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文学名著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李双玲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重译者应遵循的伦理规范
翻译伦理理论中,切斯特曼(Chesterman)归纳出译者伦理的五种模式,视角仅局限于译者。中国学者杨洁、曾利沙著文“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畴的拓展”,从学科系统建构层面对翻译伦理学的研究范畴进行整合并作出拓展,但也未涉及原译者—重译者的伦理问题。笔者认为,就重译而言,重译者应恪守相应的道德规范,遵守重译时的三个原则:
(一)贴近原作者
一位世界级儿童文学作者艺术魅力的展现在于是否有真正理解他的译者。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有堪称典范的翻译,也有平庸的作品。重译者应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地了解原作者,知晓其身世,了解其风格,透视其灵魂,并在翻译过程中与其“对话”,并达成“心灵上的契合”。儿童文学名著的作者,他们往往了解儿童的审美情趣及认知水平,写作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儿童,因此要求重译者也应具有儿童的情怀,在气质和风格上尽可能地更贴近原作者。而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许多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者或喜欢抛头露面去展现自己的个性,自身发挥的随意性相当大,或过于追求优美的译文而忘记原文,结果错译漏译百出,损害了原作者的用意,也贻害了儿童文学名著忠诚的读者。
(二)爱护读者
摘要:当代社会的种种功利思想,致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本的美,也给学生的审美学习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其表现和成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审美
1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在现实的语文教育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忽视人文性,注重工具性。
1.1应试教育观念冲击着语文的审美化学习过程:
首先,在观念上,高考成绩的功利化追求普遍存在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个体中,尽管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由于就目前而言高考还是一种比较公平、选拔性考试,所以我们始终都没有摆脱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搞教育的弊端,这也必然造成一种社会氛围,就是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其实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进行日常的学习活动。这也令语文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学生很注重理科和英语的学习,而忽视语文学习。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升学的压力不仅影响到学生,同样也影响着他们,功利化的心理使得老师的教学活动往往以追求高分为目的,而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原本应该充满美的语文课堂变得重工具轻人文,重解析轻感受,重知识轻情感,从根本上削弱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其次,语文试卷和评判都缺乏美感。语文高考应该具备科学的选拔功能和正确的导向功能。但在实际考试中阅读题也好,写作也好,普遍存在答题模式量化,讲求条条框框的现象,高考的考点无疑成了平时教学的指挥棒。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一、美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与美国文学教材中作品的比较
近年来,美国文学课多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洁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以下称《选读》)作为教材。从目录中可以看到《选读》选择了18世纪—20世纪38位美国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其中脍炙人口的美国文学作品有:纳萨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的《红字》、赫曼•麦尔维尔(HermanMelville)的《白鲸》、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的《瓦尔登湖》、斯哥特•弗次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阿瑟•弥勒(ArthurAsherMiller)的《推销员之死》、约瑟夫•海勒(JosephHeller)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选读》选择的美国文学作品和其他较知名的美国文学教材相比,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各有千秋,如:孙华祥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吴定柏编著的《美国文学大纲》、曹曼著的《美国文学教程》等美国文学教材。纵观这些教材所选的美国作家作品,虽然也都是美国文学史中最有影响的作家及其知名作品,但不是一提到该作品就能立刻想到其作家,不能使不同学校但相识或相同学校、又有相同学习背景的同学找到相关作家共同的话题,更不能就其所写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深入探讨,因为所选作品不是该作家的代表作或成名作。这种情况在不同高校应该不占少数。以北京联合大学英文系2007—2009年三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49篇关于美国文学的毕业论文为例,只有不足1/3的毕业论文与美国文学教材《选读》中的作品有关,一共16篇。其中,有9人写关于《红字》的论文,3人写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论文,1人写关于《瓦尔登湖》的论文,1人写关于《鸡蛋的胜利》的论文,2人写关于《隐形人》的论文。可以看出写广为人知的美国文学名著作品《红字》《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瓦尔登湖》的论文有13篇,占其总数的81%,其余3篇占19%。这说明学生更愿意写关于较知名的美国文学作品的论文。上述5部美国文学作品只占《选读》作品的13%,而且写与其相关论文的人数极不平均,除了写关于《红字》的论文相对较多外,只有少数或极少数学生对其他4部作品感兴趣。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写关于其他美国文学作品的论文。他们的论文选题是关于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的《黛茜•密勒》、谭恩美的《喜福会》、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的《奇异的插曲》、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马克•吐温(MarkTwain)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海明威(Hemingway)的《老人与海》、赛林格(Salinger)的《麦田守望者》、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Frost)的《波士顿以北》、爱默生(Emerson)的《美国学者》、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的《厄舍老屋的倒塌》和《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露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May)的《小妇人》、弗朗西斯•伯内特(FrancesBurnett)的《小公主》、杰克•凯鲁亚克(JackKerouac)的《达摩流浪者》和《紫色》、惠特曼(Whitman)的《我自己的歌》,甚至还有学生选择了美国NBC播出的幽默情景喜剧《六人行》。虽然所选择的作家在《选读》中有提及,但学生所选的作品却与教材极为不同。对比发现学生选择的是作家们的代表作或成名作,而《选读》中的作品则相对不如前者知名,学生们在预习、做问答题和撰写相关论文时,普遍反映难以找到相关资料,给他们自学和深入学习这些作品带来一定困难。从学生选取的关于美国文学作品的论文选题看,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涉猎范围大,选题远远超出了《选读》中作品的范围。选题密切结合美国文学的传统理念和定式,如关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老人与海》的选题;且注重美国当今社会现实和发展,如关于《喜福会》和《六人行》的选题。这就使得美国文学教学与毕业时撰写美国文学作品的论文脱节,使美国文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为此,学生不得不另起炉灶,重新查找资料,了解其他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这虽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创新之举,但实际上是舍近求远,大多写不出优秀论文。这反映出编写美国文学教材的专家对美国文学作品的兴趣、价值取向与学生对美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价值取向不同,美国文学课都是按部就班地讲,尤其是外教讲美国文学课时,他们只是按照其兴趣所讲,学生也是为上课而学,为考试而做练习等。结果课堂内容与美国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无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应首先认同学生对美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选择与教师有差异;其次,应注意全面引导和介绍相关作家及其作品,不能只集中讲授所选教材的片段或章节;再次,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对一致,使美国文学课为英语教学、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以及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更好地服务。
二、如何讲授美国文学课
(一)有意识介绍与作品相关的论文选题
美国文学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自1901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美国作家至今已有10人获此殊荣,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更能体现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美国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阅读能力,更能提高英语文学修养和文学批评能力,有助于了解美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美国各个时期的社会形态、构成以及这个当今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的发展走向。这和撰写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相一致。了解和掌握这些正是撰写一篇合格的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所必备的。因此,在讲授某位美国作家及其作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经典的毕业论文选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红字》时,除了讲解必要的作者生平、作品的历史背景、主要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外,还要介绍一些经典论文选题,如:“《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红字》中的清教主义”“《红字》中的写作技巧”“《红字》中的爱情”“《红字》中的女权主义”“《红字》主人公海斯特的性格”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章节或全文,或看同名电影并撰写读后感和观后感。这样学习的结果是立体的、鲜活的、积极的。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能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是学生必须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美国文学课的教学应该和美国文学类毕业论文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