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知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微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微生物知识

环境工程微生物的教学研究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1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我们选择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群英和王士芬主编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主要的教学依据。为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向学生推荐多本相关的参考书,比如王家玲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沈萍著的《微生物学》、张兰英等编著的《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常学秀等编著的《环境污染微生物学》,周少奇编著的《环境生物技术》。此外,补充一些相关的国内外期刊文献,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相关知识。

1.2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微生物学的知识(微生物的特点、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二是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和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工程应用。但是,本课程和环境污染问题和污染控制工程密切相关,其其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需要强化微生物生态学、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废水生物处理等微生物原理。教师的讲解应强调微生物细胞、生理、遗传方面的独特性,并对这些特性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展开详细介绍,同时需要注意各知识单元的逻辑衔接。例如,教学工程中,我们将“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与“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和“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与“活性污泥和氧化膜中微生物”和“氧化塘处理废水的微生物原理”、“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与“废水的厌氧处理”有机地衔接。当今,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渗透到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了解悉学科前沿性,为他们将来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课本上主要介绍了各种培养方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微生物总数,然而环境样品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因此,我们补充介绍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方法在的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中的应用;在讲解细菌的遗传物质时,介绍质粒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3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安徽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培养自主创新与综合素质人才的定位,从对环境微生物实验的认识,重视实验课程的建设,精心设计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完善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教改思路、目标以及具体的教改措施,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实践性的尝试.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实现培养环境工程类工科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微生物知识进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1-4].但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的单调性,实验操作时间的紧凑性,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实验的意义,更谈不上将所学微生物基础知识运用到环境污染的控制中去.因此,有必要对现在的实验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借鉴兄弟院校优秀的教改经验,尝试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新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1加强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的认识

将环境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合理协调理论讲授与实验技能的训练[5-6].认识到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实验是以教学形式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储备专业技术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许多工程类院校很重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特别是从事环境微生物学的科研工作者将其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并申报专利,再将专利转化为新的实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科学习惯的重要途径,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生自主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兴趣,学会科学实验方法,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培养深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所在[7].

2重视实验课程建设,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点击阅读全文

探究林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摘要:微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系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及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实操技能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林学专业背景脱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林学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基础理论、提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林学专业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微生物学课程,其配套的实验课程往往不开设或所占学时数较少。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与林业的关系,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等课程及从事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长期以来,在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庞杂零碎且与林学专业背景脱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了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庞杂、零碎

目前,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参考教材主要有徐德强等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4版)[2]、沈萍和陈向东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第5版)[3]、朱旭芬主编的《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4]以及路福平和李玉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第2版)[5]等。这些实验教材涉及的实验内容多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包括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微生物形态观测、微生物的自然选育、微生物的生长及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多个板块的数十个小实验(见图1),内容非常庞杂,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另外,这些实验之间的相互关联度不高,学生获得的是零碎的实验技能,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并对其进行应用。

点击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下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医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院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就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和教学体系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更好的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到来;本实验室教师团队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改善,以便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性医学人才。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微生物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活动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和生命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及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途[1]。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临床医学及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相比,我院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及内容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院结合自身现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原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观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改评。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过度的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过于陈旧,缺乏新意,完全谈不上创新和应用。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思考,只是依着葫芦画瓢,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3]。

点击阅读全文

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1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水产微生物学是分支于微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不二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农业大学的水产微生物学课程针对水产养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0学时,所占比重较大,也凸显了学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课的设计过程中,实验课教学内容应突出实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培养等常规操作技能,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未知水样的综合检测,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与在安排时间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与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合格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微生物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微生物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普及,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顺应时展,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吃苦耐劳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力争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