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微课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系统知识化整为零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例片段,是对课程系统的一种化整为零。这种形式的授课思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因为大篇幅的金融理论讲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够分步介绍,或者简化理论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但微课也是“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授课内容进行分段,把四十分钟的课变成4个十分钟的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每个“十分钟”进行再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动画、视频、音乐等元素,但这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真正内容上的创新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效仿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设计出游戏环节和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课堂。游戏化课程具体可以分为课程体系游戏化和课程内容游戏化:1.课程体系游戏化是指模仿游戏的某种规则来设计课程体系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课程之后设置得分题目,学生答题以累积分数,当分数累积到指定值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同时,每学期设置一定次数的开卷考试,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开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成绩加总作为期末总成绩。这里的开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是在未进行学习之前进行的考试。在没有进行全面学习之前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答卷,答案的内容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答卷过程中观看微课。考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论文要求写出若干字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之后,进行补充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面授进行强化。再如,可以设立虚拟“微货币”,对在微课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微货币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流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或者其他。2.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也就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化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被设计成小故事、脑筋急转弯。如在金融基础课程中,有一个“信用”的概念。这里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如何理解呢?这里可以借用一个脑筋急转弯:一群孩子到老爷爷那里买杏子吃,老爷爷许诺三个杏仁可以换一个杏子,一颗杏子卖3毛钱,聪明的孩子们用3元钱吃到了15个杏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吗?答案是孩子们在最后剩下2个杏仁的时候,向爷爷借了一颗杏子吃掉,然后还给他三颗杏仁。从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贷行为。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体现这里的人物和情节,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课里公布,引人入胜。当然,更多时候,理论性的内容是不容易被改编成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拟人化和大众化的口吻来描述理论,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法很多,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地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微课程的魅力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二、新型知识传输载体
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2013年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平板电脑、可穿戴技术(如谷歌眼镜等)将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方式上需要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前文所提到的游戏化教学改革纵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依然无法保证他们的学习有效性。很多时候,学生的现有工作和生活会影响到学习时间,他们需要利用零散时间来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和微课程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可能:一段常见的mp4格式的微课,既可以以学校统一的微课网站平台作为载体,也可以植入平板电脑硬盘,随时观看。还可以上传至微信公众圈、微博、博客等信息平台,进行即时交互和交流。在时间上,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限制。在空间上,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们完全可以实现在家中、在公园、在车站等地无障碍进行学习与交流。大家完全可以不见面却保持交流,师生当然也可以不见面却在一起上课。以智能手机为例,介绍微课程的使用:第一种方式,手机上网,访问学校指定的微课程开放平台。平台上事先已经存储了每个课程下的若干微课程内容以及任务说明和知识点学习单,学生只需要输入相应的网址进入就可以学习了,并可以通过发帖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第二种方式,手机微信,以教师为发起人创建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师生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沟通,学生也可以上交作业和完成任务。目前的公众平台支持发起人单方面看到参与人(即微信平台关注者)发出的信息,或者向其推送信息,但参与人无法看到非发起人推送的信息,这对于学生上交作业和反馈都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另一种微信学习模式可以是微信朋友圈。通过朋友圈的发帖和留言,师生可以实现“全见式”的沟通,既可以上传微课程视频,大家共同学习,又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目前手机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人都在闲暇时间浏览微信,学习完全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简单地进行。除此之外,微博、博客也可以作为学习的平台。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们在实习工作之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终端,完全可以无障碍地与教师和学校取得联系或者直接登录知识信息库,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Google眼镜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把智能手机上的功能转移到眼镜上。我们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真的可能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做的事。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从此学习将不再是一种模式化的状态,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体验。成人教育金融专业的课程在微课化之后,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与学生形成对接,将会扭转现有的尴尬局面,金融专业的课程改革瓶颈也会得到解决。
作者:董华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一、云教育平台架构
云架构是一种建立在可编程的基础设施上,按需分配资源的网络架构。云架构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整合了云中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将这些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典型的云架构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的服务。基础设施层将经过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平台层位于三层架构的中间,它以软件为核心,利用基础设施层的能力,面向应用层提供通用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或高层次的平台提供开发、运行环境,按照应用的性能、流量和其他运行状态的变化,按需地为底层提供服务资源。应用层是一组应用集合,每一个应用都对应一个业务需求,实现一组特定的逻辑功能。应用层提供多种类型需求服务,既有标准应用,服务应用,也有个性化应用,通过服务接口与用户交互,最后以软件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二、云教育平台设计构想
1.云教育平台建设特点、意义。云教育平台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根据云计算的原理和特点,在平台设计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学校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入云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师培训方式、学生学习等,给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云教育平台将各种资源虚拟化后以服务的方式通过云端提供给用户,随时按需获取,具有实时、可靠、灵活的特点,能方便快捷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云教育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答疑解惑的渠道,也进一步解决了教师、专家在答疑解惑时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限制问题;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专家答疑解惑的积极性,同时还给施教者及机构提供了自动分析工具,在改进教学质量及策略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2.云教育平台安全策略。云教育平台应充分考虑系统在运行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组成系统的各个设备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来自网络的非法入侵,确保云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系统通过对用户登录身份进行识别和统一管理,为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认证保护机制;使用安全的数据加密方法、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保密、完整,确保传输的数据安全;利用防火墙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实时监控访问数据,及时、定期升级病毒和木马数据库,保障网络安全;重视日常数据备份,利用双台主机互相备份,当主机出现问题,备用机自动接管,保障系统可靠、连续地运行,数据完整。
3.云教育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摘要: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全世界学校的教学都被迫改为线上教学。笔者作为一名大学动画专业教师,通过去年疫情艰难时期的网络授课,见证了国内网络教学形式的改革和进步,也探索出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包含理论、实践和答辩等不同维度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总结通过线上教学软件的教学经验和网络会议软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网络会议软件;动画教学;网课
0前言
0年疫情期间,我国的大、中、小学全面进行线上教学。各大院校的不同专业都只能采用各类线上会议软件完成当学期的教学,然而在“网络授课中遇到了很多困难”[1]。作为青岛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一名教师,在线上完成大二“动画美术设计”课、大三“动画创作”课和大四的“毕业论文和答辩”顺利完成当学期的教学任务。本篇文章,结合包含理论、实践和答辩等不同维度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总结了通过线上教学软件的教学经验和网络会议软件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如何运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动画基础的网课
笔者作为动画专业的教师,主要教授大学本科二年级的美术设计(角色/场景)基础课,这门课虽是基础课但需学生大量的实践和作业的交付才能确保同学们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笔者的教学方式是每次上课开始先点评上周的学生作业,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教师逐个讲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美术设计课非常重要,因为每位同学的创意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只有这样细致地辅导和将每位同学的问题展开讲,学生才能掌握共性的错误和这次练习的要点。不可否认,“网络授课与传统教学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但网络教学虽不能面对面,却不会影响美术设计课实质的教学。由于与分享屏幕的功能相比较现实教学中的投影设备更清晰,画面离每位同学的距离更近,细节展示也更加清晰;由于不是在大教室,用耳机或电脑扩音设备教师的讲评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一样的音量。除展示作品更方便、清晰外,网络授课还可在学生们的作业上直接进行修改,细节大家都可看到而且如需要的话每位同学都可进行修改。这种授课模式,在这学期疫情已允许复课的情况下我们也沿用下来,作为加课和补习的手段进行,广受同学们的好评。(参见图1)
摘要:当前微课教学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课堂,深刻影响和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发和应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提升必然发挥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教学;发展前景;辩证分析
当前,微课教学逐渐在教育活动中兴起。微课是微时代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因其平民化、短小精悍、网络流媒体,符合网络时代学习者注意力模式等优势,能够满足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需求,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随着微课热的逐渐升温,不少初中地理课教师开始关注和应用微视频手段进行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当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现状
刘赣红、何秋兰在《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中的418份获奖微课作品样本为研究对象,,我们对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得到以下结论:在学段方面,微课较适用于初中学段的教学,而小学、高中学段次之;在学科方面,微课较适用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物理、生物等课程次之。[1]我们看到,相比之下,虽然该文分析指出,微课较为适合于初中阶段教学,但微课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涵盖程度不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王玉龙、陈奕如对中国微课网中小学微课资源平台进行统计归纳分析也指出:“从该平台微课学科分布来看,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总计为49.4%。可见,传统的主科依然占据了主要比例。”[2]地理学科的微课当前应用状况和资源储备明显不及传统主学科,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地理学科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微课设计时间较短,往往针对一个问题片段和知识点,难以顾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另外,微课应用偏向传统主学科,以讲解知识点为主,反映了应试教育导向的主要影响。
摘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是“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保险学课程思政实践形成了“教改促进、教材辅助和评价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目标融合、学科关联、教学环节”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大纲重构、内容重组和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实践路径以及“总分式、滴灌式和模块化”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保险学;混合式教学
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在政策推动和实践探索中,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打造涉及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的思政教育生态圈。保险学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金融类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通过保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保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全面保障作用,能够对个人或组织的风险状况做出评估并根据纯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可以运用相关保险原理对实际的保险案例作出分析,并且规划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险理财计划。保险学课程受众面广,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养青年学生风险意识、保险理念的需要,也是保险学课程教育理念适应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的需要。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以“两性一度”为目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经过三轮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和实践模式。
一、“教改促进、教材辅助和评价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教改促进了全过程、混合式的课程思政教学,2019年到2020年,成功立项的与课程思政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教改项目有4项,有力地推动了保险学实现以价值塑造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教材保证了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主编教材从大学生求知规律和需求出发,系统设计,以保险学核心专业知识点为纲,确定专业理论结合德育主题的内容,服务青年价值观形成。过程性和结课论文考核保证了课程思政的产出评价,用分散的三次课堂考核代替期末的集中性考试;过程考核用云班课和雨课堂的集成数据代替单独的作业和考核勤考核,并用系数调节过程性考核成绩,用期末可选择的综合面试和补充性面试代替过程性考核和过程性测试可能有的考核偏差问题,用结课论文代替期末考试,并逐年探索可行和全面的论文评价方式。教改促进、教材辅助,配合课程评价的推动,有效解决了课程思政教与学的动力机制。
二、“目标融合、学科关联、教学环节”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