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调研报告

卫生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卫生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卫生调研报告

农村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财务管理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深入各地农村,这些站点通过开设家庭病床、开通电话热线、开展健康教育等为当地农民提供“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卫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最近我国将调整卫生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因而完善农村社区卫生站的财务管理是当前农村卫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人认为如何加强这些站点的收入管理,严格其物资管理,提高中心资金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其合理的分配机制是加强社区卫生站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走向成熟的关键。为此,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操作,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难点

(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分配机制难以确定。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性质比较复杂,大部分是原来的乡村医生,也有原医院在编职工,有后来新招录的公共卫生人员;各站规模不等,效益相差悬殊;而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执行农村公共卫生职能又基本相同;政府财政补贴有限,这些因素使得服务站的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险机制较难统一。

(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管理最大的难点是现金、票据、药品的管理。

1、药品管理的难点:在社区卫生服务收入中,主要是药品收入,我院的5个站点都占90%以上,大量药品在站点周转增大了社区药品管理的难度。由于受站点客观条件和人员配备等主观条件的限制,站点实行的药品数量金额式管理还不完善,有的站点甚至连药品管理的台账都不健全。从调查来看,在运行的初始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基本上有盘亏现象,而且盘亏金额不小。产生盘亏的主要原因为少入帐(不开具发票)、自主降价等;也有不正常盘盈现象,产生不正常盘盈的主要原因为私自购药。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卫生调研报告

发展卫生教育事业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和教育工作的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优化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部门要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有效开展,引进高水平医务人才,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以有效提升医务工作者涵养魅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为载体,以加强卫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为核心,以全面展示卫生系统精医重德、德技双馨的良好形象为平台,着力培养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效率高、留得住的医疗人才队伍,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对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要常抓不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为人师表。

教育部门、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感情留人;要切实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生态县情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生态环保的意识,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唤起更多人保护生态,建设家园的意识和决心。

同时要把师生的饮食质量安全和寄宿学生的住宿管理工作抓在手上,在保证一日三餐的同时,要尽力提高饭菜质量,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学校住宿管理制度,要把学校住宿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特别要注意做好冬天供暖安全和质量,保证住宿学生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学习环境。

要一如既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在保证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多一些关爱,创造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尽力为师生营造舒适、温馨的教学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多为培养人才。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县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缓解广大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着力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使新农合制度在我县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口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于3月下旬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县新农合工作还存一些问题,我们将以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实践活动的自查整改,不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进一步来推进我县新农合工作长足发展。

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本开展情况

(一)农牧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20*年被定为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先后五次调整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截止目前,参合率达到100%。自去年在全疆率先实施“新农合+商业补充保险”模式以来,农牧民参保积极性明显增加,补偿率由34%提高到51%。20*年,参合农牧民住院次均补偿913.38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36%,较往年同比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参合农牧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往年,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平均满意率达95%以上。

(二)补偿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牧民受益最大化。20*年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和8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50%、40%、和3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8000元。为尽可能的让参合农牧民享受更多、更高的补偿,20*年,先后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80元、200元、5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70%、55%、4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12000元。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成员的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30元的保底补偿。二是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法,让农牧民享受更多的农合补助。20*年年底,我县在严格管理基金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案,在*率先推行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共补偿680人次,金额达26.19万元。20*年,*县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引入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补充险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一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明显提高。商业补充保障制度积极稳妥的落实,让农牧民切身感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种种好处,农牧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我县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年,合作医疗共支出225.54万元,补偿金额85.1万。合作医疗补充险的实施,使农牧民的受益率显著提高,补偿比例由实施前的34%增至51%。三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与商业补充险的联合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牧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全县1713名

农牧民从中受益,其中35人享受了大病补偿,补偿金额高达21.5万元

(三)取得明显效果。经几年的探索努力,至2009年来,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管理与使用、医疗救助、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乡卫生院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迅速上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下,乡卫生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硬件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新和完善,这些都为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点击阅读全文

卫生局加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通知精神,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点击阅读全文

县卫生局治贿调研报告

着力净化医疗服务环境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zz县卫生局治贿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价格虚高、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医疗服务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县纪委有关文件精神,我们针对全县医疗单位医疗服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在医院进一步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当前我县医疗单位现状

我县共有医疗机构15个,一级13个,二级2个。在职人员数1051人,其中医生452人,护士330人。2005及2006年度收入分别为7911万元和9319万元,支出分别为7685万元和9382万元。目前所有医疗单位在职职工都未按2006年套改后工资发放,有的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标准还较低。

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类型、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