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专业论文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卫生专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卫生专业论文

预防医学本科教学论文

1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条件

1.1认识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在很多学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都使要和当地比较知名的一些医疗机构共同合作的,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卫生毒理学和流行病学以及儿童少年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都需要相应的医疗机构来承担,环境卫生学通常是学校自己来承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为培养现如今仍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1.2摸清基本现状以找准改革方向

很多学校在前几年就应经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改革之后有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掌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也对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还采取了电话网络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当今进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大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得不是十分合理,通常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这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开设课程的顺序存在着非常强的不合理性,在很多专业课进行的过程中,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有展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临床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学生实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得到非常细致的教导,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实习结束后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1.3巩固深化和提高前期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

点击阅读全文

公共卫生文明建设规划意见

今年年,我院以"申硕","搬迁"为中心工作的规划,将为学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实现学院的工作目标,结合我系的工作实际,制定公共卫生系今年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申硕,搬迁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为创建和谐校园,为我系各专业的协调,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申硕,搬迁新校区,迎评整改为契机,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著作水平为突破口,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稳步,扎实,全面地推进我系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改善策略

目前中医药院校经贸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几乎采用了与经济类专业一样的标准教材,主要侧重于介绍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涵盖内容全面、庞杂、冗余,与现实世界、学院行业背景以及学科背景联系不够紧密。一些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也被放在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里,这就增加了该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这样教学效果难免不佳。

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机械,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第二个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在缺乏高质量的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教材的情况下,如果任课老师能根据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内容与教学手段,提供合适的教辅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兴趣,也应该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然而,任课教师在给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讲课时,往往过于注重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讲解,很少与现实公共经济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以及中医中药领域的问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互动与交流,机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即使勉强去听课,其目的也不再是提升自己对现实公共经济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而是为了考试过关。这种情况下,这门课程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而做到因材施教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第三个原因是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而做到因材施教。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通常包括医疗保险、卫生事业管理和药事管理等几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有差异,授课教师在讲述公共经济学时,没有研究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特点和培养计划的要求,只是一视同仁地针对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和统一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讲述的知识点与专业要求有所偏差,而且也不能和其余课程结合起来,甚至出现公共经济学课程与其他公共管理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增加了培养成本,浪费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资源。

课程考核方式不够合理,期末考卷分值比重过大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第四个原因是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期末考卷分值比重通常设定为70%,而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如平时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值比重通常设定为30%。在这样一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难以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参与不积极、课后不复习,更不会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而是等待期末时任课教师画重点,然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此外,考试内容过于注重纯理论的东西,客观题分值比重过大,而案例分析、论述等主观题分值比重过小,特别是几乎不设置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的题目。这种内容安排使学生过分注重背诵基本概念,而忽视了提高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选用或编写合适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及教辅资料对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开设公共经济学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该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所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选择或编写适当的教材和教辅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显然,合适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包含的内容量不宜过多,表述上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文字,解释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再辅以适当的案例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的、能引起共鸣的、富于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理性地认识公共经济生活。在专业化、本土化的公共经济学教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应该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符合所教学生培养要求的教材,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别编写相应的教学辅导资料,比如医疗保险专业公共经济学辅导教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辅导材料和药事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辅导材料。

点击阅读全文

科技查新论文2篇

第一篇:科技查新计量学分析

1、分析

1.1论文期刊分布统计分析:以看出,发表的2474篇文献中有864篇发表在图书情报类期刊上,占发文总量的35%,其余刊载在科技、管理、各种学报、医药卫生类期刊上。2474篇文献分布在40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载61.85篇。其中,最多的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总共发表178篇,占总发文量的7.1%。特别是前5种期刊共发表科技查新相关论文642篇,占论文总数的26%,根据布拉德福定律,这5种期刊处于核心区,是从事科技查新理论研究的重要信息源。其中《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华医院图书情报杂志》属于医学情报范畴,这说明医学专业的科技查新工作走在了科技查新领域的前沿,是查新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1.2论文作者分布及分析:本次研究仅选择论文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以下作者均为第一作者,经统计发表的2474篇科技查新相关论文出自1373位作者,人均1.80篇。的作者及机构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作者分布及发文非常不均匀,90.3%的作者仅发文1~2篇。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17人,对作者工作单位进行分析,这17名作者中有8人在大学工作,5人在情报研究、军队医药卫生系统工作,说明大学、情报研究所,包括军队卫生系统的科技查新工作开展较多,查新人员很注意总结经验,撰写科技查新相关论文。

1.3主题分析:通过对科技查新研究论文主题分布及数量,可以分析科技查新的研究重点、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本次研究将科技查新论文分成10个主题,2003~2013年间研究论文主题及其量,见表4。由上面的统计数字可以发现,有关查新综述、概述、查新报告、网络与查新、查新检索方面的论文合计有1184篇,占论文总数的47.9%,超过总篇数的1/3,可以将此方面的研究视为近10年科技查新研究主要方向,特别是网络与查新文献在数量上有较大变化,这可能与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以及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化有关,但是还可看出综述及概述性的文献比率较大,大部分为一般性论述,而学术、技术探讨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特别是有关科技查新学科建设、学科发展、质量监督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2、讨论

点击阅读全文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培养应用型医学生是当今医学生教育的新目标,根据本科教学不同环节具体特点,融入不同形式实践教学,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不断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实践教育是培养高素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实践教育;预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

1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实践教学形式

1.1理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思维教师通过导课引入案例“抛砖引玉”,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理论课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分析案例,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预防或控制(预防观点,群体观点)此类事件发生的措施和手段。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由只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与能力发展并重的转变,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同时培养学生“以案例为中心,培养公共卫生思维”推理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铺垫。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体会:(1)案例内容多采用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重大的、经典的历史事件,具有时代性的、当前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科幻电影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关注度高的题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2)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贯穿预防医学的“预防观点、人群观点、环境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的思想,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意识。(3)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执业医师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1.2三层次实验课类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1.2.1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如《环境卫生学》实验“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测定”,实验包括实验室的经典测定方法——碘量法和现场快速测定的墨水法;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室日常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理的两种方法。1.2.2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联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根据案例纵向运用一门课的理论知识,横向运用相关联课程的理论知识。如“职业中毒的案例讨论”,纵向涉及《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的第三章《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第四章《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五章《职业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的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预防/控制的完整过程;横向涉及流行病学职业现场调查,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效应关系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内外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职业中毒解救中的毒理学机制。1.2.3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如实验“环境中噪声评价”,学生自行设计选择某一职业环境或生活环境,通过现场勘察,设计采样点、采样时间,撰写实验方案,合理分工完成不同场所噪声的测定,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噪声的来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1.3项目带动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学生通过5周系统的专业实习实训,将专业课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能力、危害因素检(监)测与防控能力、毒理实验技术与评价能力、人群健康促进与评价能力、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置能力以及卫生执法的分析、判断、指导和处理能力等“六种能力”。学院还通过“大学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经常举行大型的公益宣传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知识、世界环境日、慢性病的防控、职业病的监测等的宣传;每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前都进行充分设计准备,实地考察走访,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联系,认真修改活动方案,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做到计划科学合理、操作切实可行。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责任感、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赢得了社会的的赞誉与好评[4]。1.4结合专业设计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性学生在第九学期进入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阶段。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所选专业教师的课题,自主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校长基金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的学生在自主完成资料查阅、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校长基金项目”的学生,通过课题的申报和完成能从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养成;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书写、修改结题报告、科研论文,培养了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实践教学体会

2.1客观环境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准备出不同的学习实践环境,比如实验课教学中,注意专业课程中横向联系,基础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应用型课程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实习实训环节,多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毕业论文环节,学生根据前期学习兴趣、实践方向、工作意向自由选择带教教师,为进一步投向社会做好准备。即低阶段(教学实践)专业基础内容帮助学生塑造理念;中阶段实践操作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高阶段锻炼和实践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5-6]。2.2教师环境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知识储备方面,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学科间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创造热情的引导者[5-6]。因此,作为一个有素质的教师团队,应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实践技术的传授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者等;才能有效保障培养的高素养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质量。2.3学生条件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和作用对象。只有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对其能力培养,就业选择的重要意义,才会主动去学习和实践与教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在学生在读不同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其意识到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意义;比如入学阶段,通过《预防医学导论》课认识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公共卫生思维;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和实训阶段,贯穿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阶段,贯穿就业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选择论文研究方向,锻炼与之意向职业方向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就业信心。总之,通过“夯实基础理论、强化能力培养、培育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指导,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预防医学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