在短短的影片内,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其二,与传播受众之间的互动。微电影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电影传播与受众之间清晰的界限,其高效便捷的互动性是传统电影传播模式所不具备的。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电影依靠银幕与固定场所带来的限制,使得传播受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另外,微电影在传播手段上的多元化,利用自由点播、自由评论等手段,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微电影传播的效率。这使得传播受众在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不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甚至使得微电影的制作与传播成为一种传播受众都可以参加的事情。其三,传播受众的定位。微电影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迎合了传播受众的心理,80、90后作为网络受众的主体,微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地贴近这一受众的生活与心理,从而使得传播受众更加关注微电影题材所传播的信息。其四,以“大众文化”作为切入点。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网络以及影视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前提下,在整体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微电影得到长足发展的切入点则是更加贴合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向。如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播受众的精神文化也逐渐地转变为大众文化,同传统意义的电影传播相比较,微电影更加注重对于大众文化的贴合,更加注重对于个体生活的叙述及表达。多元化发展模式,个性化表达方式,这正是微电影能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得到迅速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五,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传播“碎片化”。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及模式的不断发展更新,微电影的传播模式也在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下,传统传播模式变得不断的微小化、碎片化,个性化诉求的呼声在新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更加倾向于快捷方便的传播模式。微电影的出现恰恰在这一方面契合了传播受众的心理诉求,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段来观看微电影。
三、微电影传播发展的优势
其一,微电影在传播发展上具有门槛低、周期短、发行简单的优势。一是微电影在制作方面投入资金较低,相比较与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微电影在这一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二是微电影对于拍摄器材及拍摄周期方面要求较低,可以更快地速度制作出成品影片。三是借助网络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微电影在传播发行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其二,微电影更具有互动性、娱乐性。传统意义的电影制作,在场地、剧本、演员、资金等方面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微电影则具有更大互动性,利用网络传播平台,传播受众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甚至自己可以参与进来,参与剧本的写作、影片拍摄等过程中。此外,微电影由于小成本制作,更加贴合大众文化,符合大多数传播受众的口味。其三,微电影的创作更加自由,空间更大。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基于网络传播平台,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网络传播平台使得微电影在创作与传播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与空间性。传播模式的简单化也使得传播受众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独特的风格。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必然能够推动传统电影制作的传播与发展。
一、艺术终结观念
美学家黑格尔于1817年提出“艺术终结”的观点。美国艺术评论家丹托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并于1984年发表了《艺术的终结》。丹托还在1993年发表名为《艺术终结之后》的专著。从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本文作者并不完全赞同“艺术终结”的看法。艺术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进。人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艺术并没有终结。笔者认为“艺术终结”终结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传统的艺术观念。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适应新时代的艺术涵盖多种层面。作者认为艺术终结体现在以微电影为代表的“后现代美学”有别于“传统美学”。微电影是长片电影的进化,电影艺术并未终结,而是走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如今,电影影视界没有对微电影给出明确定义,本文作者认为微电影是有电影属性在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影视短片。
二、微电影的类型
由于制作团体的不同,赋予微电影的属性也不同。人们对于传统电影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都可以对微电影进行分类。像按照题材分类、拍摄方式分类、行业特点分类等。本文主要依据行业特点,把微电影分为艺术微电影、商业微电影、商业艺术微电影。艺术微电影有较强的原创色彩,主要体现拍摄者的情感,没有商业性质。例如,《天堂午餐》《红领巾》《李献计历险记》等都是优秀的艺术微电影作品。商业微电影具有营销性、广告性。它主要用于商品促销,和企业品牌理念的塑造,带动消费者消费。例如,《把乐带回家2013》《66号公路》《18岁的勇气》等都是典型的商业微电影。商业艺术微电影,它以表现艺术为主,在电影中适当引入商业元素。在原创的前提下,少量展现商业诉求。如《老男孩》《父亲》《指甲刀人魔》等微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上并没有加入商业元素,充分展现原创性,只是在片头或片尾引入赞助商或冠名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审美主体
1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推动因素
1.1国际图联的倡导IFLA高度重视图书馆营销问题,于1997年专门成立了管理与市场营销委员会,并在2002年设立“图书馆国际营销奖”,2003年第一次颁奖。IFLA管理与市场营销委员会在《营销奖申请书》中要求,无论参赛项目是否获奖,希望每件参赛项目都能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共享。因此,“图书馆国际营销奖”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让首奖得主在IFLA大会上与参会者分享营销经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获“图书馆国际营销奖”,意味着IFLA对微电影这种新的营销模式所具有的原创性、创造性,以及对图书馆全面的战略影响力的认可,表明IFLA在全球图书馆界积极倡导、推动微电影营销的鲜明态度。
1.2微电影营销效率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较高效率首先表现为单位时间内营销受众的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微电影不仅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部分社交媒体等多元平台播放,而且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也是其营销的渠道,营销覆盖范围较大。其次,在网络环境中,微电影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类似于病毒的极快速大量复制与急速扩散,因此又被比拟为“病毒营销”,这是图书馆传统营销中“点对点”或者局部性的“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效率无法相比的。再次,微博、微信、电子邮件对图书馆微电影的关注、评论、转发同样为营销受众的扩大起到助推作用。比如,《爱上图书馆》自优酷网站的20天内就创造了16万次的点击率,7万多次的转发、引用率。同步推出的《爱上图书馆》解说版,也达到了总计数万次的访问与引用量。
1.3碎片阅读的需求现代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都很难像以前那样拿出整段的时间用于接收和阅读信息,转而倾向于对分散、零星、容量较小的细屑信息,即“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这就是阅读的“碎片化”特征。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社会化媒体正好应合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图书馆微电影时长通常都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不超过20分钟(比如,铜陵学院图书馆的微电影《书缘》只有4.5分钟,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时长只有3分钟),人们利用候车等时间就可以完整收看。公众对微电影的广泛喜爱,也拉动了图书馆微电影的发展。据酷6网联合市场研究机构CSG在2012年9月提供的《短视频用户研究报告》,网民中观看网络视频的比率达82%,观看网络短视频的比率也达62.2%。
1.4相关经验的借鉴就电影短片而言,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微电影却是Web2.0时代的产物。学术界普遍把2010年凯迪拉克公司拍摄的《一触即发》视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微电影,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微电影,就己经引起社会的轰动效应。就图书馆微电影来讲,2008年9月,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早安,图书馆》就广受好评,成为一项“成功的口碑行销”。但是,这并没有带动图书馆微电影的崛起。图书馆微电影的快速发展肇始于被称为“中国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之后,仅这一年国内就有2000余部微电影问世,其后的2012更被称为微电影“井喷”之年。非图书馆领域微电影的勃兴为图书馆微电影的创作和营销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2图书馆应用微电影营销的特征
一、创作立足点的异同
传统广告之所以惹人生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过于直白地表达营销的目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许多广告是以一种毫无艺术性的方式,赤裸裸地来推销其产品与理念。而影视剧植入广告与微电影广告都是借助于影视的拍摄技法和表现手段来展现,将产品信息、品牌理念与影视剧这个大众喜爱的娱乐形式结合起来,使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之时,来接受广告信息。这种隐蔽的展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观众的抵触情绪,更易于企业产品的推销和品牌理念的传播。二者的差异在于:影视剧植入广告是将产品信息与品牌理念隐性地融入到剧情之中,而微电影广告则是围绕着准备宣传的产品与理念而创作电影剧情。因此,影视剧植入广告就其本体而言是影视剧,而微电影广告的本体是广告,二者的创作立足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其成为两种不同的广告形式。优秀的影视剧植入广告能将广告信息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剧情之中,使受众在欣赏精彩剧情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同时,由于它与影视剧的不可分离性,使其具有强制性接收、到达率高的优势。这一优势在电影植入广告中尤其明显。如果植入的广告信息又能与剧情巧妙融合的话,既不会引起受众反感,又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而微电影广告很多时候是需要受众自己主动观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丧失了一部分主动性不强的受众,而这部分受众也有可能是产品的潜在用户。因此,就受众数量而言,其到达率远没有植入广告高。但微电影广告由于其立足于广告本身,电影中的剧情、场景、人物,甚至是对白、音乐都是围绕着广告目标精心构思的。因此,相比影视剧植入广告,它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理念与剧情具有更高的契合度,使产品信息成为了电影中的主角,能够更全面地展现产品的性能,更深入地阐释品牌理念,也更能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这一点是植入广告难以做到的。可见,立足点的差异使影视剧植入广告具有广度优势,而微电影广告具有深度优势。无论是宣传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广告发挥其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创作目标的异同
影视剧植入广告与微电影广告都是借助于影视剧这一媒介来传达产品信息的,二者的创作目标有一个共同点,即:产品信息及品牌理念必须与影视剧剧情相契合。就影视剧植入广告而言,只有在植入的过程中使产品信息与剧情恰当地融合才有可能将受众的排异反应降到最低,产生正面的宣传效果,最终才有可能达到营销目的。而对微电影广告来说,虽然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所要宣传的产品及理念来创作的,但是如果二者契合度不够,不但不能创作出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且很难达到应有的广告效果。因此,只有二者完美地结合,才能算是成功的微电影广告作品。然而,二者的创作目标虽具有一致性,但其实现途径却存在着诸多不同。影视剧植入广告是将所要宣传的产品信息植入到已经创作好的影视剧本或影视作品之中。因此,植入哪些信息、选择何种方式植入、植入多少可以说是植入广告的主要创作任务。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经过谨慎的设计和论证。植入不当不但会影响广告效果,而且会伤害到影视剧本身的艺术质量。
首先,植入信息的选择。产品信息在植入一部影视剧之前,应该对这部影视剧的剧情有充分的了解,选择适合的影视剧本或影视故事,甚至在编剧阶段就要进行策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产品信息如何与影视剧进行有机的结合。选择好剧本之后,要对产品信息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寻找产品信息与剧情之间的结合点。
其次,植入方式的选择。广告植入影视剧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植入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如:台词植入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植入方式。运用得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而运用不当,会产生负效果。因此,植入方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其运用得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是否与广告信息及影视剧情相契合,只有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