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课程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物流工程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物流工程课程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现状不足及改善措施

《物流工程》是高等学校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又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前期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我校是湖南省最早创办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该专业自2001年本科招生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作为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虽然教学时间略有调整,但都安排了两周的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物流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对学生理论知识,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目前《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存在选题陈旧单一、与实践联系松散的问题,无法适应专业建设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按照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物流工程》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尝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设计现状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是针对一个计划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根据给定原始条件,利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SLP)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一个设计。该设计需要进行P-Q分析、产品工艺过程分析、物流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和作业单位物流和非物流关系综合分析,要求绘制一张总的产品工艺过程图、一张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一张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和三套工厂总平面布置图。目前该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2周内完成,采用教师定题的方式,同时所有的学生都是针对同一个题目设计,完成设计报告和制图。

二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是物流工程分析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能进行工业设施综合布置与设计。在完成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制定设计方案、查阅大量设计参考资料、运用相关软件绘制大量的样图。因此除了巩固和融汇所学的理论知识外,课程设计更多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文献资料查询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多种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课程设计对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陈旧单一传统的高等工科教育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一目的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则是以模仿性训练为主,学生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参照以往的示例进行设计。这种设计训练以对理论教学知识的验证、巩固、记忆为目的[1],教师对设计选题不加斟酌推敲,通常全班的学生针对一个设计题目进行,且每年几乎没有变动。诚然,这种陈旧单一的选题模式,使老师的教学工作难度小了,教学更轻松。但是,对学生而言,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提交的设计报告千篇一律,最终谈不上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一、概念界定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通常为三年制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管理等核心运作技能,熟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面向物流专业岗位从事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定位大体相同,除了强调德才要求和一线管理人员外,还会着眼于物流大类的某个细分,也即某个培养方向。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从根本上讲,课程体系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存在多种课程体系,如模块课程、多元整合课程、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和项目课程,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等。

(三)“123工程”

点击阅读全文

中英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英两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英国高校更注重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所开设课程基本均为物流专业课程。而我国高校更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由此提出了课程设置向专业课适当倾斜,注重实践环节教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英物流管理;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从以前的注重扩大规模的粗放型发展过渡到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内涵发展之路。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物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对物流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然而专业培养方案滞后,课程体系设置老化,不能对接企业需求,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英国是较早设立物流类专业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其在物流类专业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对中英两国物流类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制定更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流类本科课程设置情况

在物流类专业中,我国高校共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和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四个专业。据统计,至2019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503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有127所,开设采购管理专业的高校有9所,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有11所。其中,部分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内设置冷链物流方向。通过分析四个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大致有三个目标。首先,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学习,能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等工作。其次,经过本科阶段学习,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知识和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最后,学生还须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了解国际货运与运输业的惯例与规则。在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将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和素质培养课等四大模块,课程总学分在180-210分左右。其中,通识课程约占总学分的21%,专业课程约占57%,综合实践类课程约占16%,素质培养课程约占6%。核心课程包括物流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等。从目前的统计来看,我国高校物流类专业是课程设置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二、英国物流类本科课程设置情况

点击阅读全文

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摘要】云南省区域物流的降本增效是行业重点,为实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是云南省实现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物流的关键。文中剖析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近几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高校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层次偏低,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种类不均衡,且各高校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

1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的含义

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主要是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物流,涉及绿色物流、循环物流、逆向物流、低碳物流等。绿色物流是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实施物流系统的仓储、配送、包装、运输、分拣等活动,来降低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循环物流是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有机结合,正向物流是循着供应链自上而下,将物质从原材料、在制品形态送到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又将产成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逆向物流是将最终用户消费完产品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延供应链自下而上,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的方式运回到供应链上游,进行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均衡。低碳物流主要是在区域物流活动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管理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粉)尘等废气的排放,以期达到降污增效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2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情况

2.1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在减少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的就业主要涉及的行业有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以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见表1)可知,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呈波动中下降趋势。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为178598人,比2016年增加了5498人,增长率为3.2%,但是2018-2020年间,总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同比上年减少量分别为7406人、8194人、1159人,减少率分别为4.15%、4.79%、0.71%。总的来说,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相比五年前减少了11261人,减少率为6.5%。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教育的物流教学方式研究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职物流教学的迫切性

1.1高职物流课程教学的特点

笔者从事物流教学已经有近5年,从物流教学实践和积累的经验来看,物流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有以下4个方面:(1)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到许多专业的术语,涉及到物流独特的理论与设施,如第三方物流、VMI、QR、供应链管理、JIT、集装箱和托盘等。(2)理论知识枯燥、抽象。虽然部分感性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可以理解,但其理论的难度还是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有些涉及到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如帕累托定律、MRP、ERP、重心法等。有些内容则运用到运筹学、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对于大多数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同学来说,就更难掌握了。(3)实践性较强。物流运作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在基层单位或工作现场处理和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例如《货物储存与配送》、《采购业务组织与实施》、《国际货运》等课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技术性。(4)综合性强。物流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政府、海(水)陆空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仓储业、通讯业、零售业、海关、工商、税务、各种企业及个人,运用了有关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机械、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总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综合运用了运筹学、技术工程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和网络、项目管理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成就。

1.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的现实迫切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情境教学。由于物流概念的抽象性,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解释入库、搬运、保管、盘点、加工、分拣、出库等作业流程,其效果难以保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设实训中心,让学生使用叉车、托盘,操作第三方物流软件、条码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拣货、自动分拣系统等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亲临其境”的特殊效果。(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物流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导致一些学生对物流课程兴趣不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文、动画、物理沙盘以及角色扮演模拟生产企业经营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物流教学中实践性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国的物流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得不到保证,学生只学到“理论知识”,其动手能力及技能往往比较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物流实训中心,解决传统物流教学中实践性、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目的。(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听、问答,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达到生生、师生、人与媒体多向交流的目的。由学校提供一些网络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物流方面的知识资料,甚至可以由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制作动画、PPT,编辑视频、图文等,整合教育信息资源,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物流专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