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现代汉语语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重动句语法等级

【内容提要】重动句的内部存在三个系列的六个语法等级,其成因主要有:一、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二、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分布;三、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现代汉语/重动句/语法等级

【正文】

重动句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语法分布的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形成的语法等级、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分布形成的语法等级和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形成的语法等级等问题。

一、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形成的语法等级

点击阅读全文

语言所

语言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之一。1950年6月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语言所归入社科院,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五年了。语言研究所的所址最初是在北京东城翠花胡同,1956年初迁到北京西郊中关村,1958年又迁到北京西城端王府夹道,1969年底全体人员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1972年夏回京后暂驻北京朝内南小街原文字改革委员会大楼的一部分,1976年进入原北京地质学院主楼,1984年迁到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至今。语言所历任所长是:罗常培(1950—1958)、吕叔湘(1959—1982)、李荣(1982—1985)、刘坚(1985至今)。先后担任过副所长的有:叶籁士、石明远、赵洵、刘涌泉、陈章太、侯精一、晁继周、贺巍;江蓝生、孟庚海、董琨。

语言研究所最早是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二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抽调来的部分学者。建所初期,语言所规模不大,却汇集了丁声树、罗常培、吕叔湘、陆志韦、傅懋勣等著名学者,他们领导了语言所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汉语音韵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汉语语音研究等学科的工作。

1,现代汉语规范工作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对语文规范化工作提出了要求,《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连载吕叔湘、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语法的热潮。语言研究所五十年代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促进汉语规范化的目标而展开。如《语法讲话》的编写,方言调查工作的开展,《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以及《中国语文》杂志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和文字改革工作的探讨等。

1955年10月,由语言所负责筹办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在开幕词里说:“我们所提出的汉语规范化问题,那就是要确定汉民族共同语的组成成分尽可能地合乎一定的标准,那就是要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这全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语汇方面减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统一性。”吕叔湘在会上宣读了他和罗常培合作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对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原则和需要做的具体工作项目作了详尽论述。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并就组成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拟订《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计划、拟订汉语方言初步普查计划等工作形成了决议。这次会议的文件后来汇编成《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这以后,语言研究所的各个研究组分别就语法、语音、词汇、方言、词典编纂等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点击阅读全文

汉语语法

【论文主题词】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汉语使用方式

【主题词】现代汉语语法;比拟;解读

【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轻松、快速和精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学问,不只能够明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精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办法能够愈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学问,停止古今句式比拟,正确了解句意,现代汉语中常式句普通表达方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能够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规范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停止比拟,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辨认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点击阅读全文

文言文教学管理

文言文“不是像希腊文、拉丁文那种‘全死’的‘外国文字’”,而是“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唐德刚先生语,见《胡适口述自传》汉译本第200页注文)。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吕叔湘语文论集》第327页)。要说汉语特点,这恐怕便是最大的特点了。因为这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结果。

文言文是“国货”,不是“洋货”,文言文姓“汉”。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汉语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它也姓“汉”。这是常识。

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教学“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却跟教学英语、俄语一样,让熟悉、使用现代汉语的中学生面对跟现代汉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文言文时,如同置身于异国他乡一样地陌生、茫然。这是一个误区。

“误”就误在割断了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误”就误在割断了古今汉语的联系。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表现为汉语演变的“过程”,它们“同宗”;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并未“全死”的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现代中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较迅速较扎实地学好文言文;当然,同时也带动、促进现代文的学习,收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之效。可以说,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成语,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因为,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它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所有特点,它是联系古今汉语的纽带。

点击阅读全文