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文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一般都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定篇”,其文学价值经过历史的考量,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声律气韵等方面都堪称典范,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从事文言文教学时,除了培养学生古汉语阅读能力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吸收其丰富营养,培养良好语感和语文素养。但是,现实情况是,存在着重“言”轻“文”的倾向;当然,有人会说也存在重“文”轻“言”的倾向,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倾向更多的出现在公开课里,而不是出现在日常的文言教学中。在日常的文言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都是非常重视文言文词汇、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积累,着重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而对于文言文的文学和文化内涵,则关注得不够。至于通过文言文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一般也是考虑得不多。
学生文言学习的收获,会自然地向作文渗透。一般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作文素材。大家只要随手翻开某一年高考满分作文选,就可以看到屈原、司马迁、苏武、苏轼等人的材料频频出现,同时伴有对课内文言语句的征引,以提升表达效果。
2、赋予作文情感。文言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写作以丰富的情感思想。例如,联想到苏轼,学生总会钦佩其旷达豪迈;提到项羽,学生则悲叹他刚愎自用,敬慕他英雄磊落。
3、丰富作文语言。这表现在学生可以运用文言词汇。例如《赤壁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等可以被直接运用到写景的文章中去。
4、借鉴作文技法。文言文中有许多技法,值得学生在作文中借鉴。例如,韩愈的《师说》,先立后破,正反论证;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先叙后议,环环相扣;这些布局上的技法,对学生写作很有价值。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善于围绕情感线索,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断,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善于选取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在对比中塑造两个人的形象;这些选材的技巧,能给学生很多启示。
历史上的文白之争
文白之争,在1949年以前,大的、公开的论战大约有过两次,小的、私下的就难计其数了。
五四前后的大论战,使白话文得到全面推广,并促成了言文合一的“国语运动”。
20世纪30年代关于大众语文的论战,进一步巩固了白话的地位,使白话更加接近大众的口头语言。这两次大的论战,都以文言的节节败退而告终。鲁迅于1927年曾言,“文言和白话的优劣的讨论,本该早已过去了,但中国是总不肯早早解决的,到现在还有许多无谓的议论”。然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年那些攻击文言的大师级人物,莫不是受了文言的熏染,无一不旧学深厚。
近日,韩军先生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时间硝烟四起,引发了众人的争议,这场争议,使我们得以在鲁迅宣告“已经过去”将近八十年后,又躬逢了文白论战的盛事。
我们选编韩军先生的文章并组织这场讨论,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于文言和白话的矛盾、以及文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等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文言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资源;要创设学习氛围;要布置好眼神作业。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资源;氛围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反映,文言文学习枯燥、难懂,导致文言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新课改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的自身优势,要培养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可见,文言文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文言文知识的探究当中呢?
一、丰富教学资源,扩大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为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由此让学生走向历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探索,开设了《汉字趣解》《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讲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形、音、意的变化发展来了解中华文明,举办《国学基础》《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讲座地开展,是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融合而开设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夯实了文言学习的基础。一些文言经典文章(如《崤之战》《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为学生创设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文本内容,捕捉文段里作者的身影和生活气息,感受文本中的古代文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世界,通过古今人文情境的再现,实现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达到“物我相悦”的境地。学生积淀文言文修养,提升良好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而教师也可以借机开展品德教育。
一、重视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
教师要以诵读活动为教学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无论何种形式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的交流,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感。在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系统的语言思维习惯。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文言术语和文言现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大量文言文,还需要学习古文化常识,理解、明白古代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方面的固有术语和交流常用语。学生在逐步掌握文言学习的概念和文化常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个性的语言思维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的内容,加深对“言”艺术技巧的掌握。学生通过不断的诵读活动训练,能养成主动诵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古文学审美情操。因此,进行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可采取诵读法和情境法相融合,在情境中突出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课本(包括必修1—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选取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文言范文,这些源自生活的文本,集中反映了一个时期乃至一个时代的图景和心声。文字是时代的概括,其包含的内容和容量之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引导学生感受语境,无疑给诵读插上了理解的翅膀,在学习中穿越时空限制还原时代“原貌”特征,激励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语言世界“奥秘”的兴趣,达到潜移默化、教而不教的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生在古文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多样的吟诵活动,熟悉文本内容和文本知识点,力争达到朗诵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通过理解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一种参与感,增加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化铺路搭桥。教师教学文言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实践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美情趣,亮起古今时代文化交流的火花,使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的传播更具生命力。教师可采取诵读法和文本注释法相贯通,利用教材资源落实字、词、句的理解,强化诵读为主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文言文本内容的编写,半页是课文选文内容,半页是对课文选文的注释,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课本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扬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这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掌握和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从而有效加深对文言文本内容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文学艺术审美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强化诵读并背诵,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与古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文学目标。
二、突出时代性和文化性,体现文化熏陶
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融古通今。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优美、富有人文关怀和爱国精神的文学作品。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文言作品,使其汲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因子,了解古人的学习生活经历、治国主张和策略、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在写法和技巧方面。文学就是人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阅读文言文,就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理解古代社会。另外,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总是和其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的高尚情怀、炽热的爱国情怀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能感受到异样的生活天地、异样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体悟古人对生活、对社会饱含的丰富复杂的人生韵味和人文情怀,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增强文化自豪感。另外,中国古代的学科知识大多是以文言的形式留存下来的,学生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为以后进一步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奠定基础,实现“融古通今”的目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怀。学习文言文就是让学生接受古文化熏陶,热爱自己的母语文化,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力和荣誉感。教师应让学生热爱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沉浸在文言文内涵和韵味的熏陶中,不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的文言文化素养和文化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优秀文化为背景和依托,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以点带面,多元发散,赋予每一篇作品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生活气息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