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金融行业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物流金融行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物流金融行业

物流金融探讨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研究意义;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研究不足与展望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国内外众多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等,具体资料请见: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服务产品。如金融、结算、电子商务、销售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提高了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

1研究意义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在供应链业务中的活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1]。参与物流金融的三方主要是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方在物流金融的活动中各自获益。对于厂商而言,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率。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实实在在的货物作抵押,又有信誉好的仓储企业作为担保或货物管理,其贷款的风险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扩大和稳固客户群,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吸收由此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不但可以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开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且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就实现了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三方的共赢。所以说,对物流金融进行研究不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物流企业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积极、更加放心地扩大自己的融资规模及客户群,增加利润来源。

2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2.1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点击阅读全文

物流金融发展

摘要:物流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同时也给现代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从金融学的视角界定物流金融的概念,分析物流金融在供应链运作及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物流金融的五种模式。

关键词:物流金融;供应链;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8-0056-03

Abstract:Thecreationanddevelopmentofthelogisticsfinanceneedfinancialinstitution.Italsogivesopportunitiestomodernfinancialindustry.AccordingtodevelopmentofChina''''slogisticsfinance,thispaperelaboratesthelogisticsfinanceconceptunderfinancestudyangleofview,andanalyzesitsfunctionwhichplaysinthesupplychainmanagement.Basedonthis,thispaperproposesfivekindofthedevelopmentpatternsoflogisticsfinance.

Keywords:logisticsfinance;supplychain;developmentpattern

点击阅读全文

物流金融法理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第三方物流而产生的,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创新产品,也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国外物流金融发展已初具规模,有较为成熟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还有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而国内物流金融起步较晚,各种制度也不够完善。一般认为,物流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物流金融侧重于供应链的角度,它是指物流企业有效整合物流、资金和信息,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实现物流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狭义上的物流金融,指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开发金融产品,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活动。这些融资活动除了传统的存款与贷款等方式外,还包括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等。物流金融整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二、物流金融的法律主体

传统的融资活动由商业银行和融资企业组成,银行发放贷款,解决了融资企业的资金紧缺。物流金融作为供应链发展的结果,是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创新。因此,物流金融的法律主体除了商业银行和融资企业之外,还有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和融资企业是贷款的供求双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二者的协调人。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也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场所用于质押物的储存、物品监管等。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使融资企业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也为银行资本解决了投资渠道。物流金融作为一种高价值的增值服务,也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点击阅读全文

物流银行业务创新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银行的产生、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和策略,认为物流产业的繁荣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促进了物流银行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银行业务创新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点击阅读全文

物流金融

1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1.1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国外的文献中,一般将金融供应链管理称为“FinancialSupplyChainManagement(FSCM)”,以区别于侧重实物流的“PhysicalSupplyChainManagement(PSCM)”。他们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较早,其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其中,Friedman(1942)[2],Albert(1948)[3],Eisenstadt(1966)[4],Raymand(1948)[5]和Dunham(1949)[6]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Barnett和Biederman对物流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7-8]。Rutberg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9]。Buzacott和Zhang则定量研究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10]。Guerrisi(2001)通过考察供应链中物流配送技术和资金转移技术的发展,认为目前的资金流管理己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相匹配,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己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而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货币转移方式将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链中。Douglas(2004)在分析供应链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个要素,提出资金流的管理以及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调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这8个要素的增值。Fenmore(2004)对物流金融中新兴的订单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Warren(2004)认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的机会。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他认为随着支付结算工具的进步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减少运营资本,从而获得收益。Dan等(2004)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Leora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GonzaloGuillen(2006)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与资金融通,从而增加整体收益。

1.2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1987)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11]。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任文超(1998)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12],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罗齐和朱道立(2002)提出了应用融通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13],作为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通仓不仅能为银行和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架构新的桥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融入到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于洋和冯耕中(2003)针对我国物流业界兴起的物流银行业务分析了起源及其重要性[14],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并分析了物流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及其控制办法。李蓓(2006)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15],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模式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巫钢和姚伊娜(2007)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16]。他们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他们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化的条款,把期权引入到物流金融中,可以降低物流金融的业务风险,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赵道致、白马鹏(2008)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17],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的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宰予东(2004)以融资租赁和物资银行的服务和创新为例[18],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物流企业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邹小芃和唐元琦(2004)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19]。同时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袁红和王伟(2005)认为,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20]。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储雪俭(2006)从经济学方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委托-关系,交易费用等经济学问题[21]。指出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并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杨宇(2007)借用共生理论中共生介质的概念,说明物流金融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共生关系中的介质作用[22]。即其对两者共生关系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效果,指出价值增量是共生系统能量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出物流金融之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走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不可少的介质。浦徐进,唐建荣(2007)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到VMI系统中,指出由于VMI系统中存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物流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VMI系统中上游供应方的资金压力,保证VMI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23]。彭志忠(2007)用经济学的委托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4]。同年,他又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改造提出了物流金融参与三方的价值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问题。胡俞,柳思(2008)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指出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科学的[25]。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