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区党委去年作出了建设文化广西的重大决策。市委二届七次全会也提出了“推进文化*建设”、“构建先进思想道德和文化体系”的要求。建设文化*,对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健康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文化工作全局,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提高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水平,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全力推进文化*建设。
一、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全力打造文化艺术品牌
要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
要强化精品意识,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崇高的精神需要杰出的作品来激励和讴歌,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励各族人民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艺团体的活力强不强,主要看有没有吸引人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有创作能力的文艺团体,必须自己创作及排演一批健康向上、具有现代风格、富有政治教育意义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文艺创作方面,覃塘区作了一些探索,初步取得了成效。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单位捐资、社会各界人士资助等方式,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不断巩固发展壮大,打造了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目前,全区组建有覃塘镇覃塘社区老年人文艺队,石卡镇石卡社区曲艺团、粤剧团,石卡镇方竹村歌舞团,三里镇三里社区粤剧团,东龙镇高龙村壮剧团等5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参加人员达1200多人,初步形成了分布合理的村屯文化网络。他们长年活跃在当地和周边乡村文化生活舞台,红红火火地开展演出活动,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覃塘社区老年人文艺队10多年来坚持义务演出历史优秀剧目,还自编自演了许多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小品,深受群众欢迎。覃塘社区的《老人健身球》节目在广西“夕阳红”文艺演出中获一等奖,社区文艺队创作的《蔗农上北京》、《市场点滴》、《迎回归》等获*市民间文艺汇演(调演)奖项。*年12月1日,*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到覃塘社区老年人文艺队检查工作,观看文艺队演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东龙镇高龙村壮剧团的歌剧《过关》获*区电力系统文艺汇演优秀奖。石卡社区曲艺团和粤剧团的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近年创作并排演了一个个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好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如现代歌舞《颂邓小平》、《祝福覃塘》,粤曲《学理论讲道德》,小品《生猪集宰好》,歌剧《铁窗泪》,哑剧《哑佬剃头》等。该剧团老艺人梁坚志、黄开球创作的反映大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的作品《故乡情》,2002年获*市小戏创作作品优秀奖。2002年1月23日,石卡镇石卡社区曲艺团、粤剧团在本镇文化站露天舞台演出,向到场观看节目的*市委领导、市辖三区两县市领导和部分乡镇领导汇报了文艺作品创作成果。这些由民间艺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作品上演后,得到群众认可,繁荣了农村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对文艺创作活动,必须加以引导、鼓励,使更多的作品脱颖而出。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文化基础
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硬件基础,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文化服务体系。要把文化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强化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覃塘区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阵地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区、乡镇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了基层文化设施。2001年获得*区扶持资金5万元,自己筹资3万元,对石卡镇文化站进行扩建和改造建设,建起了功能较完善的科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文娱活动室、乒乓球室、旱溜场以及宣传橱窗等场所,目前图书馆藏书量1.4万册,成为原玉林地区达标图书馆之一。2003年得到*区扶持资金60万元,自筹资金64.6万元,共投资124.6万元,建成东龙、黄练、蒙公、樟木、三里、五里6个乡镇文化站办公楼和部分文体活动设施,加上原有的石卡、覃塘镇文化站设施,目前全区10个乡镇,已有8个乡镇新建或改建有文化站办公楼,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和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场所。多年来,这些文化体育设施发挥了应有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石卡、覃塘、东龙镇文化站,每年都不定期在站内开展文化骨干业务培训班10多期,开展科技培训班3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接纳读书、看报农民1.5万多人次,造就了一批种养致富的经济能人。逢重大节日还在站内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从目前情况看,覃塘区文化阵地建设还相对滞后。全区10个乡镇文化站,其中6个乡镇文化站建有新办公楼,但设施不完善。石卡、覃塘镇文化站都是利用原有办公设施。大岭、山北乡文化站还没有站址。全区只有村级文化活动室86个、村级图书室5个,设施还不完善。
摘要: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具有的文化属性,又是旅游资源的主要魅力所在。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是本世纪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旅游资源文化属性旅游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阳光产业”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不少城市或地区的支柱产业。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把握其文化属性,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旅游事业振兴的重要因素。
要理解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首先必须明确文化的涵义。“文化”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仍然见仁见智,但有三点应当是共有的:其一,文化是人创造的,包括人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没有人的行为,就无所谓文化;其二,文化能影响人,人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三,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就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任何文化要想发展,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文化的开放性,即指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旅游,顾名思义,包括旅行与游览两种行为。通常认为,旅游是个人或团体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他乡异国去从事观光的活动,以此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或精神上的放松。可见,旅游是人们有目的、有价值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有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生态旅游、特种旅游(包括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专项旅游(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
自旅游活动产生以来,它就与文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许多有名的人物,其文化上的巨大成就,或多或少与旅游活动有关系。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治国理念,成为万世师表;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逢人便问,写成《史记》名著;诗人李白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千古名句,没有亲身的体验,怎会有如此优美的诗句。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家徐霞客,到处出游,细心观察,撰成《水经注》一书。近代的康有为、谭嗣同,本来熟读经书,茫然于外部世界。但当康有为从广东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又到香港游历,看到西人治国有术,则激起变法之决心;谭嗣同游览各地,体察民情苦难。在上海,他看到化石标本,认为天地都在变,社会也应当随时而变。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旅游在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的作用。固然,今天的我们,有电脑、互联网,信息来源与古人相比,其条件不可同日而语,但代替不了人们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涉足于自身文化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熏陶,并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身心的享受。人们看山,山各有不同;人们看水,水各有其状;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体验,赋予了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旅游是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外地人交往,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有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可以断言,旅游是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旅游的世纪。
摘要:本文从现代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实用艺术内涵出发,论述了艺术设计在开发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积淀丰厚地区特色突出的人文社会及本土文化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强调艺术创新在艺术设计与民族本土文化融合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土文化西部开发创新发展
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战略的重点转向了中西部地区,艺术设计的探索方向也转向了西部本土文化的发掘。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步骤,具有从现代的工业文明逐步向生态文明(绿色文明)建设转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标志性意义。
一、艺术设计在发掘西部本土文化中的独特优势
艺术设计的文化审美特质和丰富的实用艺术内涵,决定了其在发掘西部本土文化中的独特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已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即从以满足物质经济价值为中心开始转向以追求高雅文明、获得高品位文化艺术享受的精神价值观为主导的现代价值观念新体系。正像丹麦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主任沃尔夫·伦森在美国《未来学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21世纪——梦幻社会》中指出的那样,目前的商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前沿——想象、激情以及梦幻世界。①不仅娱乐业,而且日用品行业也在产品中加入故事和情感。由于将某个故事或者一段传奇赋于商品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情感”产品,消费者选择商品越来越看重“非物质的考虑”。这就预示着未来的商战将变成文化商战,未来的竞争将变成文化竞争。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把“经济逐步转向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②看成我们时展的一大趋势,也就是说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文化不是经济的奴仆,而恰恰是经济的主人。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文明史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灿烂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西部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各个民族之间长期以来的冲撞与融合深化和促进了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与地势的影响,西部地区的本土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西部经济也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而随着我国经济战略目标的转移,西部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西部的本土文化也得到了一个不容错过的发展契机。如何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来开发西部本土文化以促进西部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呢?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通过符号媒介对自然界的一种适应行为。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界,使自身能够生存下去,就必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而要做到这一点,人类就必须重视经验的积累。人类处理经验有两种基本的文化方式,一是科学,二是艺术。科学依据普遍性以探求特殊性,艺术则根据特殊性来探求普遍性,二者从完全相反的方向趋于同一个目标。而作为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则毋庸置疑自始至终起了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在整个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活动。
艺术设计的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艺术设计是以“美术+造型+设计”为基础的综合性视觉艺术,它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文化产品其研究、开发、创新设计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体系之一。③设计活动,一方面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方便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又作为人所创造的人工符号和生存环境影响着人的观念和行为。设计包含着人性的因素,凝聚着人类的理智和价值观念。正因为此,才使艺术设计广泛地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用及娱乐的各个领域,带来了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并且倍受社会的青睐。由于拓宽了专业口径,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室内、室外、书籍装帧、装饰画、宣传画、字体、CI形象设计、印刷排版、新闻美术设计,还包含了环境艺术、造型艺术、园林设计、建筑造型、旅游与城市景观、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与网页设计等。因此,它具有服务面广、适应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其内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渗透力、附着力、扩张力、融合性又极强,有利于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包装打造精品名牌,对实现商品生产的现代化,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满足审美心理需求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采风与田野调查
文化人类学的舞蹈研究有其独特的立场,它与舞蹈艺术家的角度有其不同的地方。一般来说,舞蹈艺术家注重艺术的、美学的意义,而文化人类学者注重其文化意义的探讨。但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却也有其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深入到民间去采风和搜集资料,然而艺术家到民间去采风其关注点往往是舞蹈本身。诸如表现形式、语言符号、象征意义以及风格、韵味、形态等,较少地研究和观察舞蹈以外的其他文化现象。而文化人类学者的田野调查的概念范围相当广泛,他也探讨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他对艺术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他研究的对象不仅是作为艺术的舞蹈,而是整个社区的各种文化现象与舞蹈的相互交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人类学在描述和分析一个文化现象时,强调将研究对象置于整体文化中来观察理解,要求在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中集中精力分析这个文化行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整体文化与部分文化的关系。文化人类学认为社会文化每一个部分(制度、观念、生存方式、生态环境等)都是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目前散存在中国各民族的形态各异的民族民间舞蹈除了自己的一些独立形态和表现方式之外,它世世代代沉淀在人们意识深层和社会心理机制中,它的文化包容量非常复杂而又博大精深,仅从舞蹈这个学科去研究可能会显得贫乏和单薄。因此研究的方法应该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多学科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田野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为田野调查能提供人类学家由内部去理解人们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所从事的特殊文化行为,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访谈来记录、收集第一手资料。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二、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舞蹈与人类的生存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联,舞蹈与人类学也有着漫长的、相互联系的历史。闻一多先生很早就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一著名的论断,从实质而言是闻一多先生在客观的人类学视野中,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的本质内涵。他的思维角度是从较为广阔的意义上来阐释“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他在《说舞》中根据澳洲风行的科罗泼利舞,进一步推论出世界各国的原始舞蹈都具有“生命机能总动员”的特点。应该说,闻一多先生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对我们认识舞蹈的文化原理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看到的是与生命本能最贴近的文化。毫无疑问,舞蹈是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人类借助了手舞足蹈的形式,把想象的、观念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为形象性的、象征性的舞蹈形态来转述我们对生命及自然规律的认识。由此看来,任何形态的舞蹈,都是由它的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我们了解和分析这些舞蹈形态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这些形态背后的东西。几年前,我曾和日本的几位文化人类学者赴西藏考察萨迦教派的喇嘛跳神。平心而论,如果仅从舞蹈形态上来欣赏萨迦跳神,它可能是一种低消耗的艺术审美,很难从形态上找出动律特征。举手投足极其缓慢,结构与情节全部仪式化了,一尊又一尊的佛神我行我素地表演法事仪轨,“局内”观众是那样地虔诚和顶礼膜拜,而“局外”人要从头到尾看完全部的跳神,还真需要耐性。然而,文化人类学者看到的是巫术与艺术、神学与美学、神格与人格的关联,看到的是一种文化模式,一种可印证的历史、社会、宗教、民俗的文化观念。也许萨迦人并不认为他们在跳舞或从事什么舞蹈活动,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明了生死之念的虚幻,体悟生时救度的征兆。在这里,跳神不是艺术形式而是心灵的表述。舞情、舞律、构图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们必须跳神,跳神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舞蹈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外显媒介和载体,它可能是最为民族化,最具地方色彩,最具有民俗意味,最受当地人认可的文化形态。另一层面是这种文化形态所包涵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在这里,形态和文化是不可分隔的,这是因为文化因素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反过来形态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文化人类学的结论是:一定的文化意义是以一定的艺术元素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并进一步回答艺术形式的文化特质是什么,它体现和负载了何种文化意义,为什么会制造和使用这种艺术形式,等等。
[内容提要]本文在廓清文化资源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这一主体的特性,从理论上确定了地方政府文化资源的所指。然后从六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情况,从观念、设施和产品三个层面大致列举了地方政府文化资源的范围。考虑到加入WTO的新境遇,在前述基础上,文章简要展望了它对我国地方政府文化资源可能造成的冲击,因而今后地方政府的文化资源将面临一个重整的命运。
ABriefDiscussontheAttackJoininginWTOImposesonChineseLocalGovernments’CultureResources
[ContentAbstract]Basingontheconceptoflocalcultureresources,consideringthespecialityoflocalgovernment,thisessaydiscussestheconceptoflocalgovernment’scultureresource.Thentheauthorparticularizesthecontentoflocalgovernments’cultureresourcesinsixaspects,fromthreelayssuchasideas,establishmentandproducts.ConsideringthenewconditionjoininginWTObrings,theessaybrieflyprospectstheattackitwillcause.Solocalgovernments’cultureresourceswillconfrontthefateofreconstructioninthefuture.
[keyword]cultureresource,localgovernment,joininginWTO,attack
一,地方政府文化资源的内涵和范围
(一)当文化成为一种资源——“文化资源”概念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