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工业论文

现代工业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现代工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现代工业论文

城市贫困管理

[论文关键词]城市贫困社会结构

[论文摘要]社会学对城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社会结构角度,即从社会制度与政策、转型和流动等方面探索贫困出现的根源;另一种是个人家庭角度,即探索个人自身的素质、家庭状况及生活处境如何影响贫困。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征程,开始实现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产业结构、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伴随着长期计划经济积累下来的问题,共同促成了新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

一、产业结构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孤立与排挤,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战时色彩,许多军工、重化工企业建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而这种由中央政府催生的产业结构多半与当地的比较优势相悖。总体上说,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追求高增长、计划化、工业化为特征的、典型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我国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点击阅读全文

高等院校工业建筑教育

1

200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全国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通过这次会议交流,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工业建筑设计院越来越重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项目中的地位,年轻的建筑师们对工业建筑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工业建筑精品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设计项目[1],经过建筑师匠心独具改造后的内部空间让参观者都颇为感动。但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业界对工业建筑的教育关注不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体系中依然忽视了工业建筑教育,在这次研讨会上仅有2~3所大学建筑院系的代表与会,该现象反映了工业建筑教育在我国高校建筑教育中受到忽视的现状。

2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工业建筑的成就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建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建筑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1新兴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论文关健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新理念,包括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资本经营理念、风险危机管理理念等,只有树立新理念,才能开创新局面,取得新业绩,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创新理念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紧紧抓住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点击阅读全文

近50余年近代乡村手工业史述评

本文拟对1949年以来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状况、主要观点及其分歧、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提出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所引用的论文中,虽然有些并未直接以乡村手工业经济史为题,但从行文及所引材料看,乡村手工业亦是这些论文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研究状况综述

建国以来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大致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所关注的问题及其所研究的取向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1949年至1966年,学术界对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虽然论文不多,但质量很高。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中国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关系、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民族机器工业的关系,研究工作表现了更多政治取向,尤其是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谴责和批判。1966年至1976年,十年,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庸,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虽然幸免于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由于学术界移情于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这一领域的研究事实上无法展开,倒是国外汉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逐渐细化与深化,领域逐步拓宽,新观点不断出现,既有跨区域、跨行业的宏观性的总体观察,也有分区域、分行业的具体入微的探析,强烈的学术关怀与现实关怀成为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取向,讨论更加趋于理性与客观。

迄今为止,虽然尚无一部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专著,但相关著作中的探讨并不少见,严中平的《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是国内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棉纺织业的专门性著作,其中相当篇幅分析了近代以来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及其生产关系的蜕变,为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再版本)分析了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全慰天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全面评述了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及其与民族机器工业的关系。段本洛、张圻福著《苏州手工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虽然主要以苏州城镇手工业为讨论对象,但乡村手工业亦有涉及。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在分析机器缫丝工业的同时,也附带论及手工缫丝业。黄逸平著《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对手工业的兴衰状况及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汪敬虞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在第十三章中纳入了由王翔撰写的手工业,对这一时段的手工业经济进行了总体评析,并对十个行业作了示例性研究。苑书义、董丛林著《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将乡村工副业纳入小农经济体系中,分析了农民家庭工副业中的主要行业如棉纺织业、蚕丝织业、草帽辫、花边、发网业及其他家庭副业的兴衰概况。中青年学者王翔、彭南生分别出版了《中国近代手工业的经济学考察》(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和《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从宏观上论述了手工业在近代中国兴衰演变的原因、地位及其作用。但是上述著作未将近代乡村手工业从城市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看不出手工业在近代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多数研究者将手工业作为机器工业的一个配角,看不出乡村手工业自身的变迁。

与此同时,区域性的近代农村社会经济史专著或专门性的行业史著作也非常关注区域内的手工业经济状况。乡村手工业是行业史研究或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否则,区域社会经济史或行业史的整体性将受到影响,因此相关著作都或多或少地迁涉到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朱新予主编的《浙江丝绸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徐新吾主编的《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等主要分析了近代江南城乡丝织业的演变。徐新吾主编的《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分上、下编,上编缕述了近代上海地区手工织布业与土布商业的变化,下编辑录了江苏江阴、常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以及浙江慈溪、平湖、硖石等地的土布史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四部分以“手工业与乡村经济”为题对近代河北、山东、河南的主要乡村手工业进行了分析。曹幸穗著《旧中国苏南农村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充分利用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资料,讨论了农村工副业生产及其在农家经济中的地位、农副产品及其生活资料的商品化。苑书义、任恒俊、董丛林等著《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以“传统手工业的变迁”为题粗线条地概述了华北乡村手工业的兴衰。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版)从山东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手工业结构的嬗变、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化进程。林刚在《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重点探讨了家庭棉纺织业、蚕桑业与近代机器大工业之间的关系。王笛著《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2001年版)描述了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张利民等人合著的《近代环渤海地区经济与社会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将手工业纳入该区域工业体系中,分别讨论了辽宁、天津、山东工业体系的特色,肯定了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及其与近代工业的关系。侯建新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利用解放前国内外有农村调查资料,从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视角,对冀中11村工副业经济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徐浩的《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利用方志资料,以织布业为例,简略地分析了华北农村工副业的扩张。马俊亚在《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以专章对江南农村手工业与机器工业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新近唐致卿推出了《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版)篇幅达72万字,其中第四章第三节以2.5万字的篇幅简要地探讨了“农村手工业和副业”的存在领域。不过上述研究除个别较为深入外,大多将乡村手工业视作行业史或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绕不过去的“坎”,讨论停留在浅层次上,有些只是点到为止。不仅如此,这类研究普遍存在着行业的不平衡性与地域的不平衡性,就行业而言,棉纺织业、丝织业等是讨论中的重点,其他众多行业较少,有些则根本尚有触及,就地域而言,除华北、江南考察较为充分外,其他广大地区探讨较为薄弱。

相比之下,无论是成果的数量,还是学术质量,亦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讨论的广度,论文都大大超过了专著,对推动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虽然有些论文并非专门以乡村手工业经济为题,但大量利用了乡村手工业经济史料,其结论无疑也是适用于乡村手工业的。

点击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思考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而现代农业化是一个产业,农业现代化始终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文章通过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概念、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浅析,提出了关于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载体,是逐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推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模式、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

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

1.1现代农业的基本认识

1.1.1农业是指人类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转换贮存能量,并通过人工培育、耕作或饲养从而获得其产品的生产事业和部门。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在这指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为人类提供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生产部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